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眼下收视率具有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央视到地市级电视台、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但笔认为: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而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却大不应该;收视率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无法独立承担起评估尤其是节目评估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收视率这一概念的出现,使电视走出了原来的单向传播模式,体现了对受众本位的回归.但是,电视媒体在其收视率发展的道路上却越走越远,一切都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以至于收视率成为了"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3.
方红 《新闻通讯》2013,(7):24-25
电视节目收视率评价自引入以来,对于提高节目质量,促进广告经营以及推动电视节目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收视率监管体系不够成熟以及电视媒体对于收视率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其使用陷入了一定的误区,一些机构和个人受利益驱使,出现了收视率“被制造”的现象,引发了收视率的信任危机。本文论述了收视率出现危机的原因,探究科学使用收视率指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电视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指标,时下收视率具有绝对的垄断地位,是当仁不让的权威:从最先实行的央视的末位淘汰制到地方级电视台的工资奖金挂钩、从电视广告经营战略确定到具体节目的改版和去留,收视率几乎都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于是许多人把收视率看成电视各项指标评估的“万能码”。尽管收视率的作用不可怀疑,但电视行业中迷信收视率、过分夸大或依赖收视率作用的现象已然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的竞争,除了收视率的较量,人们还关心观众对节目质量评价和观看节目的满意程度。于是在电视节目收视率调查之外又有了观众对节目质量的调查,以获得对节目评价更有意义的欣赏指数。本文将对收视率和欣赏指数在电视节目评价中的应用及两者的关系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6.
许琴 《视听》2012,(5):42-4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那么,时至今日,影响电视广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收视率。收视率结果对于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体都非常重要,是一些重要决策的依据。一、收视率是电视广告投放的重要指标1998年后,中国政府不再对电视行业提供资金支持,电视行业走入"自负盈亏"的新局面,这种情况下,广告收入成为媒体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7.
浅析栏目改版中的收视率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栏目的评价体系作为每个电视台绩效评价的尺度.对于促进各栏目的良性竞争和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收视率作为一个客观的量化指标,在现存的电视栏目评价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收视率在整个电视节目评价体系中的位置,如何运用收视率指标进行栏目的评判,不仅关系到栏目的"优胜劣汰",也影响着栏目改版的运作.本文从收视率的含义、栏目改版中收视率的误读、正视收视率的应有举措三个方面论述栏目改版中收视率的应用情况,以期对栏目改版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01,(6):56-56
王茜、李素英在2001年第2期《岭南视听研究》上发表文章说,在广告客户和电视媒体心目中,电视节目收视率等同于电视广告收视率,实际则不然。首先,广告原理我们:“广告的终极目标,就是刺激受众的注意,引起受众的兴趣,达到改变受众的态度与行为的目的。”现代广告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是电视广告发布时,最重视的是电视观众,但是并  相似文献   

9.
今年七八月间,传媒数据咨询服务机构泽传媒接连发布“中国全媒体卫视收视率排行榜”“全国卫视‘综艺百强’全媒体收视率排行榜”等榜单,在传统收视率的基础上加入对新媒体收视行为的统计和分析。泽传媒高级副总裁杜泽壮说,泽传媒的收视率是传统收视率与网络收视率之和。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网络收视率主要指一档节目在百度、谷歌上的搜索量,以及节目在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乐视网、新浪视频上的点击量。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泽传媒的监测,一部分来自网络对外公开的数据。具体到监测环节,杜泽壮举例说,在以微博、微信、百度贴吧、天涯社区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全媒体收视率”统计节目相关的话题数、转发量和粉丝数。还设有专门人员跟踪网友评论,好评、中评或比较明显的带有恶意攻击性质的评论分别占有不同的权重。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再加上传统电视收视率,最终得出“全媒体收视率”指数。  相似文献   

10.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1.
杨华 《新闻实践》2010,(6):17-18
秉持“诚信为公,中道致正”之理念,作为数据采集发布的市场第三方,索福瑞试图在市场与媒体间寻求价值传递的效率与均衡。然而,市场与媒体之间的均衡从来就是暂时的、脆弱的,围绕收视率是是非非的各种争议从来不曾停歇,其抽样、测量、数据集成等,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运作模式,无不成为市场的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2.
郭嘉慧 《视听》2016,(12):159-160
电视剧策划主要分为剧本策划、市场策划、制作策划、营销策划四种。我们按照策划的具体内容将电视剧策划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所谓内在因素是指事物本身所产生的因素,而外在因素是指事物周围所产生的因素。剧本策划、制作策划是针对电视剧本身质量而言的,我们称之为内在因素;市场策划、营销策划针对电视剧周围,依靠外在事物对电视剧整体的收益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外在因素。本文主要从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外在因素入手,探讨市场策划和营销策划对电视剧收视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收视率是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观众总人数的百分比。电视机构靠广告生存,广告播出以节目为依靠,节目关注度用收视率来考虑,于是,广告投放便以收视率为依据。收视率之于节目、之于电视台,攸关生死。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被调查个人及其所属户)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这部分数据主  相似文献   

14.
叶蔚 《视听纵横》2006,(4):119-119
中国电视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上,收视率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标志。它不仅成“为观众意愿”“的温度计”,更成为媒体内部运作管理的主要指标以及媒体与广告商之间进行交易的“货币”,从而备受推崇和追逐。不错,电视应该重视收视率。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所说,收视率是把  相似文献   

15.
小议收视率     
郑宏 《新闻爱好者》2005,(11):19-19
收视率已经成为电视媒体不得不重视的一种衡量标准。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在《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里指出:“收视率成为调控频道和栏目编辑的指挥棒,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既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詹菁 《新闻前哨》2007,(11):73-73
收视率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收视率客观地反映了观众对某个电视节目的喜好和收看事实;但另一方面,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喜好和收看是个人行为,存在极大的隐秘性,也是个人不良心理和低俗趣味容易显露的表现,从而影响到收视率的健康性和纯粹性。我们该如何看待和正确认识收视率,如何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避免电视节目的低俗化呢?  相似文献   

17.
收视率剖析     
收视率不是评价一个电视台一个栏目的唯一标准,它只是标准之一。决定收视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诚然,节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是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不管外国电视还是中国电视,都有这种以质量取胜的好节目。但是,内容和形式都好的节目,不一定就有高收视率。因为其它影响收视率的因素也起重要作用。第一,要看一个专栏(节目)的方针和内容,是普遍性的,还是对象性的。一般说,普遍性的栏目(节目),收视率总是高于对象性栏目(节目);  相似文献   

18.
“绿色收视率”——满意度与收视率的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视率作为电视广告投放和节目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告主和电视台的重视。与此同时,电视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只重视收视率、不重视满意度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中央电视台提出的“绿色收视率”实质上就是将满意度融入到收视率中,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一个解决单纯重视收视率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绿色收视率”概念和内涵的梳理,进一步分析这个概念的提出将在我国电视实践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并探讨实施“绿色收视率”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评价电视节目好与不好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收视率作为与技术相伴的一种衡量标准或者方法已为多家电视台所普遍采用。然而,这种表面上看起来客观公正的方法实际上也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20.
一位大学同学,结婚多年,没有子女,收养了一个孩子.孩子长大后,亲生父母却开始不断托人打听情况,意欲上门认亲.同学夫妇心里特别难受,她不想让孩子现在就知道自己的身世,也不想让家庭失去往日的平静与温馨.我们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平时彼此交流的话题都尽量避讳这段隐情,并且处处注意小心地呵护着这个秘密,以致现在我要以此为由头引出下面的话题,心里总是有些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