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告的新闻性与新闻的广告性 一百年前,美国广告界著名人物拉斯克回答一位造访者说:“广告是关于产品的新闻。”而造访者却说:“不对,广告是纸面上的推销。”  相似文献   

2.
“范用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出版家”赵家璧先生在《谈书籍广告》一文中说:听说了这样的话,就特别想要知道有关范先生的事:前两天导师交给我一本书,我一看,是范先生新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2004年版),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3.
刘连军 《河北广播》2007,(4):105-105
7月3日,河北电台广告信息中心组织召开“医药医疗专题类广告节目创新发展座谈会”,广告中心及各频道的广告管理人员与18位特邀客户代表参加座谈,就如何规范和创新医疗专题类广告节目,保障医药、医疗广告健康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话题将从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对话开始。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看着电视,当屏幕上出现另一个小家伙高举一瓶果奶汁瓶宣告说:“吃了×××,味道就是香﹂时,孩于撒娇说:“妈妈,我也要买”,在厨房做饭的年轻母亲头也不抬,说了句:“宝贝,广告里的东西都是骗人的。”有心的广告策划心理专家们指出.这类对话,反映了我们商业社会中大众消费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反广告意识。一项消费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者都认为,“只有质量不好的产品才需要做广告,名牌产品无须用广告来包装自己。”如果反广告意识仅仅缘于此,那么这…  相似文献   

5.
王骁 《声屏世界》2004,(1):44-44
“惟有一流的情感才能组成一流的广告”。以“情”见长的情感诉求类广告给广告播音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解读品牌的情感概念、完美地表现广告的创意思想?本文力图从受众接受心理入手,探讨情感诉求类广告播音创作的“攻心”战略。  相似文献   

6.
广告不该拿成语开玩笑12月16日北京日报刊登《笑掉大牙的“如姣似妻”》一文指出:利用我国成语的谐音来作电视广告,似乎是当前的一大发明。在一种咳嗽新药广告中,“刻不容缓”变成了“咳不容缓”;在一种化妆品广告中,“如胶似漆”变成了“如姣似妻”;在一种科学...  相似文献   

7.
郝伯特说:“做买卖不愿登广告,如同黑暗中向女人使眼色。”赫胥理说广告是现代文学最有趣的一种形式。”波迪斯说巧妙地运用幽默,就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广告和写广告太重要了。看这月则广告怎么样?出租公司除了人以外,我们出租一切。”香水:“注意,它会产生太大的诱惑力。”禽蛋:新鲜得就像清晨的露珠。”广告“广告”(小品)@李人凤  相似文献   

8.
“比较广告”的合理性越来越受到肯定,本文主要从3个方面来理解“比较”内涵:“比较广告”的定义、规范比较广告的理论依据,以及“比较”的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克隆广告     
“电视开关一开,广告满眼飞。通俗高雅各异,共同把己吹。不见观众喜上眉梢,但见广告屡出新招。未见观众乐陶陶,唯见广告抄抄抄!呜呼,克隆滔滔!” 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剧中有插播,娱乐节目中有插播,甚至新闻中有插播。广告无处不在。然而不可否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它早已变成包装商品的美丽“外衣”,正因它的美丽,才有了广告艺术。深思一下,我们看到的广告都是艺术吗?我无法恭维广告策划的水平,当没有好创意时,便去克隆其他广告。这样看多了,肯定会觉得单调,艺术也就失去了美丽。 广告老师曾讲:“中国没…  相似文献   

10.
广告稠密(advertisingclutter)对广告业是件好事还是坏事?所谓广告稠密指的是某一媒体所载广告的稠密程度。广告稠密程度的增加是否会降低广告的效果,这在广告研究和实践者中是个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绝大多数研究的焦点集中在电视广告稠密是否会对受众记忆广告产生负面效果上。而在此方面,种种经验主义的研究则取得相互矛盾的结果。就广告稠密如何对广告记忆产生负面效果而言,有两种学说,其观点截然不同。一种采取“超载观”,认为广告稠密是对广告效果的威胁,因为过量的广告使消费者“超载”接受大量的信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论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士梅 《新闻界》2005,(5):134-135
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广告,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有着密切的不容忽视的关系.近年来由于广告传播中多起“问题广告”的出现,如立邦漆“盘龙滑落”、耐克的“恐惧斗室”、“新兴医院广告风波”、“屈原喝酒不跳江”,以及食品、药品、保健品等领域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等种种现象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广告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人们在感叹“道德缺失”之余,开始思考规范广告传播的道德问题.在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现代广告如何摆正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恐怕是摆在现代广告发展道路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就传统伦理道德对现代广告的影响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能对广告伦理的建立和现代广告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广告与人性的关系很早就为广告研究者所关注,第一个将广告学视为独立学科的史高特就认为广告是一种与人性打交道的艺术创作。当时人们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关注如何利用人性特征以增强广告效果。史高特说,聪明的广告运作者“必须是一名人性的学生,必须掌握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其实,在广告与人性的关系中,广告创作如何与人性特征相契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应包括广告将对人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两个多世纪前的诗人兼评论家约翰逊已经注意到广告对人类社会道德建设的作用,他要求一切广告从业者都应注意广告要保持“崇高”。①…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新闻报4月16日刊发题为《媒体不能赚这样的昧心钱》的长篇通讯,严厉批评某些报刊刊登用语淫秽、刺激感官、有伤风化、毒害人心的声讯服务广告。报道说,一位读者拿着几份报纸到报社说:你们看看,报纸怎么能登这样的广告?“神秘女人专线”、“初体验”、“夜来香”、“任逍遥”、“色香味”等,都只有标题和电话号码,极具色情语义和感官刺激。对此该报配发评论员文章指出,这类所谓的声讯服务广告多刊登于发行量较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且呈蔓延之势。文章呼吁工商、新闻出版、电信、公安等部门迅速联合起来,对这类不健康的声讯广…  相似文献   

14.
文人的作品广告与推销史文贵《扬子晚报》1992年4月1日一篇文章《老舍为自家作品写广告》(原载《团结报》)称:“中国文人为自家作品写广告,老舍恐为第一人。”但在最近几年,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勇于推销自己作品的人已屡见不鲜了:“某作家”或“某诗人”等“...  相似文献   

15.
广告用语要文明合法秦玉瑾在一家电视台的营养品广告中,原先有一个画面是── 一个儿童对其父亲说:“送给你的丈母娘!”后来改为“送给爷爷和奶奶!”这样一改,就无损于儿童的形象了,就文明了,也符合《广告法》的要求了。在各新闻媒介所发广告的用词、用语中,有一?..  相似文献   

16.
日前看到一条挥舞利剑的“三剑客”广告,以为是出售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小说《三剑客》,让大伙失望的是我的“以为”错了,此“三剑客’乃××视听广告。正当迷惑不解的时候,又有这个VCD的“好功夫”,那个VCD的“真功夫”充耳盈眼。一连串失去“个性”的广告,就像上映“武侠·功夫”连续剧,只不过“主角”不同而已。依葫芦画瓢是广告的大忌。广告:呼唤创意。记得最早的广告是冀县的暖气片,尔后有了“报导式”广告,又有了五秒三秒的品牌广告。纵现广告走过的这一段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  相似文献   

17.
刘青 《传媒观察》2006,(12):22-23
在美语中,“广告”一词是ADVERTISE,“编辑部社论”是EDITORIAL,两个词前后一拼接,就变成了“社论式广告”,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软广告或广告软。将字内容与广告(包括硬广告与软广告)结合起来的广告专题,则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广告特刊。  相似文献   

18.
张如成  钟华 《新闻界》2005,(6):104-105
时下,不论何种大众媒体,商业广告都可谓铺天盖地。商业广告的泛滥,使广告从内容、形式到策略过于同质化,已经引发了受众的“审美疲劳”,赤裸直白的销售目的令人望而却步。受众对于这种“强制”接触感到越来越反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回避这类广告。面临企业广告信息的狂轰滥炸,传统意义上的广告已经变得乏力,受众往往对此进行无情的“封杀”。企业如何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发布他们的广告,于是变相广告成为他们的推介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的又一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广告     
《传媒》2007,(12):79
四川警告80余医疗机构停发16个虚假广告;娱乐和快消类广告投放份额劲增;百度推出“品牌专区”新广告模式;吉林:利用公众人物和专家作药品广告将上“黑名单”。  相似文献   

20.
谈“广告”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曾尝过虚假广告的苦头。去年,从某报上觅到一条“种植田七”的信息。广告上赫然写着“包销产品,签订回收合同,如有不实,愿承担一切经济和法律责任”。因致富心切,我立即汇去500多元钱,购回种子,同时也得到了一份回收合同书。正当“田七”长得茂茂盛盛,“万元户”在向我招手的时候,那所谓的“××农场”来信了;“因特殊原因,我场已不回收,望自找销路”。原来,这是一个骗局!我恨得咬牙切齿,立即投函询问,结果石沉大海,杏无音讯。至于是什么“特殊原因”,现仍是一个谜。500多元钱、心血和希望,全都付之东流,烟消云散!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如何使地市报赢得更多的读者呢?本人就广告问题谈谈我的薄知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