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西点男孩培训中心的办学情况见诸媒体后,议论不少,见仁见智。就杭州“西点”现象的出现,从如何正确认识“鞭打法”、“没有时间没有经验管教孩子”的隐患何在、“打”言在先何以受到家长青睐、杭州西点自身如何面对种种议论等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不排除议论政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具体含义似不应用现代观念去界定。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写作、口语交际”第二单元的内容是“议论要有理有据”,其中作文题目之一是“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我一直以为“中学生要读名著”应是一个不争的结论,而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中学生不要读名著”的呼声甚是“猛烈”,大有“西风”压倒“东风”之势!而且这些学生的作文也做到了“议论有理有据”。作文批阅之后,  相似文献   

4.
近一个时期,媒体对一些地方出台的规定议论较多,像“不让座罚款50元”、“违背生活作息规律不能租房”、“未获初中毕业证不办结婚证”、“政务值班电话响铃3声之内有人接听等”,  相似文献   

5.
海龙 《学语文》2004,(11):47-49,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咸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3-14
有些学生是被教师娇宠坏的。可能是我的要求高了。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家长议论我“小题大做”,也有教师或干部认为“有些事不能太认真,毕竟是中学生嘛”。——什么事呢?作弊,撕图书馆的杂志,殴打同学。  相似文献   

7.
    
一大早来园,子儇就被小伙伴们围住了,原来是他带来的“文房四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孩子们兴奋地不得了.你一言我一句,围着“文房四宝”好奇地议论开了。在自由议论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又对砚台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2004年高考考纲中,写作题要求学生能写“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常用应用”,今年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议论、说明和其他常见体裁的章”。笔分析,加上“其他常见体裁的章”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也表明考纲留给了学生选择体的更多的自由。因此,在备考方面,考生不仅要熟悉常见的记叙、议论、  相似文献   

9.
何忠朝 《高中生》2013,(2):10-11
记叙文当然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是说记叙文中就不需要议论。记叙、描写犹如“画龙”,议论则是“点睛”。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如果用得合适,往往能使记叙文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眼下,有这样一种作文现象的写作模式似乎颇得学生“青睐”,而且渐呈泛滥之势:摘录或回忆一则或真实或虚拟的故事,再以一两段或抒情或议论的文字点题、升华,作者本人则充当了一名看客,成为游离于文章主人公或次要人物之外的一个“第三者”!  相似文献   

11.
杨峻岩 《新读写》2013,(1):42-43
“微型议论”,即议论性的小论文,现今经常出现在中考和高考的阅读试题之中,一般要求写80字或100—200字,分值比较大。微型议论虽然字数少,但写好并不容易,除了要靠写议论文的基本功,更得在“小”字上显特色。具体地说,应该掌握以下四个要领:句,但万不可草率地信笔而写,而直理清思路,做到旬与句之间衔接合理、自然顺畅。  相似文献   

12.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散文,要点在于能从散开的“形”中找到隐含的“神”。要抓住散文的“神”就要从散文的“抒情、描写、议论”的词语人手,还要注意品味散文的开头、结尾和寻找线索、找准文眼、提炼主题。阅读散文的步骤是:搭好骨架找文眼,透过眼睛看灵魂。  相似文献   

14.
【文题】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 一,审题指导 注意标题中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和特指;“一种”强调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雨声、鸟鸣,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说话声,以及没有声响的心声,此外“声音”喻指某种意见、论调,主张。  相似文献   

15.
罗彦军 《早期教育》2006,(11):25-25
答:常有家长议论孩子的绘画作品又获奖了,而那些落选的儿童家长则显得很不自然,甚至对培养孩子学画画失去了信心。家长朋友,千万不要指望孩子从学画开始起步时,就能成为小画家或大师,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孩子学画就要在“学”字上下功夫,一定使孩子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投入到“学”字上来,常言道:“先练兵后打仗方能打硬仗。”  相似文献   

16.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7.
佚名先生的散文《美丽的乌龟》叙写的故事很简单,并无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但是作者睹“龟”思“人”,由小见大地展开议论,从一只乌龟的生死透析社会、感悟人生,从而赋予文章丰富的内涵。笔者认为,该文对读者最大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于“不可思议”的三对“因缘”的思考所留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兴”的本义是有所托、寄,“赋比兴”之“兴”和“兴观群怨”之“兴”用的都是引申义。前者的意思是“托事于物”,后者的意思是“托事于《诗》”。“兴观群怨”的具体意思是依托《诗经》发表意见,借此观察彼此的心志,互相交流思想情感,并对他人进行怨刺。春秋“称诗”分赋《诗》、引《诗》两种形式,“兴观群怨”对二者都是适用的。前人或认为“兴观群怨”乃指作诗或读《诗》而言,这种看法是颇需斟酌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尽管“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但习作的关键是“写”,是纸上练兵。可在如今的习作教学中,重说轻写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每逢作文,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把要写的内容热热闹闹地议论一通,然后再让学生用文字把所说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会说理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归根结底是思维浮于浅表。运用话语标记“不可否认”,推进深度分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文章以话语标记“不可否认”为例,探究深化议论的路径:凭借“不可否认”,梳理多元论证方向;厘清“潜在认识”,挖掘论证隐含前提;激荡“两种认识”,构建辩驳逻辑链条,驱动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