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承基 《家庭教育》2008,(12):20-20
我经常会碰到心急如焚的家长拉着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来咨询“怎样写好作文”的问题。如何写出一篇好作文,是很难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的,但我们可以先从准备入手,在培养孩子的“储蓄”习惯上下些工夫。也就是为了让孩子学好写作,尽早地多做一些准备工作。没有前期的准备,恐怕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好。  相似文献   

2.
王雅芳 《学前教育》2007,(12):23-2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孩子的童言妙语逗得哈哈大笑。是呀,孩子的语言是纯真的智慧,如何让孩子成长的这些精彩片断永远保存下来呢?我想.为孩子写口述日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前些天.欣威就带来了一篇由孩子口述家长记录的日记,那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相似文献   

3.
快乐     
《辽宁教育》2009,(5):32-32
“六一”到了。 三(3)班李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如何在“六一”做一个快乐的孩子。学生们说:“不写这篇作文就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唐勇(甘肃家长) 我孩子正读五年级,为了让他写好作文,我给他买了不少作文书,可作文成绩还是上不去,我很着急呀! 您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走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误区,认为孩子多看作文书就能提高作文成绩,其实不然。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要从长远着手,要让孩子广泛地涉猎,  相似文献   

5.
读书对于一个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不停地给孩子买书,但慢慢地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孩子总有不读书的理由来应付我们。  相似文献   

6.
做教师的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一点儿也不爱学习,不认真做作业,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老师,孩子根本不听我的,您帮我多管管”。显然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陷入了一个误区:学校就是管学习的地方,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任务。其实,教育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特别是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首要条件是要有内容可写,如果没有内容,就没有办法写好作文了。往往是一篇作文题目明确下来,无数孩子抓耳挠腮。腹中空空,只好像挤牙膏一样,想一句,写一句,或者东抄一句,西摘一句,这样是不能写好作文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家长又是最最乐于奉献的一个群体,家长给孩子的关心很多很多,而孩子也习惯了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别人的关爱,很少想过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去年十·一放假,我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对爸爸妈妈这两位亲人深情地说声:“我爱你!”并且就此写一篇作文。可是,学生们的普遍反应是:“老师你太肉麻啦!”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家庭中,家长往往过分溺爱孩子,尤其是年龄很小的孩子,本该由孩子做的事情,家长总是大包大揽,把所有的事情都给孩子做好,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家长还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过早地给孩子灌输知识,认为这就是早教。还有的家长不注意言谈举止,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我家小孩刚上小学时,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干脆不做作业,老师捎信让我到学校去一趟。我看了孩子的作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满肚子气,心里焦急万分。最后和老师协商,孩子的作业先由家长签字,后交老师批改。这办法真灵,从那以后没有发现孩子作业拖拉、马虎的现象。我们家长非常高兴,每次都很乐意地给孩子“签字”。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对家长“签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每次作业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叫家长给他签字,而是变成家长要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这个题,家长朋友们一定觉得好笑,作文怎么“吃”得出来?可别笑,我在指导孩子作文时,的确从“吃”入手,把握“吃”与“写”的关系,引导孩子“吃”出一篇篇生动有趣的作文。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对家长指导孩子作文也许有些启发。“吃”出作文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吃是孩子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长总是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2.
眼下,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学生家长都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给孩子的课外作业签字。签呢,就要对签字负责,把孩子的作业检查一遍,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不签,孩子这“关”通不过,老师也会认为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14.
毋庸讳言,在我们这个时代,考试分数仍然被作为评价学生的最主要手段,被视为通往幸福的敲门砖,所以,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必然牵动着家长的神经。孩子的分数高低和排名先后,能使家长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也能让家长垂头丧气、万念俱灰。面对孩子的考试分数,家长到底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凤舞菩提的这篇博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三年级的习作训练是学生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环节。往往孩子还没上到三年级,家长就开始忧心忡忡,觉得三年级是一个坎儿,孩子在小学阶段语文成绩是否优秀就在于三年级作文起步是否很快上路。这也人为地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压力,给作文教学蒙上了更为神秘  相似文献   

16.
孩子身上毛病不少,却又“屡教不改”——许多家长这样感叹。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家长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些家长为了能使孩子做到自我约束,也尝试了各种办法,如:苦口婆心、严肃批评甚至“舞枪弄棒”,可收效甚微。孩子往往当时“态度良好”,而事后依旧“难以自控”。屡教屡不改,所以“屡教法”有时用在孩子身上真还不灵。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些成功经验,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这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爱说脏话,有…  相似文献   

17.
我读了今年第三期上刊登的《大中城市小学开办学前班利少弊多》一文后,也有同感。就拿我们广西省南宁市这几年的情况来说,学校办的学前班,一般都没有孩子午休和单独开饭的条件,下午也是早早放学。有的家长说,孩子一上学前班,就再也不能午睡了;做父母的还要忙着给孩子备午饭和接送。有的学校规定,孩子不上本校学前班,就不能入小学。因此家长意见很多。有的家长没有办法,就硬着头皮送孩子进学前班。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不少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畏难情绪,使孩子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不愿意想办法解决,还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甚至强迫孩子做一些他  相似文献   

19.
张红 《班主任》2011,(12):1
这世间,无论人还是事,其实都可以分出层次和境界。在一次家长学校活动时,我听到一个颇受启发的观点。讲课老师说家庭教育可以分为五层。第一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是舍得给孩子花钱,以为钱就是全部爱的表达;第二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舍得给孩子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见证孩子成长;第三个层次和境界的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我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旦目标能够清晰地确定,家长就不容易被人裹挟着,热衷  相似文献   

20.
小青虫的梦     
【给爸爸妈妈的话】故事将孩子带入优美的意境,特别是月光下的情景透出一种神秘与朦胧。家长可以给孩子富有表情地朗读这篇作品,给孩子以美的熏陶,使他对文学的美也有初步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