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出没、究竟、基本、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3.能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第5~10自然段的内容。教学重点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复述课文重点段。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与思,了解作者如何抓住重点,有层次地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教具准备鲁迅画像、鬼画符、课时录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介绍鲁迅由“鬼“”怕鬼“”不怕鬼“”我不怕鬼”,逐字板书课题。板书“鬼…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踢“鬼”的故事》(第五册)时问:“‘鬼’字上为什么加了引号?”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比较新鲜,积极回答。又问:“世界上确实没有鬼,那么鲁迅先生踢的是什么呢?”学生在课文中找鲁迅先生踢到盗墓的过程来作回答。这样比要求大家读课文,谈谈故事的内容来得活一点,感到有兴味一点。  相似文献   

4.
一、导语设计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篇《踢“鬼”的故事》的课文,说的是鲁迅先生在家乡教书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从朋友家回学校路过坟地,遇见了一个“鬼”。这个“鬼”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鲁迅先生不信鬼,就走到“鬼”跟前使劲踢了一脚,那个“鬼”痛得“哎哟”了一声。鲁迅先生仔细一看,原来这个“鬼”是个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疏通文意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以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动。尽管宋…  相似文献   

6.
《宋定伯捉鬼》选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最早出自《列异传》),编入人教版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二册。编入此文的目的,课文前简要的阅读提示中指出;“故事写人用智慧制服鬼,内容有滑稽意味。在科学知识贫乏、迷信流行的年代,写人能胜鬼的故事,具有积极的意义。”积极的意义是有的,但对于初一年级、十二三岁的学生来说,却不太好理解;而作为语文正式的讲读课文,恐怕是不适合的。  相似文献   

7.
《越巫》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能自主解决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及难懂字的释义。 2.能复述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用精彩的语言描述越巫遇“鬼”时的表现。 3.能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其社会意义。 4.能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侧重点 1.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课文中,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意思,以便充分地表现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往往把一句话或一个词语反复使用,使课文的中心更为突出。这种修辞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反复”。反复在课文中出现较多,阅读时,通过认真分析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句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讲,反复的形式可分为两类,即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紧接反复,就是同一词语或句子紧紧相连。如课文《凡卡》:“爷爷不由地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写出爷爷急切地逮野兔的心理。再如《夜莺之歌》中有这么一段话:“刚刚…  相似文献   

9.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老师和同学们研究探讨:一、《宋定伯捉鬼》这篇文章首先是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是违背善恶认知的。《宋定伯捉鬼》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定伯年少的时候夜里遇到一鬼,于是撒谎说自己也是鬼,在得到鬼的信任后,再猎取鬼的弱点,然后到了…  相似文献   

10.
读《宋定伯捉鬼》一文,大部分人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为他的胆大、沉着、随机应变而赞叹。然而智慧一旦与私欲联姻,就变味了。人太狡猾,鬼则可怜。诚实的鬼一直在宋定伯的欺骗之中,最后冤死。夜晚,二者相遇,此鬼虽然“鬼话”连篇却句句属实,他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鬼”;而宋定伯先骗身份:“我亦鬼”。鬼又诚实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并诚实地将宋定伯“担行数里”,还诚恳地咨询:“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狡猾地掩饰:“我新鬼,故身重耳。”接着宋定伯又骗情报:“不知有何畏忌?”鬼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开学一周了,女生们凑在一起时,总会瞅瞅对方的头发,然后神神秘秘地笑。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星星姐姐世上有鬼吗?当我们靠近这个“鬼”时,“哎哟喂,吓死我了。”“鬼”竟然吓得摔倒了。这是个什么“鬼”呢?  相似文献   

12.
疑读法     
疑读教材 ,是教师的灵性和创意的体现。教师要想创造性地劳动 ,首先就要创造性地学习 ,对教材要有怀疑的精神和能力。意大利诗人但丁指出 :“我喜欢怀疑并不下于知识。”疑读法不仅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知识性错误 ,而且能发现其思想性错误。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疑读能力比学识还要重要。下面以《宋定伯捉鬼》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宋定伯捉鬼》 ,课文阅读提示有云 :“人用智谋制服鬼” ,表现了“人能胜鬼” ,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教参也如是说。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宋定伯是位“捉鬼英雄”。他与鬼偕行 ,以“诳之”开始 ,以“卖之”告终 ,机…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3)
《搜神记》中讲过一个捉鬼的故事;宋定伯是南阳一少年.某次夜行中和一个鬼不期而遇。定伯开始有点害怕。但马上镇定下来.自称也是鬼,骗得了信任,与之一路同行。鬼嫌走得太慢.建议轮流背着跑.定伯表示同意。可是当鬼背起他时,感到不像鬼那么轻,就有点怀疑。定伯机智地说:“我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否体现开门教学的方向,使之紧密结合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呢?遵照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和“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的教导,我们选择了高二课文《订鬼》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订鬼》是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作品.作者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人们的生活经验等方面层层深入地剖析了产生见鬼这种幻觉的原因,驳斥了当时极为盛行的鬼神之说.提出了“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的唯物主义的论断.学习这篇课文不仅有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字诂林》中的"鬼"字头下,有几种与"鬼"字相近的字形。关于这些字形,有的学者认为是"鬼"字的异体,有的认为不是,一直颇有争议。从文字学的角度,通过字形分析和辞例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这些字与"鬼"字的关系,并指出其中几种字形不能简单地看作是"鬼"字的异体。  相似文献   

17.
鬼影憧憧     
我是一个鬼,这个名词在多少年前是迷信的说法。当人类真正承认我们的存在时,我们也就彻底失去了一切。其实鬼是世间最弱小的生灵,他们只能在夜的庇护下苟延残喘,太阳一旦升起,他们就只有四处逃窜的份儿。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与鬼之间有了这样一条规定:凡是新生的鬼,在出现后的一年内都要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于是,这个时候的鬼又有了另一个称谓——鬼奴。  相似文献   

18.
李姝姝 《现代语文》2009,(10):146-148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为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包含了深厚的古代文化信息,其中“鬼”部字就很好地向后人呈现了上古汉民族鬼文化的内容。本文以《说文解字》为蓝本,从《说文》“鬼”部所收录的一系列汉字入手来探索在上古汉族先民中流行的鬼文化,以期通过探讨鬼文化的观念和行为事象,使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鬼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日语里,"鬼"这个字的写法是一模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而且有关"鬼"的词在汉语和日语里都多用其比喻义,很少使用"鬼"的本义。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认知视角对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特别是隐喻用法加以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汉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比日语"鬼"词语的贬义用法多。尤其是表示"讨厌"的贬义用法多。汉语里有强烈的否定意义的用法,而日语则没有。另外,汉语"鬼"的词缀贬义用法比日语丰富得多,更有发展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考虑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准确地理解汉日"鬼"词语的引申义,从而避免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20.
燕子姐姐:总是会听到鬼的故事,同学讲的,书上写的。同学说世界上有鬼影。清明节那天如果看到鬼影就会死去,还有什么无头鬼、吊死鬼……听得都让人胆战心惊,每次睡觉都会做恶梦,到底世上有没有鬼呢?高安市第四小学张龙张龙同学:首先我肯定地告诉你,这世上绝对没有鬼。人类所有关于鬼的传说,都起源于迷信和无知。古时候,由于科技不发达,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人们就说这些是因为鬼神的力量导致的。现在科学这么普及了,为什么还有人津津乐道地说这些鬼话呢?因为娱乐的需要。所有关于鬼的故事都是编造的,无法得到证实,它只存在于想像中,所以可以胡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