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控制目标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并加以维持、保护,或改变已经形成的非期望印象的过程.在回顾过去四种印象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的印象管理模型.该模型把印象管理过程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印象管理动机、印象构建、自我呈现行为、印象结果评估及反馈调节、和自我监控.同时,讨论了印象管理模型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印象管理研究取向与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管理在解释人际行为中,从最初的边缘化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核心概念。目前,基于印象管理对人际行为的研究很多,根据其研究取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人格心理学研究取向,认为印象管理是稳定的人格特质或结构所致,包括社会期望理论、自我监控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组织中的印象管理理论等;第二,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向,主要探讨互动情境与交往客体对印象管理的影响;第三,交互作用研究取向,探讨人格与互动情境的交互作用对印象管理行为的影响。印象管理领域内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型包括综合印象管理模型、自我呈现过程模型、印象管理控制论模型,它们探讨印象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及其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研究采用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为此需要重新构念印象管理过程,以利更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教学环境是一个技术支持下的社会化空间,师生在网络环境下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只能通过技术工具与平台实现互动,师生互动是影响网络教学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学生对网络教师的印象不仅会影响他们对网络学习的满意度,而且还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应学会印象管理。网络教师实施有效的印象管理有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程度,优化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师生互动效果。网络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印象管理内含印象动机与印象建构两种成分,前者是指网络教师具备主动促使学生对自己形成好印象的意识与愿望,后者是指网络教师通过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展现自我形象,调整自己的行为表现,努力让学生对自己形成自己所期望的印象的过程。网络教师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基于提升"教学临场"的专业化策略、基于社交技能的社会化策略以及基于技术素养的技术性策略。针对网络教师实施印象管理的具体策略,开展实证层面的应用效果和评价研究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刻板印象威胁概念自1995年由Steele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阐述在教育领域中相关的刻板印象威胁研究,分别从具体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予以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应聘者印象管理是在求职面试中一种普遍现象,目的在于影响考官的评价。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包括有三类策略:获得性策略、保护性策略及非言语策略。应聘者印象管理对面试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吸引、动机水平和个体差异,对于面试结果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象管理在个体与人交往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有着重大意义。印象管理技术就是在印象管理的基础之上,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本文对印象管理技术的适用对象和条件、诊断要素与标准、应用方法与程序等进行阐述,为在心理咨询实践中运用印象管理技术进行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印象的评价体系由多种要素构成,任何要素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大学印象的形成。在对大学印象进行管理时,有效的管理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主动管理好大学印象的构成要素,使大学印象的构成要素经得起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评价,这是大学印象管理的自为策略;另一方面,大学应主动地进行大学公众印象调查、大学行为纠偏管理和大学危机事件管理,并对大众媒介有关大学的信息进行引导、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大学形成良好的公众印象,这是大学印象管理的自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印象的评价体系由多种要素构成,任何要素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大学印象的形成。在对大学印象进行管理时,有效的管理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主动管理好大学印象的构成要素,使大学印象的构成要素经得起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评价,这是大学印象管理的自为策略;另一方面,大学应主动地进行大学公众印象调查、大学行为纠偏管理和大学危机事件管理,并对大众媒介有关大学的信息进行引导、控制和管理,从而使大学形成良好的公众印象,这是大学印象管理的自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印象管理分为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维度的特点,大学生印象管理对个体自尊和成就动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印象管理由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维度组成;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印象建构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的印象动机没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对大学生的印象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的印象建构没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印象管理的作用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所获得信息、影响他人对自己产生某种印象的行为活动。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工作绩效、求职面试及政治组织领域等方面具有量要作用。有效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恰当的自我表现、塑造自我魅力、随和相处、自设障碍与合理化以及非言语的印象管理。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外有关已经形成的印象对当前自我呈现影响的研究成果。如果以前留给别人的印象较好 ,接下来个体会显得比较谦虚。如果留给别人的是不好的印象 ,个体就会陷入自我呈现困境 ,并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来保全和修复面子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印象管理:内涵、结构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印象管理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投射某些信息来影响学生对自己态度与看法的一种行为.教师印象管理有助于教师及时反思与调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达到社会角色的期望.教师印象管理主要包括内修炼与外整饰两个部分,教师可通过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学生反馈效应以及消极印象修补等策略进行自身印象管理.  相似文献   

13.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how people perceive others' self-presentation styles (such as enhancement and effacement) in forming first impressions and how culture influences the process. Most of those studies have, however, investigated self-presentation styles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l and intimat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erceptions of self-presentation styles in formal communication contexts such as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colleg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perceive professors' self-presentation styles in terms of competence and likability with the samples from the Mainland USA, Hawaii, and South Korea. The results from the latent mean analyses showed that professors with self-enhancement were perceived as more competent but less favorable in the Mainland USA and Hawaii, but not in South Korea – self-promoter's paradox was not found, while trade-offs between competence perception and likability seemed to exis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howed that, in explaining the variances of self-presentation perceptions, self-construals were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 the Mainland USA and Hawaii, but not in South Korea. Academic motivations, on the contrary, appeared as significant variables in South Korea onl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self-construals in perceiving others' self-presentation styles.  相似文献   

14.
自我呈现是人们控制他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的过程。但自我呈现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行为与内在状态保持一致,有的人行为随情境变化而变化。自我监控是造成此种差异的一个原因,且自我监控差异跟个体的自我同一性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自我呈现是否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2)自我呈现的个体差异能否用自我监控来解释?(3)自我监控跟自我概念的特征是否有关?实验一发现:跟重要他人意见不一致时比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变化要大。实验二证实:在态度不一致时,被试态度发生的变化可以用自我监控类型来预测。研究三说明自我监控跟自我同一性有显著相关。根据不同自我监控者典型社会行为的意义,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新生开展关于极限的无穷观、极限印象和极限概念三方面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无限的理解是潜无限的,他们对极限的认识强烈依赖渐近线印象,往往会被表面非本质的特征所迷惑,无法正确认识极限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既是极限发展的历史缩影,也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局限所在.因此,必须从培养正确的无限观及构建标准印象入手,改进教学.同时,以历史为指导,让学生经历“胚胎式”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对极限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6.
武当山的陕西游客近年来增长迅速,陕西已成为武当山的三大客源地之一.通过调查陕西游客对武当山旅游形象的评价,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陕西游客对武当山的总体印象良好,"上当山"印象尚存,交通费用高、时间成本等因素影响陕西游客的满意度.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武当山旅游形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舆论调查显示,新闻媒体是中日两国民众了解对方国家的最主要渠道。而媒体报道的内容和姿态,对公众舆论的影响力举足轻重。鉴于此,笔者考察分析了2008年《人民日报》的对日报道、《读卖新闻》的对华报道。日本报纸过多的负面报道,对突发性事件的炒作,是导致日本民众对中国好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中国报纸以两国关系的大局为重,客观冷静的报道态度,使中国民众对日感情发生了积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