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题将在考察学前儿童焦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拟从儿童的气质特点等内部主体因素和家庭环境、父母心理健康、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背景因素两个侧面为切入点,深入系统地考察学前儿童焦虑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这不仅可以揭示影响学前儿童焦虑的内外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界定家庭文化氛围入手,论述了父母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环境与儿童社会化的密切关系,并提出构建良好家庭文化氛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影响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教养方式、父母自身行为、家庭表露、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等。家长应通过树立正确儿童观,实施科学教养方式;发挥优秀榜样作用,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合理进行角色分配来有效预防学前儿童谎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以便儿童身心均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甚至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许多研究显示,儿童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发生,其多数是与家庭环境不良有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父母身份认同行为、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影响及机制。使用问卷法对来自北京市四所公立学校、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父母身份认同行为、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家庭环境在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与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中发挥中介作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家庭环境会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产生影响,父母身份认同促进行为会通过家庭环境来影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成人成才,除了学校老师、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家庭成员间不仅有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其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意愿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不同的学派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认为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使其形成不同的人格。在不良的家教方式下,其子女的心理、人格发展都可能出现问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则对其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家长合理调节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的环境,也是接触最多的环境,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对每个儿童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许多研究都发现家庭环境对学习障碍儿童有影响,文章从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精神环境来论述其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影响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徐文娟 《文教资料》2014,(13):123-124
人的性格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比较稳定的倾向性态度。幼儿期是儿童性格开始形成的时期,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日常言行、思想作风、性格特征等,都会有意无意地在幼儿性格上留下深刻的印痕。本文通过对包括父母的日常言行、思想作风、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在内的家庭教育模式的考察,发现家庭教育模式对儿童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为保障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建议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通过言传身教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给予儿童一定的活动空间,并对儿童的言行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在家庭环境的诸因素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甚为重要。近十几年来,我国离异家庭日渐增多。仅据1986年统计,离异家庭已达70万个。国外研究表明,离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学习成绩、情绪、社会性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都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中儿童幸福的迷失体现为儿童教育的物质化、学业的高压化、发展的功利化和需要的边缘化,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儿童观的束缚和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使儿童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回归儿童幸福需要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升儿童的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12.
熊希龄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和慈善家。自幼深受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晚年致力于教育,尤为重视家庭教育,并创办了著名的家庭总部以践行其家庭教育思想。家庭总部教育宗旨在于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发展儿童的个性、促进了解家庭之道与社会之事,家庭总部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家政教育、礼节教育和个性教育。其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对当今我国留守儿童教育仍然有不少启示:加强寄宿学校建设,倡导"小家庭制";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家长的素养;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重视儿童自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加强家校合作,定期组织家庭交流会。  相似文献   

13.
伴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了"留校儿童"以及伴随离异家庭出现了"单亲儿童",这部分农村孩子和父母或父母中一方相分离,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家庭教育非常薄弱甚至缺失。采取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和增加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因地制宜地布局农村中小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等措施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长期处在隔代教养下的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而良好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填补父母在亲子教养上的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文章通过审视隔代教养家庭中亲子沟通所面临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对亲子沟通问题做出合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家庭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长期处在隔代教养下的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良好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填补父母在亲子教养上的一些缺陷,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文章通过审视隔代教养家庭中亲子沟通所显露出来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最重要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面对的首位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指导者,和谐、友爱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理想、最自然的环境。而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却存在着父母双方或单方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付密轩 《学子》2014,(1):1-1
【正】青少年正处于认知社会时期,易受到外界因素而对行为、心理等受到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家庭与青少年生长息息相关,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异常心理行为。因此,必须要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存在的问题,掌握家庭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一、家庭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1....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育单亲子女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在家庭环境的诸种因素之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显得尤为重要。家庭中无论是缺乏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利于儿童的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代表着理性、权威、坚毅、成就的一面,他的爱...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学习不良问题是目前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比如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学习不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善学习不良儿童家庭环境的几点建议包括:(1)给予孩子积极关注;(2)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3)改善家庭功能,明确角色定位;(4)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5)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