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员与逃犯     
一场混乱的枪战之后,某医生的诊所里冲进一个陌生人。 他对医生说:“我刚穿过大街时突然听到枪声,只见两个警察在追一个逃犯,我也加入了追捕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莫里斯先生是位大名鼎鼎的化装师,他和尼可的爸爸是大学同学,在爸爸的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中,尼可有幸认识了这位化装师。  相似文献   

3.
《成长》2007,(3):85-85
美国M监狱名叫霍尔莫斯的囚犯,花费两年时间挖穿了牢房30厘米厚的水泥地,一直通往监狱墙外,终于形成了20米长的隧道越狱潜逃。更令人吃惊的是,据说挖出的土达七吨,而且这些土在每次上厕所时被一把一把地带出,从厕所中冲走。  相似文献   

4.
李晓清 《父母必读》2014,(5):110-110
大多数宝宝对眼,其实是虚惊—场的“假对眼”,只有少数宝宝真的有问题。假对眼可以不用担心,如果是真对眼,那就要早早干预了。  相似文献   

5.
搜捕逃犯     
好玩指数:推荐理由:在黑暗的世界里,靠的就是你敏锐的感知力和超凡的洞察力。道具:无人数:3人游戏准备:一人当逃犯,另一人当公安干警,用手帕蒙住他们的双眼,分别带到乒乓桌的两个对角上。游戏规则:主持人发令后,两人手摸着桌子一逃一追  相似文献   

6.
寇丽娟 《父母必读》2011,(2):126-126
困惑的皮皮妈妈(儿子2岁5个月):宝宝晚上刚一上床,就说想尿尿,但带他去厕所,他又没有尿,回到床上又说要尿尿。几次之后,我发现他明明就是在说谎。可是不让他去如果真尿床了也很麻烦,真想打他的小屁股!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09,(2):126-126
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地上的小蚂蚁、毛毛虫,宝宝常常上前去踩;看到鲜花,他就嚷嚷着要摘下来。怎样才能让他变得有爱心呢?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当分析到文中的主人公形象描写时,我要求大家结合一下文中的插图和课本的彩页图进行分析. 几分钟后,我让大家来说一说对孔乙己的印象,同学们基本上是按照课本上的文字描述说的,找的非常准确.于是我又问:"有没有有特别的感受的?"  相似文献   

9.
《双语学习》2012,(7):16-17
正在放暑假的哈利·波特有些呆不住了。哈利迫不及待地希望暑假快点结束以便回到霍格沃兹魔法学校和朋友们在一起。今年将是他在魔法学校呆的第三年。哈利已经长成一个少年了,开学时他就13岁了,但他不知道这个暑假尚未结束,他就会经历一次生死考验。一个逃犯来要他的命了。逃犯名叫天狼星布莱克,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巫师。既然他已逃出监狱,人们部认为他一定会来找哈利为主人黑暗之神报仇。  相似文献   

10.
郑义 《学习之友》2008,(9):25-25
在澳洲听说这么一件事:澳洲的警察是比较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包括为中国人服务,可是后来,却提到中国人就冒火,就不太愿意搭理。原来,有一些中国人在那边生活时发现,如果他装作不太懂英文,去向警察打听地方,显出茫然的样子,那警察就会用车把他送到目的地去。于是很多中国人为了省钱就这么干了。  相似文献   

11.
焦虑是心理治疗中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一些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对这个词的理解并不甚明了。焦虑广泛出现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当中,如惊慌、不安、害怕、紧张等心理现象。在心理学的意义上,焦虑包含着主观性、不理性、不自觉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淑霞 《陕西教育》2008,(11):37-37
丁丁(化名)是我班刚来的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忙于生意没时间照顾他,从小由爷爷负责教育,奶奶负责生活护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虽然才三岁多,却识文断字,—般的读物根本难不倒他,能非常流利地朗读。背古诗、说英语、学唱戏,俨然一副小神童的样子。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发现了各种问题:大肌肉动作不协调、不爱动手、不知道遵守班级纪律等……他真的早慧吗?带着这个疑问,我对丁丁进行了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13.
警察抓住了一位国际间谍。警察审讯他时。他说他把偷来的情报夹在了字典的确103页和404页。他有没有说谎?  相似文献   

14.
他是天才吗     
班上,有位被公认“数学天才”的同学,无论再难的数学题都能一一破解。开学新书一发下来,不到两天的工夫,里面的题目就全写完了。他并不是个书呆子,每天只读书什么都不做。平时,他和其他同学一起谈论如何破解“石器时代”的电玩,也不比其他人玩得差。我总认为他有与生俱来的能力,我是不可能和他一样的。上学期,刚好掀起一阵《哈利·波特》风潮,全班都看完了第一集,而第二集刚出版时,碰巧第三次月考刚好考完,我和他都去买了。虽然之前我看得比他快,后来他却越看越快,而且注意力集中,连同学叫他都不应,最后当然比我先看完。虽…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课,上“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框题,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农民向国家出售棉花,送棉途中遭遇了雷雨天气,他把三轮车停靠在公路边上。因担心雪白的棉花被雨淋坏,就脱下衬衣盖在棉花车上,自己却光着脊梁蹲在车旁避雨。这时候来了一个记者,出于职业习惯,记者上前关切地问道:“天气这么凉,你把衣服盖在棉花上,不怕着凉感冒吗?”  相似文献   

16.
对《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他盗之出入”的理解,陈文鸿先生不同意“‘之’的用法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认为“此句是倒装句,确切地说是宾语前置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句式指辨》,《语文月刊》2014年第2期)。对此,我们不敢苟同。陈先生说,“由此‘盗之出入’是‘盗’(宾语)前置,还原为‘入盗’,‘进入盗窃’之意,‘之’的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入盗’,即‘进入盗窃’……‘盗窃“变故’都是名词,二者相对,语义相称”,“‘入盗’,即‘进入盗窃’……动宾结构”。陈先生的解说实在怪异。既然说“盗”是名词,是“入”的宾语,“盗之出入”即“入盗”,那么,“入盗”怎么就是“进入盗窃”之意呢?“进入盗窃”又怎么成了“动宾结构”了呢?暂且不说用译文来作结构分析的不严谨,就是文言的“入盗”和现代汉语的“进入盗窃”,它们的结构可都不是动宾结构啊,而应是连动结构。其次,陈文所说的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之”跟前置宾语必须是复指关系.陈文后面所举的那些例子莫不如此,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之”就是复指“句读”或“惑”的,而“他盗之出入”中的“之”能复指“他盗”吗?文言当中,“入”作“进入”解时,是不及物动词,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只做它的主语,不做宾语,如“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史记·孝文本纪》);当指人的名词或代词作了它的宾语时,“入”则是使动用法了,这时的“入”是“纳入,使进入”的意思,如“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孙子·九地》),“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史记·周本纪》)  相似文献   

17.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陋室铭》一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分析为类比,意即类比推理。笔者对此颇有疑义。  相似文献   

18.
金星人真好。那年冬天有酷寒袭来,我常常沉浸在这种浮想里。信息产业高中的寒假比预想的更苛刻,如果连这种浮想也不陷进去的话,真就无法忍受了。难熬的冬天,加上我要奔波于几个地方打零工。从一大早开始在地铁站一家排骨店的厨房干到很晚,黎明时分要辗转于三个校区的公寓搂里——送报。  相似文献   

19.
校园安全的保障重在防范,不能等到事故发生、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后再查找原因,哪漏堵哪,而是应该采取积极的行为防患于未然。笔者认为,从校方层面来说,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校园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排卵期是指女性卵巢排出卵细胞直至卵细胞未受精而排出体外的那几天,而月经是指在卵细胞未受精排出体外后,为受孕做准备的增厚的子宫内膜萎缩、脱落而造成的出血现象。每月“那几天”的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