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兄妹缔婚始祖神话作为中国上古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性文化内蕴。本文将上古时代伏羲、女娲兄妹缔结婚姻,繁衍人类,从而成为人类始祖这一类型的神话概括称为“上古兄妹缔婚始祖神话”,并对兄妹缔婚始祖神话系统中涉及男女婚姻,性爱生殖方面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梳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兄妹婚神话包括六种类型:天生型、自然形成型、大神创生型、洪水遗民型、日月型、天地型。兄妹婚神话的形成与此前产生的自然创世神话、大神创世神话、人兽婚神话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与人兽婚神话的关系更为密切,兄妹婚神话是人兽婚神话的直接演化形式。兄妹婚神话形成的深层心理原因在于对乱伦与禁忌矛盾的消解。兄妹婚神话为龙凤胎信仰、表亲婚习俗提供了重要支撑。兄妹婚神话蕴含的最原始的家庭形式与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存在精神相通之处,因而成为满足人们家庭兴旺、子嗣繁衍愿望的象征性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关系上,一派重要的观点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婚神话的代表,甚至二者同出一源。其实只要在古代文献与考古学发现的基础上,利用近年来采集的现代汉民族口承神话资料,来重新考察这一问题,就可发现女娲伏羲、与兄妹婚神话很可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粘连、复合到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广泛流传于彝族民众中的洪水型兄妹婚活态神话以民间信仰为源头,并借助定期、反复的信仰仪式展演而不断活化和强化。民间信仰又运用口耳相传、文本记述、媒体录制等方式,唤醒并加深彝族民众关于洪水型兄妹婚神话的记忆。彝族洪水型兄妹婚神话中的主人公或神物即是民间信仰中的祖先神、崇拜物,在供奉、祭祀祖先的活动中人们的神话思想逐渐明晰,神话寄托愈加强烈。依托民间信仰这一载体,神话的自然传承便有序、顺畅地延续开来,所以说,神话与民间信仰水乳交融,难分彼此,两者在强化对方的同时也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存续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下教育民族志作为教育人类学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正顺时应势地发生变化.基于英国 《民族志与教育》 期刊所载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拟从研究者田野点的进入及与研究对象关系的建立 、 田野工作中研究策略及技术手段的使用和研究结果的呈现及应用三方面着手阐述,窥见该研究方法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董晓玫 《考试周刊》2014,(41):29-30
创世神话表现了人们对天地、宇宙、万物的各种想象,表现出了当时人们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原始信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各民族当时时代的历史、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民族性又使两国文化都散发出了独特光芒,特别是日本神话中的皇权思想、天皇的由来、英雄观等都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8.
广西的客家人与平话人是两个汉族的族群,尽管由于时空的差异造成了平话人与客家人在迁徙空间、生计方式、风俗习惯、信仰习俗、语言和族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但是两者仍然是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继承和延续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汉民族同源异流的分支。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人类在早期对人生和宇宙进行探索、对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进行尝试性解释的结果。各个地域、各民族的神话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中国学者对此有很多研究。但非洲神话在国内的研究相对仍较少,在原典分析、对比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深入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11.
尊龙崇龙是我国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特有文化现象,九隆神话是我国西南哀牢地区广为流传的关于氏族起源的感龙神话,在汉族地区也广泛流传着各种感龙神话。本文就二者的异同及其内在的流源关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号称草原帝国的辽王朝,尽管其主体民族是契丹,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却是以汉族为多数。数量众多的辽属汉人在辽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其来源,主要有本土固有、乱世流入和割地划归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两汉经学的盛行、通经入仕制度的实施,激发了平民百姓努力求学的热情;私学教育的发展、书籍的丰富与书肆的兴盛,为平民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蒙学教材的平民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用字需求。这些都促使了汉代平民受教育人数的日益增多,识文断字的人的比率增加,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始于2 500多年以前,认识的载体是丝绸.丝绸的精美绝伦让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好得如同神话一般,对中国的称呼"Seres"亦来源于丝绸.直至6世纪,中国的丝绸技术传到欧洲,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才逐渐从半空中的神话状态逐渐落实到地面上的现实状态,但依然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16.
韩贞遵从师训,把传授良知之学看做“经世之业”,所以他倦倦以明道化人为己责,毕生安贫乐教。韩贞与泰州王学一样,在教育对象上无问渔樵与工贾,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当然他的学生还是以平民百姓为主。他特别注意照顾穷困学生,且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做到平民化,从而使他的教育具有广泛性,群众性。韩贞教育精力主要在“化俗”二字上,目的就是让不善者重归于仁,从而建立稳定安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代,频繁的战争和交易活动敞开了鲜卑民族之道德生活。群婚习俗使其婚姻道德规范与汉人的迥然不同。对功利主义道德原则的过度奉行,不但使他们常常偏离民族间交往的正义原则,而且使他们在肆意欺凌弱者之时,又对强者妥协逢迎,北匈奴消亡后,民族成分变化了的鲜卑民族尤其如此。东汉后期,对勇健、智略以及公正诸美德的推崇使鲜卑民族建立了空前强大的政权,但对这些美德的偏离和疏忽使该政权又迅速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原地区民间信仰的发展状况,以嵌入性视角分析民间信仰当代演变的外在依据和内在逻辑,探索民间信仰演变与制度变迁、民众需求之间的嵌入性关系,提出政府在民间信仰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以期通过民间信仰的发展推动社会文化建设,丰富中原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0.
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孔雀东南飞》作为乐府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像一面镜子,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使我们从中能看到汉代社会的风俗民情。本文主要通过焦母遣归刘兰芝,县令、太守家的求婚以及太守家的迎娶过程来透析汉代社会遣归习俗、再婚观念与迎娶礼仪等婚姻风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