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是我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全伙界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鼓舞者、国际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和我们永别的一天——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转瞬他离开我们就是一年了。一九五四年的今天,我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在一起,将都要以极其沉痛的心情来向他致以深切的怀念与哀思。斯大林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他以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和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斯大林和列宁共同缔造的苏联共产党,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资本主义体系冲破了一个大缺口,从而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全世界人民胜利的局面。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承继了列宁的不朽事业,领导着苏联人民胜利地建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又正在从社会主义的建设胜利走向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在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外植树趣闻佳话。董奉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乐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的轻病患者种一株杏树,治好的重病患者种五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十万余株杏树,这就是被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此后,"杏林"成了中医界的代名词。文成公主思乡植树唐代文成公主将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唐代林业职官的设置、唐代的森林保护以及唐人的植树造林活动三方面叙述了唐代的林业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教学目的:在於使学生具体地认识中国和世界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特点,通过正确地分析和总结,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於使学生学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了然於它们和他们对於历史发展上的影响和作用,在於使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人类全部历史,是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从而理解只有劳动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翁。尤其重要的,在於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充分认识在悠久的中国古代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一方面向自然、向压迫者、向剥削统治者和侵略者进行坚苦卓绝的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方面对於文化艺术、科学发明的伟大贡献。充分认识在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中,祖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前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学历史专业的青年学生,过去虽然我也讲历史是阶级斗争史,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可是对阶级斗争,对劳动人民并不理解.由于自己从小生长在城市,长期脱离劳动和劳动人民,从思想感情上与劳动人民有很大的距离,就是对于同班的一些来自农村的同学,也认为他们"笨"、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国力强盛的文明国家。尤其在文学领域中出现了极其繁荣的景象。其中诗歌达到了高度的成熟,成为我国对建社会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繁荣既有外因更有内因。有必要从历史条件、社会基础、人民生活、文学传统等方面对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作一点探讨和研究。唐代诗歌繁荣的外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唐代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为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李唐王朝,王长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魏徵在旧籍整理、修史、编纂类书、著录书序方面工作的简要论述,分析了魏徵书的特点,肯定了魏徵对唐代图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并通过观察、认识、游戏、种植等活动,使幼儿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并懂得要爱护树木。活动一常识:介绍“植树节”目的:知道了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植树绿化的好处;了解老一辈革命家邓小平爷爷等对植树造林的关心和重视。准备:邮票、剪报:国家领导人植树的照片及绿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以及对劳动的准备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也影响到学生今后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笔者自1986年起在朝鲜工作学习了四年,亲眼看到了朝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实践,并把它作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有力措施,已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创始人是北宋时一位普通的劳动者毕升.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蔑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无数劳动人民出身的对科技进步有卓越贡献的人物,都被统治阶级埋没了,如毕升的生平事迹,除当时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仅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布衣」之外,其他一切都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1.
植树绿化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对植树造林都很重视,除规定植树节外,还形成别开生面的植树风俗.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旗手。"他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民主事业与教育事业,他在教育方面对人民的贡献尤为巨大与不可磨灭"。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是他在教育实践中的重大创造和他一生对教育事业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代前后期用林活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唐前期,人们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同时又有一些用林活动。唐后期,人们植树护林较少,而用林、毁林情况较为严重。正因用林、毁林活动频繁,其后果也是很严重:导致全国森林分布的不平衡,即南多北少;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且出现不平衡性,即南少北多;森林分布的不平衡造成各地环境质量出现差异,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把一个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按劳分配,不劳动者不得食",把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金钱多寡和职位高低作标准,而是以劳动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作标准。社会主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一定要有共产主义理想,有为人民、为祖国、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的决心和才能,以及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劳动观点,甚至厌恶劳动,缺乏艰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入了第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后,又从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统一的国家。国家的統一,在历史上是影响社会經济发展的重大事情。因为有了国家的統一,才有可能出现和平和相对安定的局面;劳动人民才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环境中,从事各种生产劳动,使生产力不断地得到发展。宋代中国生产技术的发展,就是在国家統一的局面之下,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上进行了辛勤的努力,各地区的生产經驗逐漸取得了交流,从而在唐代的生产力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诗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末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炀帝腐败凶残的政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开创了唐代经济繁荣、国力鼎盛的文化发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佛经翻译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历经了兴衰成败。涌现了大批的翻译家,为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唐代的著名翻译家玄奘法师的翻译思想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重在学习立场、观点和方法郑杭生毛泽东主席是最伟大的历史巨人,毛泽东思想是最丰富的思想宝库。毛泽东主席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历史,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科学事业特别是社会科学事业,都作出了有深远意义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的旗帜,就...  相似文献   

19.
最初在道路两旁植树,是作为里程标志。道路植树制度始于周代,河南省洛阳市是最早实行这种制度的城市。当时规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树。到了秦代,洛阳市的东方、东北方、西方的车马大道上,每隔三丈就有一棵松树。汉代,道路两旁普遍栽种梧桐、梓树。隋代,隋炀帝在开凿洛阳至扬州的大运河时,在运河沿岸种了两千余里的榆树、柳树。元代规定,凡“非理砍伐”路旁树木者,要“依法治罪”。道路植树制度就这样沿袭下来了。古代许多关于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至今仍广为流传。生子育树古代有些地方有为婴儿植树的习俗,要给每个婴儿栽20棵树。现在贵州…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激发审美动机──感受阶段 1.创设情境。教师按下录音机的放音键,播放《百鸟争鸣》的轻音乐。与此同时,用投影仪映出树林画面,接着教师用轻柔的声音概述植树的意义:“同学们,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环境是因为有了枝繁叶茂的树林。因此每年的阳春三月,人们就开始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而且我国还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2.重唤感受。教师说:“上周学校组织大家开展了植树活动。谁能用二至三句话有感情地说出植树时的情景和感受。” 生:“那天上午,天气特别暖和,我们排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