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话理论的文学阅读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的,以优秀的言语作品为中介的相互对话。而话题设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对话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全新的"对话"理念,语文教学必须变革为对话型语文教学,因而,语文教师担任的角色也应随之产生改变。从传统语文教学到语文对话教学,教师必须完成的角色改变有:要转变为独立、高效地与文本平等对话的对话者;要转变为学生独立、平等地与文本对话的保护者、促进者;要转变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普通对话者;要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存在着比如师生间的对话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与平等,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倾听和反思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等问题。要实现有效的对话教学,教师应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要善于有效提问,应提供机会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对话讨论之中,充分发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自我对话中敢于内省,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4.
朱慧英 《学子》2011,(9):49-50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当包含了这四种对话关系: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四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促进学生和文本对话,推进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李敏 《现代语文》2009,(5):101-102
新课改将对话理论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理念,这预示着教学方式由传统的“储存式”教学向“对话教学”转变。要实现理想的对话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对话,提升他们的对话素养,这是对话理论走向课堂实践的新台阶,而对话能力在学生学会对话地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何谓对话能力?它是在对话精神的关照下,在与别人或自己心灵交流过程中影响其意义生成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心理品质包括:有爱心、尊重别人、谦虚、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行为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了解事实,仔细倾听,积极思考自觉反思,喜欢提问,愿意与他人合作。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是对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实施对话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崔莲 《现代语文》2011,(5):50-52
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本对话,即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人——人对话,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本文将从对话式阅读教学的不同形式入手,探  相似文献   

7.
赵锋 《考试周刊》2011,(59):43-43
课堂教学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围绕特定目标和特定内容按一定规律展开的对话。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对话可分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其中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展开的对话才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教学对话主体范围的最大化,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对话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对话中,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间的对话,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编者与文本的对话、师本对话、生本对话以及师生对话.其中,生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及侧重点,藉此渠道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师生对话的定位,应是引导生本对话有效进行,概言之,就是“助读”.教师助读应指明生本对话的方向,确定生本对话的着力点,创设丰富有效的生本对话形式,提供突破生本对话障碍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谢嗣极 《宁夏教育》2006,(7):140-140
课堂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对话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课堂必须是真正民主的课堂,学生享有充分的说话权利,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说话的权利。其次,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达,可能语言哆唆,条理不清,甚至漏洞百出,这就更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仔细筛选,适当点拔,听完之后要做准确而简要的概括。如果学生的发言对自己有帮助,要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为学生做个耐心倾听的表率。再次,要吃透教材。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旦激发出来,常常会提出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地了解文本,在具体环境中去领悟、体验和理解文本语言的意义与作用。这样的对话教学才能有效地铺展开来。为此,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是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是互相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也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探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要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慢慢走进文本;教师和学生对话时,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与学生对话时,教师要鼓励其合作,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学。首先,教师得和文本“对话”.把握好文本.先取得和学生对话的发言权。其次,教师走进课堂,得先引导学生直面教材,让学生和文本个性对话。再者.教师作为“过来人”.不要轻易把得到的结果告诉学生.而应当把自己得到结果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对话有三要素:听者、讲者和话题,其中,首要元素是话题。话题确立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好的话题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能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话中问题确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吃透对话理论的内涵,只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你问——我答”,一堂教学课变成了“问答课”。这种课型中问答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由此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  相似文献   

15.
庞华 《四川教育》2008,(10):43-43
课堂是一个生动的对话场,教师和学生在对话场里演绎着自己真实的人生,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主人,他们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课堂中,进行“群体会晤”式的对话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构筑课堂教学中的网状对话场。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作为新课程理念被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对话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发现,但在很多阅读教学中这种对话不是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前,教师未提对话目的;生生对话环节中,生生对话流于形式;师生对话中,或教师一路追问,学生被问禁言,或是师生互问,学生问得简单,教师答得随便,远离对话的实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对话的过程,而在各种形式的对话中,是以学生这一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和出发点、归宿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真正的阅读就是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对话教学使得学生从传统的听众状态进入对话交流状态,这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恢复和尊重。但是,学生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话教学让学生一下子要面对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文本、优生一差生、城市一乡村、男一女等多重对话角色差异的复杂局面,在这种状态下,要顺利实现对话交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前,有效组织对话教学至少需要廓清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寸芳芳 《陕西教育》2004,(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通过文本、学生、师生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目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对话过程中来呢?我认为应该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对话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不断地倾听与言说中学会阅读,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0.
曾芳 《中国教师》2012,(19):60-62
<正>课堂教学对话是指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的教育思想,笔者理想中的课堂对话方式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那么,如何创设科学课上的有效对话氛围呢?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了如下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