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从历代诗话词话、诗评词评入手,以此为依据,根据具体的诗词来做赏析,不同于其他鉴赏类文学著作,侧重从诗词创作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来说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套较完备的诗词鉴赏与诗词创作方法,更让读者在诗话词话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对历代诗话词话及其相关文史背景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3.
简评王国维的境界说王晓真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一种包括探讨诗人轶事、诗的创作、赏析、评价等方面的专书,大部分以“诗话”为书名,如《六一诗话》、《沧浪诗话》等。但也出现了《词话》类的专著,如明代陈霆的《诸山堂词话》、清代毛奇龄的《词话》。前者的内容平淡无...  相似文献   

4.
诗话和词话是我国古代一种谈论诗词的随笔式的著作,是宋元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自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问世之后,仿效者甚多。作者往往信笔而书,随意短长,或记述轶闻,或品藻佳作,或阐发源流,或探讨作法,内容广泛,形式活泼,因而很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的古代诗话词话著作多达数百种(此外,广义的诗话还包括各种笔记著作中的谈诗之语),这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5.
谈词话     
一、词话的兴起及其大盛词话之起晚于诗话,因为诗的历史比词长得多。诗话,据说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前此非无论诗之著!如潘若同《郡阁雅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多及野逸贤哲异事佳言,知非纯粹论诗之作,是则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氏(参考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总目提要》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相似文献   

6.
诗话和词话     
诗话是评说诗歌、诗人,诗的流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述;词话则主要是谈词的。诗话、词话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唐宋以来,诗词盛行,诗词的创作积累丰富,因此也就有专论或漫谈诗词的文章出现。这些文章就称诗话或词话。有的谈欣赏阅读、有的谈创  相似文献   

7.
诗话、词话是评论诗和词的文章,在表现方法上,主要是叙述与议论。有了诗的发展,才有诗的研究或批评,这便是诗话;词话的生成,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因为词的发展较晚,词话就比较少得多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文体样式与批评话语两方面探讨了《人间词话》的文体特点。在文体样式上,《人间词话》表现出对传统“诗话”的继承、兼综与超越;在批评话语方面,王国维对传统的文论范畴、术语进行了改造,试图创造出内涵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批评范畴、批评术语,这些做法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仁老所著《破闲集》是具有民族文学自觉意识的韩国诗话开山之作,对徐居正遴选《东文选》和撰写《东人诗话》产生深远影响,在韩国古代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从体样式与批评话语两方面探讨了《人间词话》的体特点。在体样式上,《人间词话》表现出对传统“诗话”的继承、兼综与超越;在批评话语方面,王国维对传统的论范畴、术语进行了改造,试图创造出内涵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批评范畴、批评术语,这些做法对当代中国学批评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探本之说以往一些论者曾经这样认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标举“境界”,创立“境界说”,阐发了许多论词的精辟见解,但由于他没用中国旧有的诗话词话形式,采取评点式直观的批评方法,未能从事精密的理论发挥,因而所谓“境界说”似不能构成理论体系。近来,王文生《王国维的文学思想初探》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隔”与“不隔”论,称道“不隔”,反对“隔”。文章从文学的民族特点、文学风格多样化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作者写作风格具有多样性,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同样存在多样性。文学只要基调健康,至于“隔”还是“不隔”,是没有定格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习诗作文极其讲究用词的精练贴切,是谓“炼词”。在诗话词话中,曾流传下许多诗文圣手锤炼或彼此切磋最佳用词的趣话。一、以“苦吟”著称。贾岛为其代表人物,他们追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  相似文献   

14.
读书至乐,唯心趣相通者才能达至乐境界。除精读外,大量浏览、一知半解未尝不可。脑中存有书目,用时方有寻处。下面是影响我做学问、与我心趣相通的书。《人间词话》(王国维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 “文革”后期,中国书店时有“内部售书”之举,多为“破四旧”抄家之书,手掌大小开本的《人间词话》就在那里买得。它常常随我出差,伴读于车船飞机中。我幼年时,由外祖父授诗词开蒙。大学时,浏览诗话、词话,众多书籍中惟《人间词话》言简意赅,思维辩证,切中要点,启人思索,最合我心。观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诗话研究之特定视角切入,充分论述了诗话之学的崛起对开创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新局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深刻意义,第一次提出“东方诗话圈”这个崭新的学术概念,认为在世界的东方早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国诗话为中心,跨越时空领域的巨大的诗话圈,从而高扬起“东方诗话学”这面新的学科旗帜。  相似文献   

16.
概略言之,《金瓶梅》版本有四种:一、抄本,书名题作《金瓶梅》,明万历二十年以后开始流传。抄本《金瓶梅》有多种,具有研究价值。二、词话本,书名均有“词话”二字。最初出现的词话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大约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故又称“万历本”。词话本是根据抄本改编的。国内外能见到的词话本有多种。根据刻本作了某些删改的新排本,  相似文献   

17.
梁章钜的诗话著作卷帙繁富,蕴含深厚,有很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其晚年最后两部诗话《雁荡诗话》和《闽川闺秀诗话》均编撰于耄耋高龄之际。《雁荡诗话》构思独特,融自然胜景、诗人诗作、精严考证和编撰者品评于一体,是中国诗话史上一个创举。《闽川闺秀诗话》是专门为明清两代闽省闺秀编撰的一部诗话,对于彰显地域文学特别是地域女性文学来说,自有其开创意义在。诗话保存了许多闽地女诗人的作品和资料,于乡邦文献亦有所增补。  相似文献   

18.
试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文学名家的诗文和诗话中,对岑参及其诗作的评论很多,通过考察这些诗文和诗话,试图揭示岑参“边塞”诗人地位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文人墨客将吟诗作赋方面的趣闻逸事编纂成集,名曰“诗话”、“词话”,其中不少都已成了文学史、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令人如果有兴趣将有关中小学生考试方面的珍闻趣话搜集整理出来,我想一定可以编出一部厚厚的“试话”,也许会成为教育史上的奇书。这里先奉上“试话”素材数则,供有兴趣者甄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