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以牛顿力学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经典科学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和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的“复杂科学”被称为近代三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三次科学革命的理论思想给学校德育工作颇多启示:经典科学强调事物之间的线性决定,从而造成了德育实践中的认知反差,使学校德育工作无所适从,在人的培养中,忽视了人的非理性因素;量子科学则体现了教育者的合理“期待”作用,给学校德育以宽容的发展空间;复杂科学所蕴涵着的则是强调学校德育应从整体性入手,抓住偶然性因素,用耗散结构理论给学棱德育以宏观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辛亥革命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形势。科学传播的途径进一步扩大 ,传播的内容更为丰富 ,传播的主动权已经从过去的外国传教士转入中国知识分子手中。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国人科学理念的更新与进步 ,发出了“科学救国”的时代强音。辛亥革命时期的科学传播不仅为仁人志士批判封建迷信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国人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科学思想启蒙 ,而且为革命派开展的反清斗争造了舆论 ,为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与民主”口号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一方面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的总和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大学课程内容不可能无限增加,如何解决无限的知识增长与有限的大学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在当今社会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三次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革命到现代科技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现代科学革命可以概括为两次思想大革命,一次是从素朴自然观到以机械自然观为核心的“经典的”抽象科学理论的提升,一次是从机械自然观到现代科学思维的提升。科学革命是由新发现引起的,但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革命都与对新经验事实的新理论解释相联系,这意味着要摧毁旧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因此,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发生了某些重大的变化,开始在社会上起着非常重大而特殊的作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现代科技革命,其实质是:科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转化成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从而对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  相似文献   

8.
本分析了从十六世纪到现在的三次科学革命的概况,论述了其发生和发展的科学范式,认为即将发生第四次科学革命,并对第四次科学革命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小学德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长期以来,我们制定了统一的德育大纲,重视对德育内部规律的研究,重视对西方道德理论的引进与借鉴,开设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历史地分析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之所以在西欧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近代科学研究活动的社会制度化,二是若干有利于近代科学认知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形成。前者导致科学事业的繁荣,后者决定了科学革命的发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人与自然、自我、社会、今人、古人的心灵对话。阅读,从根本上而言,是读者心灵与文本的交流与碰撞,它使僵死的文本变成生命之流、文化的血脉。然而,现阶段的阅读教学存在众多忽视阅读真正价值与本来意义的现象。在任务型教学的扭曲下,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霸占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意识也随之失落。教师机械的教学安排,将阅读弱化成知识的简单传输,忽略了学生心灵的参与,这样既降低了阅读的境界、格调,也淡化了学生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笔者认为学生应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伟大进步,是一座新的里程碑。然而,素质教育在推行的过程中与现实之间的差矩越来越大,一些人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种种改革措施,但收效甚微。既然如此,素质教育还能实施下去吗?让我们从后现代的角度来思索一下这些问题,可以看到它对素质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化发轫于地主阶级开明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由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怀着"自强""求富"的美好愿望,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机器生产和军事装备为中心的自救运动。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使得中国近代化与西方列强近代化相比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承担近代化任务主体不同;二是与学习西方列强同步进行;三是创办近代工业顺序不同;四是创办近代工业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系统的基石。其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三次转向。第一次是从完全理性的逻辑主义到不完全理性的历史主义的转向;第二次是从只关心理论假说解释、预测功能的工具主义向关心假说内容和指称的实在论的转向;第三是从只关心个体自利性和单独个体决策的主体性向关心交往理性、交互影响的主体中间性的转向。目前结合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的前沿进展和全球经济活动现实,对“经济人”假说进行调整、修改和丰富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审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了,今天之所以老调重弹,是想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视角来反思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以求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增强把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合起来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起源论将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起源狭窄化了。科学革命的发生主要是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制度变迁的产物:扩张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科学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初始动力和继动力;绝对主义的政权为科学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创新环境和制度保障;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创新的主体,也使实验与科学的结合成为可能。曾经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取得过杰出成就的东方民族,并非由于其文化传统上的先天不足而成为科学革命道路上的落伍者,而是由于缺乏激发、保护、诱导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因此,只有从改造政治、经济的制度体系和社会结构入手、创造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创新主体,才能够推动科技发展和整体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第一次革命。在十九世纪以霍尔(1859年)、丹纳(1873年)、徐士(1885年)等人提出和创立了地槽和地台的概念。这个学说是将地壳划分为“地槽”和“地台”等构造单元,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划分和对比大陆地壳的构造单元的空间展布型式及时间演化规律,进而总结地壳(大陆)的形成和演化。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一种最高的善.教育改革应致力于增进社会的福祉,增进所有人的幸福.教育改革的幸福指标是教育公平,这是由于人们的幸福感源自相互之间的比较.教育改革中的公平包括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附带结果的合理分担.一方面,教育改革应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增进社会的总体幸福感;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成为人们的常识.数学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等等.高中新课程标准从人类文化的层面定位高中数学课程,旨在强化数学文化的修养,而数学文化的修养往往比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身在深层次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情绪智力是多元智力取向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智力理论,是对传统智力观念的挑战和扩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重视的热点问题。但情绪智力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一些疑惑。深入探讨情绪智力的历史、理论、测量及评价等方面问题,从多种角度审视和剖析情绪智力的实质,能够更加清晰理解情绪智力理论,为未来教育实践提供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