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据它们与反讽原型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反讽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反讽交际认知与理解理论假设的心理现实性,人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试图寻找实验数据佐证其语用认知心理过程,揭示其语用认知规律和语用认知特征,实验检测的内容包括反讽理解的能力、反讽理解的心理过程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反讽理解。结果显示,具备辨别非字面话语的一般认知能力是对反讽做出正确理解的必要基础,至于影响反讽理解的因素以及反讽理解的心理过程,目前没有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3.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言语反讽,突出了反语在塑造圆形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转喻不是一个认知域或认知框架中两个实体的相邻关系,而是反映两个以上认知域或框架之间的关系;转喻不只表示单纯的替代或指称,而是源始项对目的项的激活或凸显。反讽话语的理解推理过程,涉及连续、复杂的框架转换,而各种概念转喻在框架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喻ACONCEPT FOR ITS OPPOSITE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出现在反讽框架被凸显的关键位置,这与反讽表示对立的本质属性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5.
反讽是简.奥斯丁小说《傲慢与偏见》最显著的特征。言语反讽即反语主要体现在诙谐的人物对话中,它对人物性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回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反语,突出了反语在塑造扁平人物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反讽一直是垮学科研究的课题之一,而情景反讽作为反讽的一个重要类型,人们对它的认知研究却较少,本文结合文学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对情景反讽进行分类,并介绍了情景反讽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戏剧反讽的认知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以《哈姆雷特》中的戏剧反讽片段为语料对戏剧反讽的多重语境进行认知语用分析,来说明戏剧反讽的产生机制。通过关联理论对戏剧反讽的解读,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剧中人的意图、反讽的目的及效果。  相似文献   

8.
廖东红 《英语辅导》2011,(4):148-151,155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模拟反讽在文学文本《傲慢与偏见》中的认知动态演化过程,从宏观言语反讽和微观言语反讽两个层面分析语言形式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内部各具体语言行为所传达的作家创作故事过程中的每一个举动的意图,以及产生这种意图的动态运行机制和语用效果,以期更客观地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反讽具有的较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9.
探讨反讽暗示的作用及类别,归纳并评述了前人有关反讽暗示的主要研究。指出反讽暗示在与其他语境因素的配合下,对反讽话语的理解起到了提示和促进的作用。反讽暗示内容的研究成果对考察具体语言的反讽实例有着指导性意义,进而为跨文化的反讽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艺术中,反讽不再只是一种修辞形式,而是一种认知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世界观.本文由此入手,旨在通过比较分析鲁迅与卡夫卡小说中的反讽艺术特征,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1.
The study of irony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a study of a figure of speech. A lot of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figurative language. But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cognitive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of irony, especially in the interpretation process of irony.  相似文献   

12.
关联-适应框架下的反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是,现有的运用单一理论对反语解释的研究方法,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用把关联理论和适应论结合所得到的关联-适应模式来解释反语,可吸取两个理论各自的优点,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反语运用是人们受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运用的机理可以解释为:说话人说出反语是受意向支配的,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作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可推衍出反语的显性表述;反语听话人以反语的显性表述为基础,经过语境的过滤,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得到反语的隐性表述,识别出反语的对立性,最终推理出反语说话人的意向。  相似文献   

14.
反语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拟从言者的视角就言语反语的构建从构建动机、限制因素以及构建过程中的自洽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反语语用观与回应理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言语交际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言语反语已引起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早期语用学对反语的语用分析 ,继而探讨了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理论框架下提出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说明反语回应理论对反语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将讽喻视为一种装饰性的修辞手段,但认知语用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讽喻实质上是一种认知交际行为。本文尝试性地在认知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关联理论的框架中探索讽喻的本质及其发生和理解的过程,以期对这种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现象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