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 ,在描绘了滕王阁四周景物的壮丽和宴会的盛况后 ,借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两个典故 ,抒发了年时易往、功业难就的感慨 ,赢得千百年来读者的共鸣 ,典故中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确实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 ,冯唐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汉文帝时年龄已经较大了 ,但官职卑微 ,不受重用。到景帝时 ,略有升迁 ,但不久被免官闲居 ,后来汉武帝寻求贤才 ,听到人们盛赞冯唐 ,就召见了他 ,但这时冯唐已九十余 ,不能复为官 ,这就是“冯唐易老”的故事。冯唐青壮年正逢历史上有名的“文景…  相似文献   

2.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3.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写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句话中的“涸辙”用来比作人身陷困境、急待援救。  相似文献   

4.
图行天下     
《教书育人》2007,(8):F0002-F0002,I0001-I0003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一名句,令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的鄱阳湖流芳百世。鄱阳湖(摄影/纪伟涛)是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约1.35乙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积水成为湖泊。它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鄱阳湖属于吞吐性湖泊,春夏涨,秋冬落,丰富的水生生物成为候鸟的天然粮仓。于是每到秋末冬初,各种鸟类尤其是白鹤会飞来此地过冬。此时的鄱阳湖呈现出一幅壮观的场面:“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相似文献   

5.
6.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下榻”.就是放下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一般指客人住宿.多用于外交往来。说到它的来历,或许会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意思是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能够在太守陈蕃家中下榻。  相似文献   

8.
《滕王阁序》是唐人王勃用骈文写成的佳作。此文内容丰富,情真意切;对仗工整,声律和谐;手法多变,格调迥异;骈散结合,语言华美,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9.
高岩 《语文知识》2003,(11):40-40
《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句,课本虽注“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但“分野”的概念仍较抽象。为方便教学,特列表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0.
王勃的《滕王阁序》在成就不朽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悬疑,除了写作的年代,还有文中的许多文字也存在不同的版本。譬如人教版教材中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两句,而苏教版教材该处则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孰是孰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1.
图行天下     
《教书育人》2007,(2):I0002-I0003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一名句,令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的鄱阳湖流芳百世。鄱阳湖(摄影/纪伟涛)是一个古老的断陷湖盆,约1.35乙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积水成为湖泊。它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鄱阳湖属于吞吐性湖泊,春夏涨,秋冬落,丰富的水生生物成为候鸟的天然粮仓。于是每到秋末冬初,各种鸟类尤其是白鹤会飞来此地过冬。此时的鄱阳湖呈现出一幅壮观的场面:“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相似文献   

12.
高梅 《文教资料》2010,(9):39-40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历来文论较少详述。王勃既是才子,亦不失为哲人,《滕王阁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情思心志.而此篇作为王勃的绝笔之唱,意蕴深刻,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13.
《滕王阁序》共717字,其中不常用的(冷僻)字20个,它们是:軫、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必修四《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一句。对于“层台耸翠,上出重霄”,教材中没有注解。可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译文是这样的:“层层的楼台耸立在青翠的山峰上.仿佛要直冲云霄。”  相似文献   

15.
魏根银 《甘肃教育》2013,(22):67-67
《滕王阁序》是一篇经典美文,中学语文课本常有。我教了几遍了,陶醉之余,总觉得有个地方不对,那就是对其中一个词“无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18.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选人了《桃花源记》,课本对文中“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句中“外人”的注释为“指桃花源外的人”(即像渔人一样的晋太元中人),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和“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外人”的意思一样。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傅炳民老师的《见谅≠原谅》(《语文知识》2005年5期)一文认为,“自己已不可能见谅于毛泽东”中的“见谅”使用有误.应改为“自己已经不可能得到毛泽东的原谅”。我们认为傅老师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