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问题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一、理论依据及培养模式“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问题教学中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从事的系统独立研究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 ,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教学中 ,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 ,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 ,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马列主义认识论是问题教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提供了心理依据。而马赫穆托夫用控制论、信息论描述了问题教学的过程。根据问题教学理…  相似文献   

3.
董艺 《宁夏教育》2003,(3):43-43
“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有思考价值的课题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实践条件,帮助学生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或动手实践来验证假设,并依照探求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而掌握知识。一、理论依据“引导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过程加快,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教给学生受用终身的知识。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思维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目的是把教学…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实现“再创造”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所谓“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载体,是学生创新的动因,是“问题解决”的基点。因此,优化“问题解决”教学,必须先解决好“问题解决”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国成 《教育艺术》2008,(11):62-63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基于此,要求教师教学的着力点不只是教“书”(传授知识)而是教“学”(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使学生“不待教师讲而自能读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从而把自学引入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学知识不是脱离情境而孤立地存在,而是“溶解”与“稀释”在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学生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思考,才能建构与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情境教学是科学教学的关键要素,如果科学知识脱离了教学情境,科学知识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依托情境教学,形成科学观念,启迪科学思维,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落实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情境—问题”教学是目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情境—问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电容器的电容”教学为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创新物理实验、问题拓展延伸,将问题意识植根于学生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决”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教法重在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和质疑猜想,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通过这一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客观实在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的现成结论,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若能把需要研究和证明的定理、公式等纳入“问题”之列,把建立概念的各种特征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归入“问题”范畴,把有关例题、习题融入“问题”系列之中,那么对其探索发现和抽象概括过程就能成为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再发现”和“再解决”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这样“问题解决”活动中相关的数学思想、思维方法,不仅能作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工具,而且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从而慢慢学会探索新知识所必须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阅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面对陌生的领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以问题研究为主,其特征是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过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与方法。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教学”应以数学思维与方法为灵魂,整体设计教学结构,组织学生参加整个数学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就有。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曾经这样解释问题教学法:“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研究现实未知问题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而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强烈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鼓舞学生主观能动地思维,自觉积极地参与。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惊奇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案例1、在教学对数的计算时,可创设如下惊奇式教学情…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甚至超越时代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研究、分析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把只注重教师的“教”转化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从而让学生从“学会”转为“会学”。  相似文献   

15.
“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是“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的主线,“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把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之中.而且可以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对导入环节的情境创设反复推敲,曾有过多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情境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其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兴趣.本文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为例来设计教学,旨在深入剖析“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和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18.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还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体现了这一精神,把“问题解决”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摆在了突出地位,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呢?我的体会是让课堂充满问题,让问题充满思考。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现代教学论认为,思维从问题开始,而问  相似文献   

19.
冯晓绘 《广西教育》2010,(20):50-50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论观点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而且还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