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家庭背景决定子女就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社会资本"在就业市场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正负效应,我们不应一味地批判由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占有量不同而造成的就业不公,而应积极引导它的正面发展,限制它的负面影响,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开发大学生的"自致型"社会资本,降低大学生就业不公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君  韩爽 《考试周刊》2010,(46):211-212
社会发展正值转型期,社会不公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增多,针对学生的安全事故也增多,高校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大学生在校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分析,旨在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代际不公"问题,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阻隔社会阶层流动、败坏社会风气以及误导大学生人生观等方面,不容小视。从里格斯"过渡社会"理论的视角分析,"代际不公"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过大及制度的形式化严重,因此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行使、完善监督体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就业公平是教育公平价值理想在社会领域的现实映射。就业公平与教育结果公平密不可分,对就业公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大规模社会调查、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乃至记者的采访、学者的理论推断,都证明了就业不公现象的普遍存在。推行就业信息完全、充分、及时的公开,是破解就业不公顽疾的有力手段。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是促进就业公平的有力保障。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是解决就业不公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求职就业都有两种资本,即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个人在就业求职竞争中,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大小,是衡量一个社会公正程度的刚性指标。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社会资本”在就业市场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正负效应,我们不应一味地批判由于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占有量不同而造成的就业不公,而应积极引导它的正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事件起因、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群体性事件可分为社会维权事件、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舆论事件,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有很多深层原因,如群众利益受损,对政府和社会不满;科层制官僚主义导致民众对组织信任度降低;民意表达机制滞后,政府与民间沟通困难;民间组织力量薄弱,民众缺乏谈判能力;司法不公,法律权威受损;群众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等.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应该转变认识与观念,提升公共危机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家庭大学生遭遇就业难是高等教育起点和过程在教育结果上的衍生表现,特别是社会潜规则的负面影响对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解决弱势群体大学生教育结果不公问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政府相关组织和部门从人事制度、学生资助、政策补偿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命运,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兴衰的大问题。加快改革,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官民之间四大差别,消除体制与分配上的不公,是当务之急,是社会趋于公平、公正最实际的体现,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表明,不公平感知会导致个体的普遍信任受损。但如何修复不公平感知后的普遍信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信任博弈范式,考察了道歉在不公平感知后的信任修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经历不公平对待后,道歉组的公平感知显著高于沉默组;道歉组的愤怒和厌恶程度显著低于沉默组;道歉组对陌生人的信任投资钱数显著高于沉默组;愤怒和厌恶分别在道歉与普遍信任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在经历不公平的对待后,道歉能提高个体的公平感知,缓解其消极情绪,进而有效修复受损的普遍信任。  相似文献   

12.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存在舆论误导、供求信息脱节、专业盲目设置、用人单位难以公平招聘及其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要加快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高校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应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2×2的两因素实验设计及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以性别为调节变量,研究经济贫困与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关系,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8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②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有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显著,即男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水平显著高于男非贫困大学生、女贫困大学生;③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主观支持无显著影响,且性别的调节效应也不显著;④经济贫困对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有显著影响,但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即女大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男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德有别于个人私德,它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产物。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社团组织既是其参与校园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也是培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特征,本研究以全国758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大学生的风险感知能力、学习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开展调查,采用交叉表、非参数检验、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疫情下表现出较强的风险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认同感,学习适应性一般,个体特征不同的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提高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应以风险认知教育为起点,以社会服务融入专业教育为导向,提高学习内驱力和外驱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高职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专业满意程度对总体幸福感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负担重、家庭施加学习压力、与老师关系紧张、生活习惯明显变化和不喜欢上学这五项生活事件对总体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职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社会道德事件犹如一把启迪与冲击并存的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研究社会道德事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专业技术课程开发原则相对应,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应遵循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原则。高职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是其胜任职业岗位及社会生活过程需要的主体机能,因而必须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养成出发,重新建构基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不公平现象,认真分析就业不公平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加强就业认知教育,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就业服务与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程度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探索实现大学生就业公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复原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间的中介效应。随机抽取6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一般健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大学生复原力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负相关;复原力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复原力存在显著负相关;复原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