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时,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皇甫谧嗜书如命。那时国家历经战乱,民间能看到的书很少,他就直接给晋武帝司马炎写信,要求借书,司马炎也很有气度,不仅没生气,反而送给了他整整一车书,这件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
李密本是蜀国的尚书郎,蜀亡后,退居乡里。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想出来做官,但又担心晋武帝怀疑自己心念旧朝而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这篇《陈情表》,向武帝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心意。史载司马炎读后感叹"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不仅同意他暂不赴诏,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李密是怎样表明自己的心意并让晋武帝心中满意的呢?靠的是他那高超的"陈情"艺术。  相似文献   

3.
晋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定都洛阳,国号为晋。称国号为晋,是因为魏帝曾封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为晋公。隋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迫使周静帝让位,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朝。国号为隋,显然是因为他的爵位的名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国后期,权臣司马炎以“阴谋”的手段篡魏夺权,建立了晋朝,引起天下儒生的反对。司马炎也深知这一点,对这班不安份而又不与他合作的儒生极不放心,决定实行狠毒之策,以除心头隐患,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打着“举贤任能”的旗号,大举征辟天下有影响有威望的名人贤士入朝为官,而不予实权,使之实际上处于自己所控制监视的软禁之中,给以打击迫害,妄图以此肃清天下异议。但司马炎作贼心虚,生性多疑,对不忠于己者,必先除之而后快。被征辟者稍有不愿的表现,或藉辞拖延,或自作清高乃至公然反抗者,一律杀无赦。“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些阿谀庸碌之徒却借机平步青云,死心效命于司马炎,残酷诬陷滥杀名士,欺下媚上,争权夺利,鱼肉百姓,以  相似文献   

5.
<正>李密的《陈情表》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向谁陈情呢?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辞不就职"。他"少仕伪朝(蜀国)",新朝——西晋建国后,地方官员"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央政府先以"郎中"后以"太子洗马"征召,李密都"辞不赴命"。不难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是千古书圣,桓温是一介武夫,他们两个人怎么能扯到一起呢?有的历史书说王羲之在民族敌人面前是"怯软之尤",桓温则是"志在篡夺"的奸臣;果真如此吗?王羲之和桓温都是东晋时代人.两晋共存在150多年(265-420),自始至终就是一个腐朽透顶的封建王朝.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接着又灭掉了蜀、吴,建立了西晋王国.从司马炎正式做皇帝起,  相似文献   

7.
他是酷爱读书的"小书痴",他是精益求精的"朗诵家",他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斩获过无数佳绩,他就是就读于陕西省府谷县第三小学六(6)班的郝鹏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阳光少年的内心世界吧!"贪婪"的"小书痴""书,是无声的老师;书,是无间的密友;书,是指路的明灯;书,是人类智慧的传承。书伴着我走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见证了我的成  相似文献   

8.
<正>陈寅恪先生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三类书中他尤其强调第一类。陈寅恪认为第一类是必读书,从中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知识。譬如,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的爱憎好恶如何,《诗经》《尚书》乃人人必读之书。因为它们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陈寅恪读书,注重原典和最基础的书,这可以说是他读书的一个诀窍。为什么要读"老书"?因为"老书"有"原创性"和"基础性",而且"老书"往往是一门学科的入门书。读"老书",  相似文献   

9.
见书就撕     
宝宝开始翻看书了,可是看着看着就"刺啦"一声,漂亮的图画书中的一页被撕成两半,妈妈刚想说不能撕书时,只见他抓起旁边爸爸看的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撕开了书的封面。唉,真不知道撕书为何可以让小家伙如此兴奋?把书放高了又担心他看不到,这可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10.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的他,便在家供养祖母刘氏。而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先任命李密为“郎中”,后又任命他为“太子洗马”。晋武帝之所以邀请李密任官的主  相似文献   

11.
张栻所提出的"学者之诗"理论,不仅是他诗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也是他文艺观的核心理念。他的书法思想体系是围绕"学者"滋味进行构建的,因此张栻追求的是一种"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他将论书视角从传统书法家所侧重的笔墨艺术层面转移到主体修养层面,更重视书体本身和书帖内容中所发溢出的有关主体之学问义理、儒家伦理道德与心性存养工夫等方面的"学者"滋味。张栻"学者之书"的书美理想为理学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书法评价体系,也为理学书法美学范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戴启江 《班主任》2014,(8):52-53
正路过教室窗口,不经意地一抬眼,小Z手里拿着的一本书滑落到地上,我顺势快走两步冲进教室,只见小Z正慌张地捡起地上的书往抽屉里塞。我不做声地环绕教室一周,临出门时,路过小Z的课桌旁,压低声音说:"把书给我。""什么书?"他一脸无辜地看着我。"你刚刚看的书。"他从课桌里抽出一本《读者》。"不是这本。""那没有了。…‘一本黄颜色的书,在你抽屉的右前方。""我刚刚看的真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今天我说:"书中有忠勇,书中有榜样。"像往常一样,儿子写完作业又捧起了最喜爱的《三国演义》。我问他:"三国里人物很多,你最喜欢谁?"他说:"关羽,因为他是个英雄,武功高强,忠勇两全。"我接着问:"那么,你觉得从他的身上应该学到些什么吗?"13岁的他说不清楚了。我说,关羽是勇的典范。单刀赴会体现他的勇气,过五关斩六将显示他的勇敢,三英战吕布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这是她很喜欢的一句话。她说,朱永新的《走近最理想的教育》一书让她感触很深,也引发了她内心深处对教育的不断反思。在她看来,书中朴素的道理是所有教育人应该弘扬的,也是教育界有些人已经缺失  相似文献   

15.
梦外梦里     
曹迪民说,他怕鬼。如果鬼来了,他逃也来不及。曹迪民说,除了变形金刚的书,他还喜欢看鬼书,不是写鬼的书,而是他妈妈讲的"你又在看那些鬼书了是不是"的"鬼书"。就是《七龙珠》《圣斗士》之类。曹迪民说,这种鬼书,马路上的小书店都有卖的。经过小书店,老板会说,小弟弟,你要买好看的书吗?他就领你到后面的房间里,拿出这些鬼书卖给你。每卷五本,17元。  相似文献   

16.
西晋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以禅让形式逼魏帝曹奂退位,自己称帝,公元290年死,在其二十六年的统治时期中,曾出现了被誉为“太康之治”的盛世。但对“太康之治”的出现及其原因、作用影响等,史学界评价甚微。即或提及,也认为只是昙花一现,对社会并未起什么反响;或认为西晋武帝时期的短暂繁荣是由于灭蜀平吴后,从蜀、吴二国得到大量粮帛金银所致,与晋武帝司马炎的统治无关;或者干脆否认“太康之治”的存在,认为西晋从它建立之日起,就是腐朽的,晋武帝司马炎终日宴饮作乐,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集中体现和代表了西晋土族门阀集团的贪婪、荒淫、奢侈和残暴。那么,究竟应如何正确评价晋武帝司马炎与“太康之治”?这不仅涉及对晋武帝这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问题,而且也有助于正确评估西晋王朝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爸爸双手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看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即使我站在他身边,他也不会抬起头来。妈妈让我喊爸爸吃饭,我连忙走过去叫道:"爸爸……"但我见爸爸一会儿生气,好像书中的什么人在惹他;一会儿又  相似文献   

18.
《同学少年》2009,(8):50-51
一个美国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一天,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从中拿了一本书给总统送去,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堪其烦,便敷衍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立即用这句话大做广告,书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新书卖不出去,于是,故伎重演,又给总统送去一本征求意见。总统这回有心奚落他,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脑子一转,想出了一句广告词:"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第三次收到出版商送来的书,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仍然大做广告:"这是一本连总统也难下结论的书。"再次掀起抢购热潮。  相似文献   

19.
撕书的快感     
1个成长方案"嘶拉"一下,天那!宝宝又在撕书了,满地的书页就像一只只花蝴蝶"栖息"在地板上。妈妈给宝宝买了很多精美的图书,希望宝宝能从书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哪想宝宝一点也不领情,见书就撕。宝宝难道是"破坏狂人"吗?当然不是。宝宝年龄还小,他还意识不到这个举动所造成的后果,他只是觉着好玩。那一声"嘶拉"可以带给他无穷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司马衷就是晋惠帝,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为什么说他白痴呢?司马衷从小就不聪明,脑子里装不进东西,老师们都对他束手无策。偏偏司马衷又是王位的继承人,这使晋武帝很烦恼。晋武帝觉得儿子总有一天是要继承王位的,于是,就叫他处理一些公事,实质上是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