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着东盟在桂留学人员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促进东盟留学生来桂留学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为目标,通过分析在桂东盟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理论教育、拓展教学方式、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及构建“网络课堂”等具体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区域性合作组织,东盟长期致力于推动地区广泛交流合作和运转效能提升,为各成员国实现经济转型、社会进步、教育合作、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展提供良策并发挥引领作用,现已成为影响亚太并辐射全球的力量。目前,东盟正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和促进公民数字能力提升,以适应全球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东盟充分依托周边睦邻友好关系和顶层合作机制,持续深化区域间教育交流合作,并注重依托国际组织的广泛力量,助力地区教育事业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玉成 《广西教育》2013,(35):4-6,23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区域性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参与国际化进程,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应立足双边教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积极确立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取向,即以语言教学为平台,不断拓展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内涵;以文化认同为教育合作的着力点,积极推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和谐发展;以平衡知识要素为教育合作重心,推动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靖雯 《广西教育》2023,(24):16-20
本文梳理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取得的成绩,并与云南、贵州两省的教育交流合作模式进行比较,结合广西自身特点,提出完善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的政策体系、充分挖掘教育交流合作平台的潜力、提升科技创新与教育合作交流融合的黏力、联合推动广西建设成为与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强区等广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交流合作的策略,助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东盟国际合作与交流正逐渐从政治经济文化层面扩展到教育层面,而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逐渐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与交流的突破口.本文在科学界定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基础上,从政策视角阐述了云南与东盟主要国家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可行性及基本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提升云南-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
“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大力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更加紧密。东盟多语种、多文化的语言状况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独尊英语的外语教育发出了挑战;通过对广西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现状的调查,提出中小学外语教育应遵循师生家长的意愿、大脑语言学习规律,整合语言学习环境、多语种师资等有利条件,实行多语种、多文化的外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首个十年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研究依托人员、领域、治理的框架分析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发现学生流动的主体性地位持续强化、教师流动取得优先性和战略性地位、教育合作领域更加立体化和协同化、教育合作制度与治理体系持续优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存在中国面临教育合作需求增长与外部竞争加剧、东盟各国教育现代化转型与需求收缩、渠道数字化的系统性变革等挑战。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可对接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需求,推动学生流动的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定位区域教育合作的新结构,打造层次多样、供给充足的教师队伍;扩展区域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建立更具韧性的教育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教育合作的制度,推动教育合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新一轮经贸合作浪潮,同时东盟通过谋求建立东盟共同体、制定东盟宪章、健全东盟机构、强化东盟权力、推动东盟向欧盟模式转变等措施,以提高其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领导地位的形成,是东亚国际力量博弈与东盟积极追求的结果,东盟自身条件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民心相通"是增进合作交流的关键节点。作为"第四外交",教育不仅是中国-东盟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领域和载体,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深化中国-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不仅只是繁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区域成功的需要,亦是推动中国-东盟稳定发展、互利共赢、搁置争端、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过程中,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需求,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人才的重要机制。回望中国-东盟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可以发现双方的合作呈现出了"对等性"、"偏单向性"、"差异性"、"政府主导性"及"内部竞争性"等特点。为了切实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教育共同体",需要造势与蓄能,打造高等教育"我的优势";着力挖掘教育输出与援助的"对口需求"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洲千年计划"的实施,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发展的重点逐渐由小学教育转向相对薄弱的中等教育。为了加快非洲全民教育目标与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世界银行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对该地区的中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进行了改革,在教育经费、教学质量、课程和学校权力下放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经过几年的努力,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实现改革目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缘政治因素,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抗衡大国威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盟通过创建东南亚高校合作组织,整合高等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资源,构建高等教育共同空间,努力推动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东盟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向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对双边教育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制度化的教育交流合作框架,建设了多样化的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拓展了丰富的教育交流合作内容,深化了多类型的教育务实性交流合作。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重视双边高层引领、构建多元主体互动框架和发挥教育交流合作的外交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双方应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与保障制度,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教育为媒深化双边人文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东盟宪章》生效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广西跨境教育取得新的进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调整发展战略,提出实施目标;高等学校加大工作力度,实质性全面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与合作。  相似文献   

14.
对外援助是欧盟建构与东盟双边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教育援助成为深化欧盟—东盟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为拓展欧盟与东盟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与流动性,欧盟积极开展对东盟的高等教育援助。2015年,欧盟启动“欧盟对东盟高等教育支持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欧盟—东盟高等教育政策对话,推动东盟资格框架实施,推进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促进东盟高校学生国际流动。欧盟对东盟的高等教育援助呈现出四大特征:尊重受援方的主体地位,关注受援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强调高等教育援助的国别差异性,注重通过援助促进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如何更好地化解区域教育治理理念上的分歧,探寻双方共同利益的增长点,提升教育援助与受援方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并以此为纽带促进务实性教育交流合作,这是欧盟对东盟高等教育援助持续发展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广西教育》2013,(35):F0002-F0002
9月3日-4日,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在广西科技馆举行,内容丰富多彩,包括2013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交流巡礼、中国-东盟职业教育成果展、职业院校学生技艺展演、职业教育装备展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市民前往观看。近年来,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而举办此类职教合作联展,对推动中国与东盟的职教交流、资源共享以及校际合作,无疑是  相似文献   

16.
区域一体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以区域为单位的一体融合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存在着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出于东西方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不同,文章选取了欧盟与东盟的案例,基于物质与观念的视角,对其区域一体化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欧盟的形成由合作利益推动,在主权合作上具备物质性;东盟的形成由观念共识推动,在领域合作上强调观念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以来,五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成功举办,为中国—东盟,特别是贵州与东盟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窗口,促进了贵州与东盟间教育资源双向流动,从而推动贵州教育乃至贵州整体经济社会的国际化进程。贵州的高校与东盟国家的高校开展了多个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但是规模还不够大,数量还不够多,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双边的交流与合作,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8,(11):22-24
一 2008年7月26日,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等13个机构,东盟国家、澳大利亚以及国内65家高校的负责人、代表汇集贵阳.参加由外交部、教育部和贵州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上,云南大学(以下简称云大)校长何天淳作了《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进一步加强与东盟高校的合作与交流》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云大近年与东盟高校合作交流的经验与成绩.  相似文献   

19.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解东盟教育发展情况对于借鉴东盟教育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教育发展,推进我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