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叶圣陶老先生就十分重视语文实践,他强调:"一定要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刘国正先生也说:"人们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有个特点:语文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实践,而不是依靠知识,更不是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获得能力."由此可见,应把阅读教学构建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大道至简。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它应该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大声疾呼:“语文的学习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张庆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我教拼音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起步和入门,是孩子们掌握汉字,掌握语言的工具,拼音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面语文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语感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培养语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张志盛  程凌 《现代语文》2004,(11):36-36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不仅不应该使学生厌恶学习,而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诱导着学习."这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就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指向与情绪状态.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学习语文,积极地钻研语文,从兴趣发展到志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郭沫若先生曾说:"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那么如何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提出:"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预习能"鼓励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实现"不需要教"这一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则奶粉广告:"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这则广告从反面入手,用形象的语言突出了"粉"的特性,语言简练,12个字浅显而又具体形象,初看语不惊人,细品则回味无穷.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现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能仅盯在语文书本上.鲁迅先生说过:"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而新闻就是这满山遍野的烂漫的山花.因为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大到影响全球、震动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小到百姓衣食住行,说它是一部百科全书一点不为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地开展语文学习,从而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有不同对象的.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又,<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且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1.
常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意思是说一切知识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反复的练习,学习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教师不仅要讲好课,还要使学生练得好.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感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面向社会,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首倡"语文味"教学的程少堂先生对"语文味"的内涵有这样精辟的论述:"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断发展,即达到以"本"为本,读写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新课标中也突出强调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倡导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学习从"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17.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一文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语文新课标>也把"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语文教师头晕脑胀.改一次作文如搬一座山,疲于奔命.而学生只看分数,不看评改,更不对作文作修改,教师的批改徒劳无益.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人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语文是喜欢还是讨厌,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学语文,不可能立竿见影,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学习的意图."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更有吸引力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要力求四个"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