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空缺".即一神语言能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事物,另一种语言却没有.而要"兜圈子"才能表达.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差异.社会习俗的不同造成语言与语言之间的隔阂.宗教信仰不同.词义联想和文化意向的差异.在翻译中我们可以用音译、直译、意译、增词译、加注等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本文根据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理论,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尤其是其生成的隐喻意义。本文发现通过对英汉"手"词语进行认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语义的生成,把握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机制的相似与差异,并揭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与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翻译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宽 《考试周刊》2014,(67):19-20
人类社会的相互沟通随着经济的发展愈加密切,人们在交往密切的同时,各种语言之间也加强了联系,这就需要把本民族的语言翻译成对方的语言,以便于沟通,翻译工作由此产生。为了使翻译的文字最大限度地切合原意,翻译研究工作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在不断争论的同时,逐渐形成大家公认的翻译原则,即"真"、"简"、"全",也就是翻译者要利用最简洁的语言,全面、真实地再现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情感和经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由特殊语言变体的网络词汇和网络用语。这些词语丰富了人们现有的汉语词库,突出了时代特征,也为语言的翻译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途径。文章对如何准确高效的翻译现代网络词汇,增强网络词汇翻译的美感进行了探讨分析,阐释了网络词汇几种实用的翻译方法,并总结了网络词汇翻译与其它领域翻译的区别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准确理解原文,更要透过文字表面,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了解受众文化的特点,充分考虑广告语言的特殊性.利用常用的一些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段,把广告词语的个性(personality)表现出来,从而翻译出具有欣赏价值和市场效益的广告语言来。  相似文献   

6.
程红波 《考试周刊》2011,(91):29-3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英语和汉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它们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制约着人们对英汉词语的理解与翻译。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英汉词语的各自文化内涵,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0):94-95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历史最悠久的语言,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其中用来表示颜色的词语可以说真的丰富多彩、异彩纷呈。本文以颜色"Green"为例,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了"Green"在翻译实践中在不同情景下的各种翻译方法,对更好地了解关于各种颜色的翻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笔译)是写作,但是不自由的写作。译者须听从他者,即听从一个以词语形式存在的文本。翻译者基本的和首要的任务是破解语言符号。把握词语的意义,穿透言语的外壳,已进入翻译的程序,进而须追踪文字的精神,理解文本的意义。理解伴随着解释。在理解和解释中,陌生、僵死的东西转变成绝对亲近的和熟悉的东西,从而把对原文文本的理解转述为另一种语言,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亦即"应用"。但是"创造"不可以任意曲解原文所指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本,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翻译方法,不管采取何种手段,我们翻译的目的是尽量确切地使不懂原文的读者(或听者)了解原作的内容,而译者的任务是客观地反映原作,用合乎全民规范的译文语言把原作的内容再现出来。“了解文化差异,正确翻译英汉词语”一文从词语的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英汉词语在表达意义上的文化差异,并对涉及文化差异的词语的常用翻译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翻译     
《河北自学考试》2014,(6):74-74
专业解读 翻译是指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平日里我们所说的狭义的翻译,往往指语言的翻译。翻译是增强和促进持不同母语、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徐嘉璐  袁亦宁 《海外英语》2012,(17):162-164
语言作为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思维成果的方式存在着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双重特征。翻译活动需要在不同语族的语言之间或者同一语族的不同语言进行词语间的同义转换,然而不同语言之间的词语很少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翻译活动中的词义选择问题由此而生。如何恰当处理意义的模糊性和传达原文真实意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作者的思考。该文从文化巨著《红楼梦》的杨宪益汉英译文中的选取了部分例子,对于词义选择现象进行分类探讨,希望能够为译者在从事汉英翻译活动中的词义选择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英汉民族思维方式不同,导致英汉语言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初学者在进行英译汉时常常带有一股"翻译腔"。英语采用"营造学手法"造句,重形合,使用大量关系词;而汉语采用"编年史手法"造句,重意合,多用动词。从这三方面着眼,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略做比较,可以发现其差异所在,从而找出了一些英译汉的规律和技巧:转化结构,转换词性,重复词语。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从翻译的角度来说,翻译既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实质上,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所以,翻译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活动。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仅要做到语言意义上的等值,更重要的是再现原著的文化信息,做到文化意义上的等值。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文化意义上的等值比语言意义的等值更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语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多姿多彩,颜色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色彩词语表达形式及词义,对翻译也有很多影响.因此,在英汉互译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直接根据字面意思去翻译,而要从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理解更深一层的含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色彩词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色彩词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当前翻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见到如"IP卡"、"OPEC"、"WTO"等源语词语直接被拿来用在汉语语言当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给译者提出了一定挑战,另一方面又给翻译研究人员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董娟娟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85-86,89
指称词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其中,第三人称回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a)又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下指现象,这使他们之间存在可译性.但由于这两种语言自身存在的不同特点、不同文化及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下指在这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人们对其使用的倾向也不相同.本文试图分析英汉第三人称代词下指的不同点,并围绕这些不同点讨论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余思思 《文教资料》2006,(27):164-165
翻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对翻译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作用。语用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分析方法。指示词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本文介绍了指示词语的分类并对指示词语的翻译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认知结构想来应该是相通的,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看,很多词汇在使用中的词汇义,往往与其字面所体现出来的最初的词源义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但是这种词汇义与词源义之间的引申关系,往往在不同的语言之间有一定的相似甚至相同的引申路径。具体来说,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一些表示空间的词语,大多会引申出表示心理状态的词语,正在我们以前讨论过的"高兴"和"high"等词汇中已经有所体现。事实上,除了空间词汇可以向心理词汇引申之外,其他范畴的词汇也可以向  相似文献   

19.
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且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转换模式。文化传播又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词语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但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在交际中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有时,甚至引起误解。文化翻译的关键是看译者能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持充分的文化感知和文化创造力,做到文化上的"知情选择"。而在我国的翻译传统中,主体文化对翻译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同一个文本,其译文的可读性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不能只是文字上机械地一一对应,而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为了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译者必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下灵活适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障碍。本文通过翻译实例,阐述了译者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可以从回归语义层、转换语言形象、突破原文语言形式三方面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出忠实、流畅、自然的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