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外交战略的根本,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这一点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水平,都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
对外科技援助已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援助以及科技理念推广的重要手段。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对外科技援助工作逐步完善并形成体系,取得了切实的成果成效。在回顾对外科技援助的演变历程和政策举措的基础上,分析近10年来对外科技援助工作的特点,归纳总结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并据此提出对未来科技援外工作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尹振永  谢昕 《大观周刊》2012,(4):16-16,18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阐述了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的五大“坚持”。这五大“坚持”对高校班导师工作有很大启发,高校班导师工作也应有类似的“五个坚持”。班导师在工作中要坚持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坚持对学生付出无条件的爱,坚持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尽力而为,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刘祥平  许芊芊 《新闻知识》2023,(1):48-54+94
本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模型,以《华尔街日报》2000年至2019年有关中国对外援助的112则新闻报道为例,分析西方主流媒体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通过对关键词的选择,同时利用主位推进模式、霸权野心的预设和隐秘表达观点的话语互文,虚构出中国利用对外援助称霸世界的国家形象。报道中,中国国家形象经历从“不值一提”变为“机会主义”再到“野心勃勃”的变化,形象的建构与变迁折射出,报道中的话语修辞受到意识操纵,他塑形象的建构过程彰显西方媒体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5.
范以锦 《传媒》2015,(13):29-31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通过对外传播已在海外引起较大反响.总体反应良好,但有赞也有弹.我们应借这一契机,总结对外传播的经验和不足,与时俱进地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 从“一带一路”传播看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构想的海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出现过误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经国家领导人提出、并做广泛宣传之后,已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对外电视传播的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宣传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分阶段阐述了我国对外电视传播发展演变过程,以说明现阶段我国对外电视传播事业正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师资短缺和国学热缺乏持续动力是孔子学院发展遭遇的两大瓶颈,开设国内孔子学院不仅可为国外孔子学院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师资储备,而且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1980年成立的CNN由一个南方的小台成为了影响世界的传媒巨子。1922年成立的BBC,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了当今世界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组织。他们的对外传播都有着适合自己独特的特点,才使他们获得如今的成功。而屹立于东方的中国也在探寻着适合自己发展的广播电视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中国对外传播受众观由宣传对象向信息消费者受众观转变:80年代初以前,受众在对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同于宣传对象;90年代以来,受众作为信息消费者的主体地位凸现。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成为世界媒体持续关注的新闻热点 2004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世人的眼球,更成为世界媒体的收视保证和阅读热点。  相似文献   

11.
胡方卫 《声屏世界》2021,(10):16-17
短视频作为当下全球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方式,其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碎片化的优势,正在成为全球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也逐渐成为国内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文化短视频对外传播的契机和现状,提出打造短视频平台矩阵,深耕内容,精准定位受众以及关注国外焦点等文化短视频对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传播的窘境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磊 《青年记者》2006,(14):24-25
中国对外传播的影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致使世界不能正确认识中国的形象,听不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这极大地妨碍了中国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3.
对外宣传片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构建国家形象的责任。中国对外宣传片经历了由“相对模糊”到“被动提供”再到“主动投放”的三个发展阶段。在内容上,对外宣传片可借用西方“叙述模式”,增加客观性和故事性,在兼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降低一些“语境”高度,以便西方理解。在发行上,可以增加境外播放频率,变“单一”传播渠道为“多样化”传播渠道,以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对外宣传片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79年为界,分析了前后30年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基本内容、外译语种、出版机构等变化,三个方面的特征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由此提出了中国对外文化译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报刊之友》2013,(8):15-17
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大力加强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致力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然而,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诸多具体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本身。中国同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的因素造成了文化消费者在审美习惯、消费偏好等方方面面的客观障碍,严重影响了外国文化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受兴趣和解读,进而影响了中国文化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和传播。该论文试图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文化输出与文化安全三个方面具体解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遇障碍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6.
戴盈 《新闻前哨》2012,(7):32-34
在乌坎事件中,对外报道为什么没有发挥“内外有别”的优势,为什么没能及时施放核心信息,为什么在国外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中一度失声?在转型期的中国,面对一些复杂事件,中国的对外报道准备好了吗?面对“一波三折”的事件,习惯了“一锤定音”的媒体该何时介入?在复杂事件中,中国媒体又有哪些优势?本文尝试以乌坎事件为侧,探讨复杂中国的复杂事件如何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7.
周瑜 《当代传播》2007,(3):90-91
近年来,弱势群体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帮助、扶助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作为一种舆论支持,本文提出"新闻援助"概念并论证其合理性,同时分析了"新闻援助"概念带来的传播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姜波 《东南传播》2016,(7):31-33
电影作为较易被跨文化受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之一,在中国对外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中国电影对外传播效果一直不理想。文章从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出发,提出转变传统对外传播观念、开创中国电影教育新路径、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新媒体优势、重新定位政府角色以提高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颖 《出版广角》2016,(6):36-38
吴经熊以中国文化复兴为己任,以平等的文化交流心态,积极向西方解释宣传中国文化.他的文化传播实践注重中西文明的互证互释,以同中有异的折中姿态,让读者在共性中体悟“个性”,在熟悉的文化背景中,扩大视域,接纳“异己”,最终实现中西方的平等交流与合作.反思吴经熊的文化外宣经历,我们可以有两点收获:第一,文化外宣的行为主体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外宣实践形式,目前仍应以归化为主.  相似文献   

20.
当前华语媒体在国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信息传播上的不对称造成被误读的中国印象。因此,我国政府要确立对新型外宣工作的战略认识,进一步转变传播理念,确立由宣传走向传播的大外宣思路,积极发展新形态电台,构建多层次的广播外宣格局,从而形成积极有效的对外宣传策略以及面向全球的国际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