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保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的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本文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引起了学们的关注。学们主要从教育叙事研究兴起的背景、叙事及叙事研究的内涵、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叙事研究的特点、叙事研究的分类、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研究最初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内率先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引起了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我国学者从定义、特征、类型、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和路径等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把握,在研究和论争中也对教育叙事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叙事研究回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重要的质的研究方法,目前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教育叙事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理论基础非常广泛,其形式有分析他人和分析自己的叙事两种.其领域集中在国家及地区间教育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学科与教学研究、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研究:从研究现状看,北美的研究较深入。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着局限性。在我国开展叙事研究还要对一些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丰富,热点研究集中在对教育叙事内涵、教育叙事的理论基础、教育叙事的特点、教育叙事的类型、教育叙事的步骤等方面。另外,我国教育叙事研究在评价、定位、主体、文本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Blog作为教育叙事研究平台的出现,促进了叙事研究的新发展。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正成为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与传统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介绍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和优势,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推广及争辩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枬 《教育研究》2006,27(10):13-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叙事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话语,并在研究方法层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和运用。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并得以较大的推广。教育叙事研究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适用于人文领域而不能运用于一切领域;教育叙事不等同于教育叙事研究,经验的表达方式也不能代替理论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研究必须加强自身方法的建设和学术规范的训练。唯其如此,教育叙事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其意义诠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后来落户美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研究方法。20世纪90年代,由丁刚教授等国内学者的介绍,教育叙事走进了中国。教育叙事起源于文学,因此,将这一方法运用到语文教育研究当中,应该是理性的回归。广西潘冠海老师从语文教育研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广泛兴起,引起了教师们热切的关注。所谓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着重探讨教育叙事研究为何成为教育科研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要素;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既是教育研究者进行教育科研的方法,也应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方法,且因其关注教育的日常生活、阐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等特征而更加适合教师。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叙事研究逐渐透入教育研究领域,体悟教育生活、反思教育过程、沟通理论与实践成为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想追求.然而我国的教育叙事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叙事主体单一化、叙事视野狭窄化、叙事体悟肤浅化、叙事形式模式化等现实困境.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扩大学术视野是走出困境的关键,寻求叙事研究本真、确立基本定位则是走出困境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本专题除了对主题的介绍性论文,还收录了三篇一线教师的叙事,均来自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举办的、为期一年的第三期教育行动研究工作坊中的叙事行动研究班。作为指导教师,笔者目睹了一大批教师在做叙事行动研究中的专业成长,这三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意在介绍为什么将叙事探究转换为叙事行动研究,这两种路径有什么区别,教师们在叙事行动研究中获得了什么成长以及这种成长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通过分析教师的参与过程和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叙事探究,叙事行动研究在教师公开发声、改变心智模式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触及学校场域中人们惯习的改变,其风险和挑战更大。通过本次工作坊的初步尝试,教师对叙事主题的认识更加准确,对主题的反思更加深刻,减少了自己的自责和内疚感,而且能够采取行动改变现状。促使教师如此成长的条件包括教师敢于暴露自己的"顽症",创设安全、开放的学习氛围,及时分享相关理论,形成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以及获得学校的理解和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者应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诸如叙事行动研究之类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叙事探究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叙事探究有助于教师深化认识教学经验的意义,有助于其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个人实践知识的形成,从而促进其专业发展。然而,叙事探究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某些局限性,所叙故事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理论基础,缺乏叙述者的深刻思考与反思,对"教师成为研究者"存在争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While conducting a comparative research study in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question arose as to why the narrative inquiry research method we employed was chosen to study the experiences of teachers teaching the particular subject area to youth enrolled in four secondary schools (middle and high) in Sou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is article takes up the query by probing the roots of school-based narrative inquiry and the tight connections between our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teacher-as-curriculum-maker image of teaching. Six qualities of narrative inquiry are elaborated through the use of narrative fragments excerpted from our Korea Research Foundation-sponsored study.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justification for inquiry, (2) research in the midst, (3) research on the boundaries, (4) knowing through relationship, and (5) narrative truth, and (6) following where the story leads. Finally, the article returns to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chosen version of narrative inquiry and the teacher-as-curriculum-maker image and the kinds of contributions that the union of these robust orientations can make to the study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settings.  相似文献   

16.
课程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述说自己或别人经历过的课程事件并诠释其中的意义。它关注真实、复杂课程情境中的特定问题,重视课程事件的丰富性、形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课程叙事研究所揭示的意义是研究者通过对自己的课程生活实践仔细的审视、分析而得出的,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即反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I will tell two of my personal stories to try to explore the secret or opaque space between the original telling and retelling of stories in narrative inquiry. Based upon my difficult struggles with the two stories of tea, school, and narrative, I suggest that narrative inquiry has to be a complex loop of relationship, reflexivity, responsibility, and recursion.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narrative turn’, a momentum gathered in the wider social sciences that asserted that listening to, asking for, gathering and analysing stories provided a new impetus to researching human behaviour. The argument evolved: people are storied beings and to generate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and their experiences, researchers need to begin with their stories. But the stories people tell are also deeply embedded in narrative frameworks and narrative environments that make up what I conceptualise as institutional storytelling. Arguably, institutional storytelling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stories people can and do tell. Narrative inquiry has much to offer to the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In this article, I will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the relevance of narrative inquiry to gather and analyse the stories that people and institutions tell. Drawn from an empirical sociological study of women’s narratives of their weight management experiences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weight management classes, I present a case for narrative ethnography as a critical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to analys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反思教育实践、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叙事中英语教师要反思教育行为、反思教育信念、反思教育理论。教师需要以问题为主线,重视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以反思为内核,反观自我、启示他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康纳利、克莱丁宁和康莉三位学者在其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贡献。研析他们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接近理论的要义。他们不仅致力于挖掘叙事研究的独特价值,而且对于来自其他研究范式的批评,对于叙事研究应用过程中可能的“危险”如“好莱坞情节”、故事的“僵化”与“冻结”等保持警醒。体现叙事的本真品质和旨趣,如情境性、时间性、与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等,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各环节保持理性,是教育叙事研究者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