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是教育部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后,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1年秋学期首轮教学经验,笔者以处理好新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的角度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认识倾向;指出理论教学依然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在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的问题上提出了结合硕士研究生自身特点选择实践教学模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它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实际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如网络化和信息化带来的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贴近”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作用。从教学要求、硕士生学习特点以及发挥教师优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采用专题式教学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专题式教学的核心是设计高质量的教学专题,教学专题设计要坚持整体性要求和问题导向原则,及时吸收学术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实施是专题式教学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起有利于研究生学习的教学模式,避免与本科生课程简单重复,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纵向衔接和层次递进,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国宏 《职教论坛》2006,(6X):48-5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倡导和坚持“三贴近”原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体现与要求,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途径。要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真正实现“三贴近”,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应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崔凤桥 《考试周刊》2012,(28):119-120
新课程下,贴近学生,打造"生命"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贴近生活,打造"活力"课堂,让课堂"动"起来;贴近实际,打造"时效"课堂,让课堂"满"起来,是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案例教学是推进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进一步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需要做到以提升案例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激活课堂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以优化案例教学模式为着力点和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背景下“云”教学的大规模应用,给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良机,也凸显了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迫切性。基于此新发展阶段,文章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几个关键方面进行了梳理,进而提出未来针对性推动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举措,即“以互动交流式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以教师引导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以行政、教学、科研的模块化分工格局为基础,改变学校的‘管理’;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需求为基础,改变网络平台的‘供给’”,以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研究生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坚持从整体性角度理解“三进”的总体架构和多维面向,厘清“三进”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与具体方案,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神火集团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这个中心,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按照“三贴近”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文明单位等一系列殊荣。  相似文献   

11.
时政性是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显著特征。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响应十八大报告的精神,该门课程相应内容及教学教案也应随之自觉地进行调整。调整领域主要集中在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些新提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基本定义与国情,"五位一体",党建,将这三个方面的新内容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也是十八大精神进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就需要以"三个贴近"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贴近实际,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贴近生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贴近学生,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作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研讨式教学适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改革以及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的需要;运用研讨式教学对于提高研究生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以及促进教学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实践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知行统一”的建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规范模拟实践的操作程序、构建模拟实践的评价体系来开展“模拟式”实践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把握理论知识、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自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应做到以下五点:实现教学理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内容的“三贴近”;实现教学手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形式的“三贴近”;实现教学途径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在大学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教学等"三个体系":立足主渠道,创新课堂教学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提升软实力,创新校园文化体系,拓展理论武装的有效途径;寻求新突破,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抓好知行转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把“三贴近”作为一条基本的教学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并力求在“三贴近”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具有导向性、研究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为体现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自主性和创新性,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价值评价能力,需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运用问题研究式教学,对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坚定道路自信,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坚持长期的艰苦探索后找到的真理;坚定理论自信,就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判断这一理论命题;坚定制度自信,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中华民族在几百年的复兴探索中,在反复比较、反复实践的艰辛探索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种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经过35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完全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