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参加省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和两位特级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发现四堂课中,学生几乎都是在教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人教版一年  相似文献   

2.
曾几何时,现在的小学数学的公开课、观摩课,“听说”训练成了主打项目:学生多在老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在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两位教师执教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一“让”,二“听”,三“动手”。让,就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动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公开课上,笔者先后听了两位教师教学《葡萄沟》一文中“蒸发”一词。由于两人的教法不同,其效果也大不一样。一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当出现“蒸发”这一词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蒸发就是液体表面缓缓地化为气体。这时,该教师怕学生听不懂,紧接着又赶忙补充说,小朋友把洗湿的衣服晾出去,晒干了,这就叫蒸发。学生听后似懂非懂。另一位教师则以学生的感性知识作依据,想方设法启迪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他是这样教学的:师: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滋味呢?生:吃过,葡萄酸而甜。师:你们吃过葡萄干吗?它又是什…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听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五年级的数学课,课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课。课前教师认真备课,制作了课件。上课后,教师首先在屏幕上投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形象:“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然后说:“福娃们和我们一道复习,你喜欢哪个福娃,就点击哪个福娃,看福娃们出的题目你能否顺利地解决。”于是学生们点击自己喜欢的形象,一道道题目随即出现在屏幕上。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女教师授课。上课伊始,她微笑着对全体同学(一年级)说:“今天,有不少外校的老师来听我们班的课,你们能和老师配合好吗?”孩子们听后,怯生生地答道:“能”。接下来,这位教师则无视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按照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学生和老师配合得不错。课后,不禁使我联想到另外一节课……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口干舌燥”地在讲台前滔滔不绝地讲着,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着、练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按老师的要求行事;另一种是教师全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一节课下来,不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还有哪些不会。当然,这两种现象都值得反思和探讨。“要把学生引向一个地方,首先得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这是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不需要预习,这个看法打破了多年来大家一直认为数学也需要预习的习惯.数学真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这引起了我们对数学预习问题的关注.近期,我们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几个学校的旨在改善年轻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研讨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听了两位年轻教师讲授相同内容的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汇报、交流预习成果的方式,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探究的方式.听完这两节课后,我们对数学预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就是一些粗浅的认识.1 预习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原因分析1.1 预习重结论轻过程通常说到预习,一般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必须超前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在上新课之前,  相似文献   

9.
李振村老师说:“当课堂上缺少了故事,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变成了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课堂增姿添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笔者在本校举行的评课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鹬蚌相争》一课后,引发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不需要预习,这个看法打破了多年来大家一直认为数学也需要预习的习惯.数学真不需要预习吗,还是与预习什么有关?这引起了我们对数学预习问题的关注.近期,我们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几个学校的旨在改善年轻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研讨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听了两位年轻教师讲授相同内容的课——“两角和与差的余弦”,第一位教师采用的是汇报、交流预习成果的方式,第二位教师采用的是探究的方式.听完这两节课后,我们对数学预习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以下就是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一、以“听”促“说”。即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听”的训练 ,进而促进学生“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随时都应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 ,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这样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借鉴 ,从而促进了“说”能力的发展。如 ,我在教学低年级“说话”课时 ,总是先教师示范 ,后学生模仿。在教学中 ,我一般是先讲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 ,让学生认真听(在上课前 ,我就给学生提出了听的要求 ,即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语句通顺和语气等) ,然后以前后排四位同学为一组 ,让其中每一位…  相似文献   

12.
缘起与思考学校一次教研活动选择了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画垂线”作为研究课。在第一轮教学研讨中,有两位教师执教。听课后,发现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极为相似:通过复习“垂直和平行”的知识引出画垂线,接着教学垂线的画法。然后认识“垂直线段最短”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开,创新教育已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已成为热点问题。就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来讲,“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模式,教学的理念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应试教育”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虽然“边讲边问”、“讲练结合”代替了“满堂灌”是一大进步,但数学依然是一门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创新教育怎样实施?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面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越来越明显的成为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以下就这些问题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题。数学就是在不断发现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数学教学中的“发现”不同于科学家发现新事物,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沿着教材中由前人和他人开拓的线路进行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发现’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发现”,即由教师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发现”。由于在教学中受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由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目前…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数学学习的一句通俗性的总结性话语是:“学数学就是做题。”数学教育几乎变成了解题训练;数学学习也就变成了在题海中遨游。这种解题训练的好处是可以训  相似文献   

16.
袁卫新  龙建刚 《师道》2002,(6):12-16
“我早上7点不到就去学校,晚上5点多才能回家,没想到学校说我不努力,丈夫嫌我不顾家,真是里外不是人。”一位女教师无可奈何地说。“现在的学生实在难教,每天苦口婆心地劝都没用,由他们去吧,觉得没有尽到职责,管吧,又无能为力。我处处小心,事事注意,结果学生总是不听我的,课堂纪律一团糟,学校不满意,家长有意见,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位年轻教师无所适从地在日记中写道。“今年数学中考那天,我比学生还紧张,手都冰凉了,直到看见考题,都是教过的,心里才踏实些,手心才有了一些热气。”说这话的,是位有着30年教龄的中学数学教师。“现在要我选择职业,我更愿意选择上班时忙、下班后不用多操心、没人对你品头论足的工作。”一位年轻教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吕犁头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5-15,30
谈起陈景润每一个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一名伟大的数学家,他能成为教学家与他中学教学教师沈元有关,因为沈元用诗一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200多年来难住无数数学家的“哥德巴赫猜想”:“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他还意味深长地对学生们说:“昨晚我还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中有一位同学,他了不得,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有句名言:“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无穷的生命活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执著追求。蛀近,笔者听了一位优秀青年教师在二年级中执教“可能与一定”的数学活动课,感触颇深,现笔录如下,并小作点评,以期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教师几乎是封闭地、单向地传授,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在数学教学中,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运用方面的渗透和指导似乎不是教师教学的主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数学就是指导学生解题”、“学数学也就是解题”的片面认识。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很难提高,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几何方面更为突出。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问题出在:教材编写、课程构置、教师教学都无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也无意让学生去体验数学问题产生、解决、创新的过程,学生自然无法领略到其…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黄爱华之五十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除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在教学“两种分法对比”时,一位教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荧屏上出示对比题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