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仿格作文”起源于刘德福老师多年来在作文教学上对“文本摇动心灵”写作理念的思考和多方面的探索。仿格作文教学就是以“文本摇动”为核心理念,以文本刺激为中介。以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为平台.通过文本所提供的教学情境即文本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技法、情感、主题和作者的人格魅力等知识建构。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索活动,来唤醒学生心灵中固有的写作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飞跃。从而在文本和学生心灵中建立一个隐秘的写作通道.  相似文献   

2.
朱苹 《阅读与鉴赏》2009,(10):45-45
我校研究的省级教研课题“仿格作文”。其核心理念是“用文本摇动写作心灵”。这实际上正是顺应了新课程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课程目标的理念。通过教师沙里澄金精选“仿格”中的“格(范文)”,然后进行审美意蕴和写作技巧的点拨,使学生得到审美和情感的滋润。进而激发写作兴趣,开掘写作源头。在这个行之有效的实践过程中,其意义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对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写作不仅可以反映写作者的内在知识和写作技能,同时还蕴含着写作者内心的情感。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强行加在学生的作文之中,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4.
蓝翠英 《现代语文》2014,(2):140-141
阅读--写作迁移策略是一种重要的作文策略,仿写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课文中有模仿价值的段落,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能使“阅读--模仿--写作”过程根植学生内心。学生在不断的仿写过程中,能将大量的写作知识化为己有,能够习得许多语言表达的“窍门”,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聪明的学生还能够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最大的理念转变在于.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根据这个理念,中学的写作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方法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写作课需要一个可以供大多数教师操作的模式.而这个模式要融汇新课标理念中的三个方面.“仿格作文”研究课题融汇了新课标理念的三个方面的要求.应运而生。“仿格作文”研究课题中。  相似文献   

6.
仿写是写作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写作实践体验来感受原作品的文笔之妙与思想之美,也为自己的习作水平提高奠定了基础.学生通过仿写训练更能规范自己的写作练习.  相似文献   

7.
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贵在创新”,体现了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 ,反映写作者的独有个性。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只要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文章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鲜明个性。而要做到这一切 ,作文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教学设计】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 ,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初一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 ,就是为什么要作文和作文时写什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把自己“不吐不快”的感受写出来 ,变成一行行的文字 ,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反映写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鲜明个性的精神产品。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一些…  相似文献   

8.
黄佳欢 《小学生》2024,(1):151-153
写景类作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作文类型之一。在当前的写景作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存在语言匮乏、情感单一等问题,写作质量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写景作文写作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写作教学改革、方法创新,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开展仿写活动等方式,有效丰富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以充分促进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提升,使学生的作文更“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写作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心灵的倾吐,所以必须突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让学生自己去体悟、酝酿、创意,有个性地表达。那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教师要起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作文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写作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把写作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作文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集中反映。一个写作者首先要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做基础,必须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尽量了解人情冷暖。《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带学生走进奇妙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的本质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心灵上与他人沟通,离开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也就缺失了作者思想参与的过程,这样的文章自然枯燥无味,行之不远。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渗透自我,融入自我,时时刻刻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搏,即通常所说的“我手写我心”。其次,要抓住“美”这个永恒的主题,美是人的生存书写行为自身,审美是对美的体悟和发现,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是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是通过书面语言对自身生命和生存形式的现实形态和表征形式,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者离开了对“美”追求,也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11.
<正>有格作文强调作文有规格、有格局、有风格、有品格。有格作文教学法从立意、结构、论证、语言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师采取“赏—探(入格)—仿(破格)—创(升格)”四步教学法,分范例赏读、方法探寻、模拟演练、个性创作四个模块教学,让学生作文实现由入格到破格再到升格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仿写在解决作文字数要求的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丰富了写作者的语言涵养。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从小学时的仿写开始,进入中学经过“入格”训练,大致能按照题意倾向确定文体和中心,并据此选择一定的材料,运用一般的表达方法.但“入格”也只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阶段,“出格”才是必须达到的写作目标.只有在“入格”训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出格”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写作水平得到较为理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文的本质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心灵上与他人沟通,离开了作者的自我意识,也就缺失了作者思想参与的过程,这样的文章自然枯燥无味,行之不远。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渗透自我,融入自我,时时刻刻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搏,即通常所说的“我手写我心”。其次,要抓住“美”这个永恒的主题,美是人的生存书写行为自身,审美是对美的体悟和发现,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是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是通过书面语言对自身生命和生存形式的现实形态和表征形式.其实,写作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写作者离开了对“美”追求,  相似文献   

15.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中学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作文命题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才能“言为心声”,让学生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以下就“贴近学生心理特点”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所谓个性化作文,褓程标准勘中提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爱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指出写作的愿望应发自学生内心,写作的内容应来自学生见闻、感受和想像,写作应不拘形式,作文的思想发自学生肺腑,语言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而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智技能,一次写作活动的成败,与写作者的心理因素大有关系。然目前的写作教学法有着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了解和培养的现象存在,一般往往只注重就事论事地讲些作文法,从审题、破题、选材、开掘到结尾,学生的作文尤如千人一腔,缺乏写作者的个性特色。有的甚至为了应付考试,漫无边际地让学生做应对式作文。学生的实际收效不大,佳作难出。怎样才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其出路正如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梁启超针对当时的作文教学法所讲:“希望多一点科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我就尝试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进行一文多写,就是同一篇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多次创作,直到师生满意为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优秀范文,可以是课文、中考满分作文、名家名作…….让学生反复阅读,提炼出写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循着“识格→仿格→入格→升格→破格”的路坚定地往前走,写一次作文就要写个明白,就要最终写出优秀之作,初中三年下来,学生如果能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留下一二十篇优秀作文,何愁不能在中考中写出好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它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让孩子“乐于表达”,要注重“表达真情实感”。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也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那么,该如何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呢?我觉得有“五部曲”,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