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现代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不能不促使技术型人才产生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技术型人才仍须保持独立存在,但它与相关人才既有重叠又可转换;技术型人才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产教研”结合是高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历史发展和生产实际二个方面研讨技术型人才及其教育,技术教育必须独立存在。从影响因素及比较研究二个角度探讨技术教育课程模式,课程模式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对高等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认识我们过去曾经多次阐述过一个基本观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而高等技术教育的性质和功能要通过课程来呈现,它的质量特色要通过它的课程特色来实现。“课程”有多种定义,难从一是。UNESCO认为课程是“按照其教学内容确定的,是为完成预先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是该组织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基本分类单位。一般认为,课程是为培养一定规格要求的人才而设计、主要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所组成…  相似文献   

4.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开展技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学校。1958年就开始探索勤工俭学、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刘少奇主席为学校的题词:“学校工厂合一,教学生产并重”,就是对学校办学模式的肯定。1985年,学校成为首批试办五年制技术专科(即五年制高职)的三所学校之一。2002年,学校通过创建上海市示范性高职院校专家组的评审,成为上海市十所“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学校”之一。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技术技术性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本文主要通过对什么是技术、什么是技术型人才的分析看职业教育的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获得迅速发展。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称为技术教育,所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2000年末,作者接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对新形势下各种人才结构及其知识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并就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以及高等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认识问题展开讨论,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技术、技术型人才、技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期发表吕鑫祥教授的文章“技术、技术型人才、技术教育”。该文与杨金土同志的文章“振兴技术教育,迎接新挑战”(2001年第一期),严雪怡同志的文章“试论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区别”(2001年第二期)都是从技术教育产生与发展的经历,多方面阐述其特点。这便于各院校领导、教育研究人员、系与专业科的领导从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将高职与中职教育办出特色,使毕业生能符合地区和行业用人单位的需要,从而创出学校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杨金土 《职教论坛》2002,(15):20-24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教育部正式提出这个要求之后已经逐步成为我国高职系统多数人的共识。我们认为:“技术应用性人才”不如说“技术应用型人才”,以便突出人才类型和教育类型的特点;而“技术应用型人才”又不如说“技术型人才”,因为“在当今世界,技术变成了一项复杂的社会事业,不仅包括研究、设计和技巧,还涉及财政、制造、管理、劳工、营销和维修”(1)。也扩展到广阔的服务领域。现代技术的含义除物质性的技术外,还包括非物质性的技术。对于“技术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特征,虽然有…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的本质 从技术哲学和技术科学的观点看,对技术有五种理解,即技术是一种能力,技术是物质手段,技术是意志(will)(指技术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技术是过程或活动,技术是知识.这五种理解不是分立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技术的属性,揭示了技术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
《职教论坛》2007,(9S):38-39
当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包括高技能人才还有没有区别?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还要不要独立存在?吕鑫祥在《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3期撰文指出.这些问题关系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而需深入研究。技术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规律性的历史现象.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主要原因。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并在人才结构上具有典型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国内最早试办五年制高职的高职高专院校,上海电机技术高专以市场需求定位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上海产业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同时,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在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考核方法创新,国际合作办学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面临多重难题。技工院校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技工学校的吸引力;整合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沟通协调机制;根据社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加强产学合作提升技职教育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的技职教育已由高中职阶段的中等技职教育上移至技专校院、科技大学层次的高等技职教育,与中等技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定位不同,上移后的高等技职教育的角色、空位模糊不清。本文以技职教育特色之一的产学合作为论述主轴,探讨技职教育产学合作的教育理念、发展历程、内涵与作为,以此为提升高等技职教育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的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与行业、企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托行业、企业,双方参与,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实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才能激活其办学的机制,逐步使行业、企业成为办学的伙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沿着职业与技术教育的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国家对涉海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迫切,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海洋信息类人才更加重要.所以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海洋信息类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广西区内海洋信息类人才培养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各高校提供海洋信息类人才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讨论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的首要目标任务——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全球视野,能够引领未来技术发展的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本质区别既源于未来技术学科所具有的不同于工程学科的主要特征,也源于对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定位。为此,聚焦这些区别,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六方面:学科专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和教学改革、研学产协同育人、国际合作育人等,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对我们的管理体制、服务质量、接待能力、应对危机事件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一切都将需要大批旅游职业、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本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旅游英语技能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我国现有IT专业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走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职业教育在其成为人力资源大国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的发展演化可以从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进行梳理分析,其代表性学校是印度理工学院和国家信息技术学院,他们分别代表的是印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翘楚和独具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分析印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校,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包括:国家要加大政策扶持和政府财政资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高校技术教育发展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在建立校企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教师、学生、企业之间利益需求的矛盾,建立一个跨接学校与企业的技术交流平台,从相关专业与企业实际出发,实现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式技术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为校企利益共同体这一出发点服务。以机制专业为例,在开发电动工具技术交流平台过程中运用多种途径来促进企业间的技术融通。事实证明这一系列举措是行之有效的,也值得其他高职专业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