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活佛转世与金瓶掣签1995年5月14日,达赖喇嘛突然在印度宣布西藏一名儿童为“班禅真正转世灵童”。对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此举是“非法的、无效的”,并表示将依照历史惯例采用“金瓶掣签”方式认定班禅转世灵童。活佛转世究竟是怎么...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藏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在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变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但其发展又滞后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变迁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阶段,产生了四个学制,从其对西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来看,"癸卯学制"促使其萌芽,"壬戌学制"促使其初创。近代西藏第一个正规学前教育机构是附设在国立拉萨小学的幼儿班。西藏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02年-1911年;停滞阶段1912年-1921年;初创阶段1922年-1951年。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金瓶掣签”?藏传佛教人士寻访转世灵童是按照宗教仪轨和程序进行的。自清朝乾隆57年(1792年)中央政府颁行“金瓶掣签”制度以来,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产生要按照宗教仪轨寻访出几名候选灵童,然后在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以定,最后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什...  相似文献   

4.
金瓶掣签是1792年由击败廊尔喀侵略军的清军统帅福康安,会同驻藏大臣及八世达赖和七世班禅的僧俗官员共同拟定,上报清高宗乾隆皇帝批准的。清朝颁布的《二十九条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第一条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关于寻访呼图克图活佛转世事宜,经各方认真考查后,邀...  相似文献   

5.
政教合一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早期历史上曾出现过。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以其持续的历史之久,体系之完备和影响之深远而受到世人的关注。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直是藏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虽然研究成果颇多,但对它的关注和研究更多集中在其正式形成之后的研究上。本文将着重探讨和分析这一制度产生的思想渊源,主要探析其产生之前的各历史阶段上的发展过程和变化特征,以便对这一特殊制度产生的发展脉络有个较为可观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的产生与西藏社会的发展及西藏地方政权的政治状况密不可分,文章从与这两方面紧密相关的经济基础、教育制度、政治动因等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一制度产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对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藏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而元朝建立的帝师制度对西藏的统一,对西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以及在当时的政治稳定、中央政权的行政影响力扩大方面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制度是调整高等教育各种利益关系的规范体系,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伦理就是要使这些制度的制定、运行、修正和终止符合制度伦理的要求,为此,高等教育制度管理应符合规范性、持续性和绝对性的要求。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伦理是保证高等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得以存在的外在保证。由于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伦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它对高等教育制度管理主体对象的选择有着比较特殊的要求,即其对高教制度管理主体有一定的技术性要求和相对较高的伦理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经济、人文环境下实施并取得成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通过梳理有关中央到地方在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制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各项制度规则在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课程、教学、教材,信息的开放性,双语教师的培养,撤点并校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稳步推进等领域的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创建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从“量”到“质”的提升所需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实施。五十多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指导下,西藏高等教育经历了萌芽与起步、改革与发展、崛起与繁荣三个发展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西藏高等教育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与西藏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是西藏双语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对西藏双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西藏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师的调查发现,新时期西藏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能够较好地适应西藏双语教育分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结构不完善、身份认同感危机、自主发展意愿较弱、专业化发展水平偏低、双语师范生培养和双语教师在职培训体系有待强化等问题,进而从宏观制度和微观教师个体层面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明确准入门槛、增强身份认同感和自主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等加强西藏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作为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西藏又是我国有战略意义的矿产资源储备地区,铬、铜的保有储量分别位列全国第一,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分析了西藏矿产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西藏目前的环保政策,提出了协调发展西藏绿色矿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In Tibet, Buddhism coupled with its theocratic history has given its cities and urban areas unique forms and structures. As the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economic center of Tibet, Lhasa City has a special urban form and has experienced typical urba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for a thousand years. The city has been experiencing significant urban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since the peaceful liberation and democratic reform of Tibet during the 1950s. Henc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time-series of urban structure changes in Lhasa City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republican political system. First,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urban socio-economic changes of Lhasa City beginning in the 1950s via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We then divid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to several stages. Subsequently, we identify the trans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tructure by investigating urban growth, street structure, land-use, and religious facilities via maps of the city from every development stage. This paper ultimately discusses the regulation of city transformation. This study clarifies several probable issues facing Tibetan cities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ities.  相似文献   

15.
六世班禅到承德朝觐乾隆皇帝和廓尔喀入侵西藏都是在深刘而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下发生的.班禅圆寂后留下了巨额财产,这直接引发了廓尔喀入侵西藏.清政府在取得了对廓尔喀的反击战胜利后,进一步改革了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体制,并制定了影响深远的<钦定二十九条善后章程>.  相似文献   

16.
Like many nations, China faces the dilemma of designing an education system that, on the one hand, promotes national 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n the other, is sensitive to the unique need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various minority groups. During the regime of Mao Zedong class differentiation in Tibet was seen as a threat to communist ideology. The Tibetan society was condemned as “backward” and Chinese became the official language in all schools. As a result, Tibet is one of the least literate regions in China. Current Chinese law dictates that school curricula should reflect the interests of their constituencies and the minority language should serve as the medium of instruction. However, the examination system to adv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reinforces the Mandarin language. Consequently, many minority parents believe that the sole use of Tibetan may not help their children's future. China's educational success in Tibet (and other minority regions) will depend on her ability to engage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universal primary schoo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出于进军四川解除后顾之忧与西藏的合作,最终演变为帝师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首次把西藏地区纳入中国行政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一部分。并通过对西藏的有效地统治,推动了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但同时,帝师的尊崇地位和宣政院的特权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势力膨胀的藏传佛教,对元代政治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元后期,帝师、宣政院官员破坏纲纪,祸乱朝政,成为元代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藏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体制由过去的推荐毕业生就业转向指导毕业生去人才市场就业,因此,就业指导无疑成为西藏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阐述了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提出了西藏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西藏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了全面了解西藏自治区中学校本教研的现状,通过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对西藏47所中学和61名藏、汉校长,展开了与学校生活密切有关的教育教学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力图全面反映西藏自治区中学开展校本教研制度、内容、形式的基本态势与理念,据此提出西藏开展和实施校本教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清初治藏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后世治理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由于远离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历史上受蒙古部族控制,中央王朝很难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另外,准噶尔部在当时多次侵扰西藏,这些都使得驻藏大臣的设立成为顺应时代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