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不知不觉的行为。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期,7-8岁前是人类综合语言能力产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关键期幼儿如果能得到科学、系统并具有个性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相应的语言能力、语言习惯将得到理想的发展;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则会造成发展不足,以后就是花费几倍的气力也难以补偿。为了让幼儿在关键期养成一个主动使用规范用语的好习惯,我做出了以下几份努力:  相似文献   

2.
景耀勇 《科技风》2011,(10):185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相似文献   

3.
HSE体系管理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有意识行为,HSE体系管理的主要因素是人、物、环境,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HSE体系管理就是要建立良好的HSE管理秩序,就是要保证人的行为满足HSE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文化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整个文化的面貌,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人类在概括自然规律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技术,构建了越来越完备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我们的眼中,可能会被看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奢侈品,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解。文化人类学家说,科学是一种人类的行为。很显然,科学并非只是现代人的行为,远古人类也会有自己的科学行为。人  相似文献   

5.
方建华 《今日科苑》2009,(16):206-206
古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虽然受到先天气质的影响,但后天的教育和训练时习惯形成的决定因素。幼儿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普及,使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创建了一种虚拟空间——多媒体世界.信号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在隐喻的多媒体世界中,人类被界定为“符号动物”,符号化的思维与符号化的行为就成为了人类生活中最本质的特征,并且促进了虚拟世界的产生、发展.在多媒体世界中,我们抽象为一个个ID和符号,在其中相互交流、生存.  相似文献   

7.
杨静 《科教文汇》2014,(32):144-145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它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是一种定型性的行为,行为一旦定型,就会形成习惯,它将决定人的一生,因此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依靠教师、家庭引导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主要是靠教师和家庭的引导和监督。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8.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慈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互助互济、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慈善理念和慈善实践源远流长.它源自于人类的仁爱之心,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表现;它发之于情愫,行之于礼度,既是一种个人德性意识,又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其中有关慈善主体的道德自觉及慈善活动过程中慈善主客体形成的伦理关系等问题日益突出,因而,慈善伦理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行为方式。实践证明,独立习惯的培养是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时代对幼儿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要求。怎样才能使孩子摆脱这些呢?通过下文做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自拍是指用相机或拍照手机在一臂的距离内或对着镜子拍照,使自己(或自己与他人一起)入镜,并通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行为. 在心理学上,这种行为可以被看作一种自我呈现.自我呈现是指试图向他人传达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或自我形象的行为,它指向人类行为中的一类动机.这些自我呈现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稳定的特质,但是它们也依赖于情境因素的诱发.一般来说,当他人在场且会对当事人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时候,当事人的自我呈现动机就容易被诱发.社交媒体是一个可以诱发自我呈现行为的场所.社交媒体科技的发展—从静态的图片到动态的图片,再到视频,为人类的自我呈现行为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植树造林是一种良好的生产行为,是进行造林和更新森林之过程,这是一个良好的培育过程。植树造林是人类进行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改善自然生存环境,选择的有效的行为,这个行为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有巨大作用。文章对当前人们进行的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为更好的进行植树造林提供借鉴。植树造林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推动作用,这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维护和升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生产时,应该选择有效的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     
科学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精致、最成熟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生于科学领域的科学精神,便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科学精神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科学工作者的行为,保证科学工作者在科学领域内的活动取得成功,同时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渗入社会大众的意识深层,在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了一种语言,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杨丽 《知识窗》2014,(12):65-65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一种符合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从重视学生写字的姿势和坐姿、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日常学习习惯、小组合作等方面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浅谈慈善对科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泛指富人基于仁德、怜悯、博爱之心.对穷人施予关怀、施舍、救助等行为,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慷慨捐赠。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慈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慈善与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看似没有多少干系。但若仔细探究,其实缘分不浅。简言之,慈善乃科学之觞。堪称科学育成和发展的助推器.慈善事业成就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是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发展是意在满足人类需求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一系列广泛的活动 ,是以福利需求为目标 ,通过实践引导特定自然、社会系统向更加均衡、和谐和互补状态的定向的动态过程。可持续发展是 2 0世纪人类全面认真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开始得到世界各国共同认可 ,并作为一个基本准则运用到各种经济计划、发展规划以及区域治理、全球合作领域之中 ,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西部大开发就…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成就动机视角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扬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169-171
卡沃和斯凯尔基根据人类行为自我调节的一般控制学原理提出“自我调节模型”,考温顿的“自我价值模型”则把人类行为看作是达到心理目标和意图,然后努力使行为匹配这一目标的连续不断过程,而艾利奥特则直接把目标定向概念嵌入考试焦虑研究。用动机理论解释作为情绪的考试焦虑的作用,这在考试焦虑理论发展上是一种新的动向。  相似文献   

19.
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科学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要做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同农夫,辛勤地精耕细作,孩子们在金色的秋天里就一定会有累累的硕果。  相似文献   

20.
驯养其他物种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自然界中很难观察到人类以外的物种驯养动物的例子.科学家发现,在中美洲伯利兹海域生活的一种珊瑚礁鱼——长鳍雀鲷能驯养浮游糠虾为其食物海藻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