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历史课程改革实践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如何采取有效教学措施、与专业相结合,增强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
1.利用校内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围绕学校历史文化做课程.我校始建于1871年,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著名的"故事爷爷"孙敬修曾在这里任教35年之久.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为指导,将学校的文化历史及特色融入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为基点,编写了《文香集萃》校本课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认识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共计38学时,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开设,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美丽的校园、可敬的老师、我们的榜样、故事爷爷、悠久的历史、学校文化符号、我为班级出谋划策、我校学生健康的调查与研究、二十年后再相聚"等,帮助学生从认识母校到热爱母校、建设母校.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复盛 《学子》2013,(12):70
中职历史课程建设由于受中职学校重专业技能课程建设轻文化课程建设的传统思想影响,一直在中职课程建设中被边缘化。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专业的特点与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关系出发,阐述在职中美术类专业加强历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历史课程改革实践为例,对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社区蕴含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来源。学校应立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原则,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资源开发途径,从社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热点问题中开发课程资源,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西德威尔友谊学校是美国精英学校的代表,其高中课程方案中,英语、数学、科学等核心课程体现了关注高深知识的理性主义价值取向,以历史为核心的人文课程体现了文化基础主义价值取向,神学和伦理学理论主导下的独立课程和实践课程不仅体现了实现自我、拯救人类的学校教育目标,还揭示出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是课程实施的必由之路.对西德威尔高中课程方案的分析,不仅为英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经验,还引发人们重新思考在教育均衡化政策环境下,精英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社会危机催生了社会学取向的课程史研究.到90年代,为应对美国教育日益突出的文化紧张,课程史研究适时从“社会”转向“文化”.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课程文化史的兴起,而且为学校实践空间日益萎缩的美国课程学者创造了新的实践空间与方式,这便是将课程理论直接看成是实践,同时转入广域的文化社会领域,通过对美国学校中的支配性文化展开福柯式的历史揭示,使课程理论成为文化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使校本课程开发成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作为四川广元地区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虽匮于硬件缺乏师资薄弱,但却拥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这是我们参与新课改实践强大的后盾和重要的突破口。如何挖掘这些资源的育人功能并结合新课改理念,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教学开展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探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功能,研究其资源开发、内容选择、具体实施的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面对学校组织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核心素养有效落实成为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兼顾课程改革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以历史课程改革为个案,遵循课程的学术性和教育性,检视以往课程改革在目标、内容、主体、空间之得失,进而在真实的教育实践情景中建构目标、内容、主体、空间多维融通的历史课程样态,提出具体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历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寻找切实可行的途径,提高授课质量和有效度,就基础薄弱的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历史学习的质量,发现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调查的基础和教学实践上,分析调查结果,对普通学校历史课堂教学,考试,课程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2021,(5):I0001-I0001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系统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国家基础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课程、学校文化隐性课程这五大功能互补的校本课程体系,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学校荣获“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学校”“全国+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3.
初中实践课程进入课堂,将国家设置的统一课程与课外实践课程相融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家庭氛围和学校氛围,服务于家庭教育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并形成初中学校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构建初中学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两项.通过初中实践课程建设视角与家校共育的视角,采用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的初中课程改革中,我国一些地区改变以往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分科课程结构,开始推行综合性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十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表明,设置《历史与社会》课程有利于优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公民教育和历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这是影响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为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仁智》校本课程,课程从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生参与兴趣、认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设定合适的年级活动主题、内容、方式,并以教材(学材)的方式编印出来,为各年级推进课程实施提供了"脚手架",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校特色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沈晨曦 《上海教育》2014,(4):122-123
六师附小创建干1906年,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跨越了两个世纪,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学校优秀的办学传统。近年来,在教育走上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重塑课程理念,即“学校计划安排下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全部构成课程”。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学校对德育教育活动进行了系统思考、整体规划,以创建“成长体验活动型德育课程”为抓手,精心设计了年级层面的“童年的足迹”主题教育课程、“探索之旅”社会实践课程和学校层面的“七彩世界”校园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规划的课程目标之一,而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实施目标。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则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发居与改革,无不主要指向对课程的探究与定位,以课程变革为主旋律。然而,课程的存在状况却令人担忧。历史发展表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外化与冲突、实践的封闭与单向度、改革的失败与钊摆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难以摆脱困境,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实剩与成功。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建设是中小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实践作为一种方法论渗透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所需的动力和方法能够在课程实践活动中直接获得或逐渐孕育。然而,问题意识的匮乏、过程监督的缺失、生本价值的弱化导致本应连续统一的课程建设游离于实践。学校课程建设作为一种专业的理性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建设的起始性、过程性、结果性特征反身抽象出基于现实情境、遵从进阶思维、秉持适宜原则的逻辑向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课程建设。为建设高质量的学校课程,须回到课程实践活动中去,在拓宽课程问题视域的基础上,厚植过程评价思维理念,优化学校课程供需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