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文 《考试周刊》2011,(58):130-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人们对英语学习的深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英语歌曲也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英语歌曲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能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和接受所学知识。因此,英语歌曲已经成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把英语歌曲用于课堂教学,以歌曲促进学习.在娱乐中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它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知。语言中普遍存在隐喻的现象。隐喻不仅是体现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语言性工具,而且是人们形成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所以最能体现文化的差异。我们能从隐喻表达中学习到文化,同时只有学习目的语的语言文化才能理解隐喻,提高使用目的语交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特别是当前社会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离不开和周围的人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技能和语言技巧成为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语言教育也越来越受社会关注。所谓语言教育是指关于语言的教导行为和学习行为,它包括语言、语法、语汇、阅读、写作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作为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在接受语言学习最为关键的阶段就是幼儿阶段。因为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育的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孩子在这个阶段既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在逐渐的接触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的经历和问题的提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学习英语已成为中国人越来越多的自觉行为,可以说当今能掌握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校还有数量不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及时了解信息的交流和推动各项社会活动的进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我们要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努力提高社会语言技能,其中快速阅读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崔冬梅 《考试周刊》2010,(35):126-127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国语言教学的目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语言教学越来越注重交际教学,因此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习者也意识到把自主学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的能力"(Holec,1981)。  相似文献   

7.
人们普遍认为交际意愿是一个影响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因素。同时,语言学习倾向和语言学习的社会支持也会影响语言习得。文章以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交际意愿,社会支持和语言学习取向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二语习得的,并且给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对因特网不断增长的浓厚兴趣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意识到网络技术对英语学习的辅助作用。“不管语言学习者的背景是什么,包括他们的天资,语言习得机制,态度,以前的知识,以及过去接触过的语言和语言学习经历,他们的学习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所学语言的接触量和内容。”(Spolsky,1989:166)而网上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因此上网浏览给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英语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到成人学习者移动语言学习的需求,并试图通过构建合理的移动语言学习模式或学习平台、学习系统及学习软件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在设计环节,我们既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也可以探索符合国情及汉语特点的移动学习模式或学习平台。相信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计算、存储能力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满足我国成人语言学习需求的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0.
宋微 《华章》2011,(2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及外在因素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之所以觉得困难,正是由于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受到母语习惯负迁移的影响.本文从语法和文化两个层面简要分析这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为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指明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实践的完整性 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应分为两大类:输入和输出的实践,二者缺一不可,构成语言习得的统一体.根据认知理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语言学习看成为信息加工过程,即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input-processing-output)的过程,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要通过产出这一过程,才可以说是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才能够成就习得.”   ……  相似文献   

12.
化是一个极为广阔复杂.的系统,渗透到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今,人们对语言与化之间的关系基本达成共识:语言是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反映着特定的化,都有其深刻的化内涵。语言是学习化的重要工具。学习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其语言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学习中,篇章中词语的理解与把握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生在交际中所犯错误不仅来源于语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词汇。语言要素中的词汇,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而词汇学习又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学生对词的概念意义一般掌握得较好,但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由于受语境各种因素的制约,可能使词的意义发生某些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套语是社会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话语,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概念。本文所指的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般有固定表达模式的一些语句。套语多数有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含,在社会交往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当代西方修辞学界对套语的社会功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强调。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要学习汉语,由于外国人缺乏对汉语套语的实际知识,常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误解,因此,对套语做一些兼跨语言与文化的描写和分析,还是有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从克拉申提出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和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这对概念并加以区分以来,学术界一直在探讨两者的不同点,并试图通过比较,找出其中适合本民族、本国度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本文认为: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习得”和“学得”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学习有两个层次,部分可以习得,而另一部分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母语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语言学习过程中两个层次的观点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协商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部分,在语言教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协商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商学习理论日益受到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协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欲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协商学习理论的观点看,课堂是社会的一个单元,课堂存在于社会中,因此,协商学习理论是团队精神产生的基础。语言习得过程中如何应用协商学习理论。要理解何为协商学习、为何协商学习,以及协商学习的方式和如何组织协商学习。  相似文献   

17.
高娜 《课外阅读》2011,(10):182-183
听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方面,是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衡量人们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标志。听力是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首,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听更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然而听力又往往是学生们的薄弱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的进一步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广大师生越来越明显感到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更是我们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文章论述了一些被认为与语言教育尤其是多语教学实际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策略。尼日利亚这样一个多语言国家,其语言工程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情景以及较好的练习。这些方法可以用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设定在其他国家使用。本文还列举了许多可提升语言教育时效性的其他因素。现今世界对多语言教育政策的建立与实施已经转向多语言、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张杰  张亚红 《海外英语》2013,(9X):46-4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外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其重要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都是事半功倍的。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其中母语负迁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原因主要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已经养成了对本国语言的依赖性,再学习新的语言的时势必会受到原来的习惯的影响,在学习中解决新问题的处理上产生的消极影响及为负迁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生活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 ,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传递着大量信息。如股市行情、降雨概率、空气质量指数、利息与利率、彩票中奖率等 ,以准确、简明、抽象著称的数学语言正大踏步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数学语言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世界通用语言。初中阶段平面几何学习入门难 ,是一直困扰广大师生的一个问题 ,其症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能适应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 ,不理解几何语言的含义 ,看不懂图形 ,讲不清道理 ,从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