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调查吉林省地方理工科院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用西方逻辑学思想来研究墨学,提出墨家著作里也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这种用<墨辩>里的一些概念来比附西方逻辑学理论的做法与梁启超的文化现有关.这种研究的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其消极影响在于不利于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影响着当今一些学者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南戏体制从宋元到明中叶,逐渐发生变化并趋于整饬。今人依据常见的元明南戏(传奇)剧本,以为从元代开始,南戏开场形式已经十分简练扼要,一概由末念诵一至二首词,这是一个误解。只是到了万历时期,文人创作讲求文采格律,才固定为简要的一词或二词形式。从南戏到传奇剧本,逐步走向分"出",开始时"折""出""节""套"皆用,宣德年间正式分"出",嘉靖年间开始列"出""目",万历以后趋于规整。  相似文献   

4.
解释了"齐家"一词中"家"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左"右倾错误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坚决反对"左"右倾错误,充分认识"左"右倾错误的根源、本质及危害,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推进"两课”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的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布岱人是壮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中国山水画透视法则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山水画"六远法"透视法则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渔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渔是生活于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具有一定反传统性的文人,其男女"同情”、贞节随性、"才无牝牡”等妇女观,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男尊女卑、从一而终、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闺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作为封建文人,其妇女观又有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戴震提出的“二气”说(本受之气、所资以养者之气)是他在本体论上超越前贤关于气论的独特创获,此论不仅深化了传统气化流行的宇宙观,而且使其新伦理思想获得了坚实的形上理论的支持。由本体论上“二气”的辩证统一关系到伦理观上理与欲、自然与必然、内与外等完美结合,再到认识论上凸显联结“二气”的“智”,体现了戴震哲学思想的严密性和整体美。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学创作论的"通变"观与他的文学发展论的"通变"观密切相关,又不尽相同。由"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熔铸而成的辩证和解的"通变"观,显示了刘勰对文学创作必然涉及的客观与主观、理智与情感、"他律"与"自律"等矛盾悖结而又统一和解的辩证关系的体认。重新考量这个命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实践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杜威的“教育目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作品历来存有争议,其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更是如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一是指教育没有终结;二是指教育这个术语,本身没有目的;三是指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杜威的"教育有目的",一是指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二是指教育过程中存在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朱熹在《诗集传》中将《郑风》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 ,但从内容上看 ,这部份诗并无“淫奔”迹象。朱熹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的“郑声淫” ,但孔子的原意不是指“郑声”的淫荡 ,而是指郑国音乐细而高的特点 ,“淫”字不是内容上的淫秽 ,而是就音乐形式不合传统“雅乐”的标准而言。“郑诗淫”之说实质上表现了身为理学家、文学家的朱熹在研究《诗经》时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克服“确定论两难困境”是西方科学文化向新的历史形态嬗变的重大课题。普利高津在《确定性的终结》一书中依据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给这个课题以新的阐述,提出许多深刻的辩证思想。但断言确定性“终结”了是没有根据的,非科学的。正确的提法是“确定性的破缺”;客观世界存在确定性,但它是破缺的,因为同时还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贞节问题在后五四时期仍然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五四时期严峻的社会现实批判逐渐让位于后五四时期深入的历史追溯与理论探讨.潘光旦的贡献在于结合西方优生学、性心理学的视角与知识,阐释了传统贞节观背后蕴涵的重视子嗣的性道德观念;改造了传统禁欲的"守节"观念,使之与霭理士中庸克己的人文主义性道德观相一致;将中西学术中关于性道德的健康成分加以融合,为创造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性道德观念提交了一份答卷.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证伪主义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波普尔“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他的逼真性陈述定义、对于真理的度量方法,以及部分学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评价,最后分析对波普尔逼真性真理观的四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都把他的绝对统治权说成是他拥有“权威”的结果。为了宣扬这一统治理念,他利用罗马传统的庇护系统使文学创作服务于他的政治宣传。维吉尔和他的《埃涅阿斯纪》是奥古斯都庇护制和他宣称的“权威”统治的产物。在埃涅阿斯传奇中,维吉尔颂扬了罗马社会尊敬的美德:虔敬(pietas)和权威(auctoritas),它们正是奥古斯都试图传递的他的“权威”统治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海子后期长诗创作一改前期温情脉脉的叙述方式,让位于表现冲突、暴戾与雄强。他借助象征着毁灭之力与光明的“火”、变形后的“水”以及有着拯救之力的至高无上的“王”这些独立又相联的意象,营造出一个溶入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太阳”意象系列,使其诗风格变得丰富多彩,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黄世仲享有“革命派小说大家”之誉,他的成名作历史小说《洪秀全演义》,其一,以史料记载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原型”,以“合情理”为基础,以“感觉力之宏大”为宗旨,具有小说的“演事”特性,其二,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诗”型叙事文本,在叙事方式上,既继承了中国典型小说“讲史”之长,也表现了“写人”的性格发展和传奇色彩,运用了多人并进的“集束式”艺术结构,其三,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虚实相间,即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法,作者“写人”有两个特点:改变传统小说的“脸谱化”倾向;写出了人物性格变化发展的轨迹,这是与许多晚清小说的最大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