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灵涂炭     
<正>1.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前秦比较强盛,后来由于国君苻坚经常对外发动战争,渐趋衰败。公元385年,前秦受到后燕、后秦的进攻,国都长安被围困,城里无粮,竟发生人吃人的惨事。2.苻坚退到五将山,后秦的国君姚苌派兵围攻,苻坚和随从十多人被俘,被押送到新平,囚禁在一个佛寺里。  相似文献   

2.
关于十六国后秦建立者姚苌及其兄姚襄的生卒年,史籍本有详细记载.《晋书·姚襄载记》:“襄字景国,(姚)弋仲之第五子也。”弋仲死,襄继领其众,南投东晋,为殷浩所不容,旋遭桓温进攻,败后率众返归关中,遇前秦苻生所遗苻坚、邓羌军,“战于三原,(姚)襄败,为坚所杀,时年二十七,是岁晋升平元年也。”《晋书·穆帝纪》亦于升平元年条下记此事。按晋升平元年为公元三五七年,以此上推,姚襄当生于公元三三一年。  相似文献   

3.
讲起“五胡十六国”,想到什么呢?首先,大概是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五个“胡族”;然后,可能是有哪十六个国家,什么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前凉、后凉等等;再是,每一国的开国者是何人、属于何族、定都于何处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想一想,记得这些就等于认识“五胡十六国”了吗?如果说,这些是认识那个时代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要问,记得这些,有什么意义可说呢?  相似文献   

4.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被五胡和汉族政权割据。他们互相攻伐,混战不休。中原文明因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处于关陇之地的“三秦”文学,却因为统治者注重文化建设等原因而有一定的发展。前秦氐族苻氏和后秦羌族姚氏的汉化,以及汉族士人和僧侣的推动使“三秦”之地作家众多,影响较大,文学特质鲜明,在十六国文学中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苻坚系前秦皇帝苻健之弟苻雄之子,氏族,于公元375年在众将支持下杀掉残暴的前秦皇帝苻生即位,去帝号,称“大秦大王”。苻坚是一个政治比较清明的统治者。特别是他在对待各民族的政策,这不仅为:“十六国”的多数统治者所望尘莫及,而且连不少汉族统治者也大有逊色。范文澜同志说:“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423页)“十六国”中有不少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9,(5):41-45
对于上洛,西汉时置上洛县,隶属于弘农郡;东汉时亦置上洛县,隶属于京兆。对于上洛郡,始置于西晋武帝太始二年(266年);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前秦、后秦等政权。二百余年间,上洛郡先归属于荆州,次归属于豫州,再次归属于洛州,又复归属于荆州,再复归属于洛州,后又复归属于豫州;其间,仅冉魏政权时作为治所,历时不足一年;上洛郡所领县有上洛县、商县、卢氏县(后秦时划出)、丰阳县(后赵时由商县分出)等。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各政权大都以此为据点继续开疆拓土。  相似文献   

7.
前秦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之一,但在淝水之战失利后其统治土崩瓦解。这与前秦民族政策有密切关系,其民族政策有拉拢与打击的两面性特征,这一方面造就了前秦短暂的繁荣与强盛;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前秦发动淝水之战并最终衰亡。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时期,河东薛氏的西祖支系筑坞壁,不仕汉(前赵)、后赵、前秦、西秦政权,保持完全独立的状态.后秦姚兴统治之时,薛强、薛辩虽出仕后秦,但其坞壁势力仍然存在.夏赫连勃勃东侵河东时,薛强宗人薛通,凭借坞壁,抗击赫连夏的侵扰,西祖支系所建坞壁成为三至六世纪存在最久的坞壁组织.薛氏坞堡拥有强大武装以及其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其独存的客观条件;河东薛氏西祖支系深具之民族意识,是薛氏坞壁得以独存的关键,也是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魏晋十六国时期,先后为三秦和五凉等小王朝所统治。这些王朝的统治者们大多提倡和信奉佛教,麦积山、炳灵寺、莫高窟及其他河西诸石窟寺相继于前秦,后秦,西秦和北凉时期开创。公元386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建立了北魏王朝。北魏王朝统治的一个多世纪中,北方的佛教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至魏孝文帝时,“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两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本文三处引  相似文献   

10.
三秦文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被五胡和汉族政权割据.他们互相攻伐,混战不休.中原文明因此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但处于关陇之地的"三秦"文学,却因为统治者注重文化建设等原因而有一定的发展.前秦氐族苻氏和后秦羌族姚氏的汉化,以及汉族士人和僧侣的推动使"三秦"之她作家众多,影响较大,文学特质鲜明,在十六国文学中有较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的依附关系继续发展。社会动乱虽然改变了内迁少数民族部民依附化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其依附化的本质。南匈奴所建汉国,配宗室诸王以营兵,是依附关系在少数民族政权军队中发展的表现。前燕的所谓“军封”,把分封制与依附关系结合起来,使许多少数民族部民成为慕容鲜卑贵族的依附民,进一步促进了依附关系的发展。后秦的营户虽不称军封,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军营的将领荫占营户,营户是军营将领的依附民,而不属于州郡。不同点是,前、后燕的营户是国家授予的,是得到制度认可的;而后秦的营户形成于乱世,国家事后才认可的。营户不是前、后燕和后秦所特有的,而是十六国普遍存在的。十六国这种依附关系的新形式,使十六国时期依附关系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对十六国时期依附关系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它在改造内迁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和重塑少数民族面貌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天监十五年(516) 夏四月,以安右将军豫章王综兼护军。 五月,以司空、扬州刺史监川玉宏为中书监,骠骑大将军、刺史如故。十一月,以兼护军豫章王综为安前将军。 萧统十六岁。 殷芸侍读东宫。《梁书·殷芸传》:“(迁)昭明太子侍读,西中朗豫章王长史,领丹阳尹丞。”按,《梁书·豫章王综传》云:“(天监)十五年,迁西中郎将,又迁安前将军、丹阳尹。” 太子詹事徐勉举何思澄等入华林省编纂《遍略》。《梁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09年第5期,梁小平撰文《王猛煤精组印鉴析》,文章称,在华山王猛台附近发现一件煤精组印,“极有可能为东晋十六国时前秦丞相王猛之印.”并将印文释作:“臣猛、王猛、王猛白笺、王猛言事、王猛白事”等.然而,“梁文”所释的“王”字,在该印中出现过四次,篆法如出一辙,其篆文显然不是“王”字,而是“玉”之古文篆法.“玉”字作姓氏时,楷书作“玊”,读sù,在东汉时已有此姓.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示意图说明自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我国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少数民族及汉族建立的政权,史称十六国.以淝水之战为界,十六国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汉(前赵)、后赵、冉魏、前秦、前燕、成、代、前凉;后期有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后秦、夏、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各国政治中心如图所示.现将图中不便标明的内容说明如下:一,刘渊于304年于左国城称汉王,先后都离石、左国城、蒲子,304年迁平阳;二,后赵初都襄国,335年迁邺;三,前燕先后都于大棘城、龙城、蓟,357年迁邺;四,前秦初都长安,后期残余政权先后都晋阳上邽;五,后燕都中山,397年迁龙城;六,西秦都苑川,一度迁金城、枹罕;七,南凉都乐都,一度迁西平;八,南燕初都滑台,后迁广固;九,西凉初都敦煌,405年迁酒泉;十,北凉初都张掖,412年迁姑臧;  相似文献   

15.
苻坚乃十六国时期前秦之统治者。在其统治前期,独尊儒学,兴办教育。总结苻坚崇儒的经验,对研究十六国教育史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照金地处陕西耀县西南部 ,界于淳 (化 )旬 (邑 )之间。这里险峰突兀 ,山峦逶迤 ,沟壑交错 ,密林烟海 ,为历代割据称雄之地。据《耀州志·香山志》记载 :前秦大将姚苌曾屯兵于此 ,自称“大将军万年秦王” ,年号“白雀”。因宋雍熙年间在此建有胜果院白雀寺 ,故而得号 ① 。前秦建元二十年 (公元 384年 )与苻坚战于赵氏坞 (今铜川市北关 ) ,乘胜入主长安 ,是为后秦 ② ;明万历十二年 ( 1 5 84年 ) ,千余回民聚义北部地区的文正山。四处出击官军 ③ ;民国革命时期 ,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等人在照金一带建立“陕西第一牧场” ,积蓄革命力量 ④ …  相似文献   

17.
论王猛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的谋主。他辅佐苻坚,整饬吏治,严肃法纪;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扫平前燕,完成北方的统一。在他任相期间,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对前秦进行整顿、治理,使前秦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北方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前秦进入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8.
十六国时期以羌族为主导建立的后秦政权,其初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助于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的措施,所以在姚兴执政的前十多年间,即公元四、五世纪交替之际,成为十六国后期入主中原的诸少数民族政权中的较为强盛者。但姚兴执政后期,沉溺佛教,有碍于政;加之朝臣频乱,内部不稳,故刘裕一朝北伐,后秦终致败亡。  相似文献   

19.
北魏皇室文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北魏趁前秦帝国因淝水之战失败而分崩离析之际,于公元386年立国时,与其前后相继诞生的诸侯国还有:后秦(384)、后燕(384)、西燕(384)、西秦(385)、后凉(386),加上北魏共有六个诸侯国,基本上瓜分了前秦的版图。但是,版图的瓜分是不均衡的,拓跋氏所分得的土地只是早年的“代”地遗产,局限于北方一隅,其余的广大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各割据政权在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纷纷调整统治政策。前秦皇帝苻坚重用汉族文士王猛,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使前秦的国力日益强大,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