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阿Q性格的基本特征,历来为争论的焦点。阿Q性格的两个方面:革命性、精神胜利法,何者是其性格的本质、主导的一面?一些论者认为,革命性是其性格的本质,占主导的一面,如陈则光认为,“阿Q的勤劳、质朴”,“仇视封建地主阶级和反动派”以及“从不理解革命到强烈地向往革命”,此三者是阿Q本质的东西,是阿Q所属阶级的共性。有人却反对这种观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阿Q精神”是被作为“国民性”、“劣根性”加以挞伐的。但“阿Q”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阿Q精神”的内涵无比丰富,阿Q的反抗精神、觉醒意识、生存毅力和革命要求,都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意志和愿望,从中可以寻觅出“阿Q精神”的另一个符合当时国人群体心理的层面。同时,通过与“堂吉诃德原则”的比较,以及与当下浮躁心态的比较,更可见出“阿Q精神”的认识价值与和某种人类精神相鉴照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我认为鲁迅写阿Q画圆圈时的心理和一系列言行,其目的在于运用细节描写揭示国民的精神麻木、愚昧和至死不觉醒,“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鲁迅为何要写阿Q画圆呢?一方面,阿Q被抓入狱、临刑前按惯例要签字画押,但阿Q却不识字,所以只能以画圆圈来代替画押。由此观之,阿Q画圆是故事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冯媛媛 《都江学刊》2001,13(3):48-50
阿Q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存在,这种“非我”性既表现在阿Q的“无名”状态下,也表现在他的“失语”状态中,“无名”与“失语”体现了阿Q的悲剧性存在和鲁迅先生独特的观照视角。阿Q性格中的“精神胜利法”,本质上是阿Q怨恨心态的外在表征。他通过虑幻的胜利来平衡内心,反抗欺压,其中潜藏着一种对自尊、平等的追求与维护。  相似文献   

5.
王海 《华章》2012,(21)
鲁迅先生在1921-1922年创作了《阿Q正传》,作品中的“阿Q”形象世人皆知,所衍生出的“阿Q精神”更是影响深远.本文从现今的一些社会现象重新论述了前人早已有之的论点:“阿Q精神”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是人类普遍的精神状态.“阿Q精神”确实随处可见,无时不在,无处不存.本文同时从唯物主义的辨证论出发,论述了“阿Q精神”有其积极的一方面也有其消极的一方面,并且这两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是会相互转化的.本文试从“阿Q精神”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阿Q精神”消极作用大于积极的一面;“阿Q精神”也有着积极的一个方面论述随处可见的“阿Q精神”.  相似文献   

6.
在《阿Q正传》一文中,鲁迅为何要用一百多字详尽地写阿Q画圆的过程?有人认为鲁迅这样写是因为圆滑是中国国民性特征之一;有人认为阿Q所画的圆圈,不是一个普通的圆圈,而是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国民希求圆满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朱德民、郝胜道二同志的《阿Q精神之我见 》一文(以下简称《我见》,载本刊1981年第1期),试图“从逻辑的角度”,肯定“阿Q精神应包括积极的一面”,不赞成全盘否定阿Q精神,认为“把阿Q视为落后的农民”“未必妥当”;“从事实的角度来讨论阿Q精神”,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那个时候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斗争方法,是一种朦胧的自发的革命倾向,是精神的反抗”.这些观点,前者是对过去有些鲁迅研究者相同观点的发展,后者则基本上重评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应当说,《我见》对于《阿Q正传》这部“旷代的文章”(郭沫若语)的某些问题的看法,是比较新鲜的,这种大胆求索的精神也是值得欢迎的.可是,掩卷深长思之,尤其是重读《阿Q正传》之后,却不能不令人感到,《我见》之论,新则新矣,然而远远难于引人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对《阿Q正传》做出新的阅读。作者通过对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的细致分析,展示了“精神胜利法”的片刻失效及其后果。通过对作品另辟蹊径的解读,作者系统地回答了《阿Q正传》研究史上的三大经典问题,即一、作品的叙述方式是否发生了断裂?二、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是国民性的代表,还是农民阶级的思想特征?三、阿Q真的会革命吗?作为国民性典型的阿Q与作为革命党的阿Q在人格上是一个还是两个?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的历史解释和文学叙述的重要问题:国民性是单面的,还是自我反身的?如何界定阿Q的阶级身份和社会类型?如何在“重复”中界定“革命”?在《阿Q正传》中,历史与本能、意识与潜意识、精神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如何解释鲁迅的“向下超越”,以及从这一角度对辛亥革命和启蒙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篇不朽杰作。主人公阿Q身上体现的“精神胜利法”妇孺皆知,“阿Q精神”成了“自以为是、自我满足”的代名词。然而,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阿Q名称中字母“Q”的读法。  相似文献   

10.
鲁迅创作《阿Q正传》意在“暴露国民的弱点”,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而当代的青年学生在审视阿Q及其“精神胜利法”时,却往往只注重小说喜剧性的外壳,忽略了作品悲剧性的内核。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廓清正常的精神慰藉与“精神胜利法”之间的本质区剐,促使学生孜孜追求健全独立的人格,为年轻一代找寻到真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晚清四大家生活在易代之际,共同经历了君国倾圮和人生变故,体验了生命陵替的创痛,人生落拓的悲哀,颠沛流离的凄苦,从而在词中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时间意识、垂暮意识与羁旅怀乡意识。  相似文献   

1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化的结果,对实践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它能影响、支配、规范人们的言行,作用于客观世界。酒店意识是一种商品意识,贯穿于酒店工作的全过程,作为酒店的经营管理者,要能够从意识上认清经营现代酒店的基本问题,统一从业人员的思想,才能保证酒店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由于受国内外大气候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影响着人才建设的质量,也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必须强化五种意识。即:时代意识、队伍意识、投入意识、活动意识、考核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公关意识就是从公关关系的角度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观念。它主要包括形象意识、公众意识、传播意识、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等,即高度重视组织形象、公众利益、传播沟通和服务公众等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是保障,合作是前提,创新是动力,绿色是关键。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些意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对抗、激烈程度的日益增加,是当今篮球运动的演变趋势。目前篮球意识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中扮演着不可磨灭的角色,这一认识已被众多该领域的权威人士所肯定。对于在基础训练阶段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篮球意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着重体现在教练员教学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两个环节上,教练员应结合道德教育,有针对性的看待战术意识与基础专项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学报观念更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的观念更新应从学报内容和管理机制两方面去进行,主要应该树立并增强社会意识、服务意识、主体意识、效率意识、效益意识等。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当代中国美学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种情形要求我们在研究当代中国美学时,需要具有三个基本的意识。即语境意识、本土意识以及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19.
走向意识谬误的深渊--《野草在歌唱》心理层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草在歌唱>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玛丽的悲剧故事.造成玛丽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人公的意识谬误是一个重要因由.蒙昧的主体意识及自卑情结,萎缩的性意识和扭曲的种族意识将主人公一步步推向了难以自拔的深渊.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迅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分析了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加强感恩意识、服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教育,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