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红红 《考试周刊》2009,(19):23-24
间接回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回指释义,即先行项的确定。回指释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概念的连通及认知推理过程。本文首先对三种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出了:只有综合考虑语言形式的衔接、概念语义的连贯,以及多种话语篇章的语境因素才能搜寻到真正的先行项,进而完成间接回指释义。  相似文献   

2.
代词性间接回指作为一种典型性间接回指,在表现形式及语义推理方面都有着较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并结合实际例证对代词性间接回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先行项体现为转喻关系的代词性间接回指还是由先行项与回指项共同构成转喻关系的代词性间接回指现象,都可用认知参照点原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李克  李淑康 《文教资料》2006,(26):169-170
在语篇分析中,回指是语篇衔接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它对于体现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构成完整的语篇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家们也从不同角度对回指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尝试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来分析回指现象,并试证认知语境对回指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等级、激活状态、可及性、语境、记忆时间等对英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三种类型进行认知分析.指示名词性间接回指是强势形式的认知级别,有定名词间接回指多具有唯一可识的突显性特点,而非限定性名词间接回指具备类别可识性,对其的认知构建过程是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语篇间接回指的转喻问题。语言学界公认转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称。语料分析表明,在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转喻机制受到语义关联关系、认知框架转化和概念突显属性的制约,语言具有转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6.
回指照应是语篇衔接连贯的常用手段,本文就常见的三种回指照应,如人称回指、指示回指、比较回指进行了阐述,并进一步探讨了回指照应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怏 《文教资料》2006,(17):147-149
本文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分析新闻英语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实例。分析表明:在形式上,名词性间接回指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先行项和名词性回指项;在意义上,它是受认知主体的认知域所限制的基体——侧重有机结合体。因此名词性间接回指的意义是心理实体而非语篇中的词语或者外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话语表达理论(以下简称DRT)为理论框架,以英汉两种语言的代词回指和时间回指为研究对象,探索影响回指理解的因素.研究发现:影响代词回指理解的因素为语法角色,指称形式以及前后句子间的逻辑意义,影响时间回指理解的因素为逻辑关系和事件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回指研究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对间接回指研究较少。拟结合一定的英语语料,对影响间接回指释义因素从句法、语用和认知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间接回指是指话语上下文中先行成分和照应成分之间没有直接指代关系的一种特殊回指形式。对间接回指的理解需要对其理解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认知语义学提供了对词汇意义的描写方法,其中的“框架”概念是一种对概念的认知组织形式。框架中一个概念元素可以激活概念中的其它概念元素。框架语义学对间接回指中指称确定和认知推理有较强的解释力。我们尝试运用F illmore提出的框架语义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传统意义上,回指主要指篇章中指称代词、名词与其先行词的对应关系。作为语言一种范畴和语义表现形式,体貌作为语篇回指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回指机制的研究未能得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兰纳克的认知语法体貌分析框架,依据回指研究的基本理念,尝试勾画出认知语法视角下的体貌回指认知图示。  相似文献   

12.
王艳 《文教资料》2007,(3):198-201
非常规间接回指照应是一种缺乏显性常规关系连接的间接回指照应,本文认为,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合法的照应关系,是由于受话者或读者在语篇处理过程中所实时构建的前景化情景子模型可对已激活子模型所产生的全新子模型构建倾向进行在线压制,从而抗衡和化解指称突兀,顺利完成模型更新和回指释义。  相似文献   

13.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的概念映现,才能实现转喻的概念框架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15.
16.
日语间接回指作为日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利用日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了解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日语间接回指使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二是交际对象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形式入手,选取衔接手段中的回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在伍尔夫短篇小说《闹鬼的屋子》中的表现特点,揭示出该类意识流小说晦涩难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读者深入理解此类小说提供一个特别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指称现象一直是语言学与哲学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回指是指称的一种。文章分析了指称理解的心理本质,从认知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回指语在大脑中的构建及回指的功能语用意义,这一研究将为语言现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回指是一种复杂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回指因其丰富的自身形式特征及在篇章衔接方面的重要功能而成为近四十年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首先对回指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指代及衔接等相关范畴进行了澄清,之后文章回顾了篇章回指的相关研究,重点评介了认知语言学框架内的篇章回指研究.  相似文献   

20.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耗损,在经济原则上就具有了优选性。构建一个“双核概念参照转喻模型”来整合回指识解和转喻识解两种语言现象,可以为人称代词间接回指在语篇中的释义机制提供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