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胜昆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3):29-31,64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2.
孟胜昆 《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29-31,64
学界普遍认为认知诗学没有阐释力,只是对"文学阅读过程的解释说明"。文章通过查看认知诗学与后结构主义诗学的渊源关系,发现认知诗学家们借鉴了卡勒的诗学观,却忽略了卡勒在诗学阐释方面的独到见解。认知诗学将阐释的概念置入一个更为宽广的心理框架,通过主体经验将文本与世界相关联起来,成为一种语境化的诗学和独特的阐释理论,而不只是一种阅读理论。对照卡勒提出的"文学能力",不难发现,认知诗学家关注的只是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而非文学能力,这使得认知诗学的理论建设缺少一个文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3.
何旻泽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8):63+83
20世纪中叶兴起的新一种文学分析方法——认知诗学,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将认知诗学这种文学分析方法运用到各个文本当中.但由于该方法是用科学认知来分析,避免不了过于客观而忽略其他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歌《月夜》通过时空视点的建构与转移,使读者与诗中人物近距离接触;采用内视点的叙述角度,借助观察者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闺房思妇的人物刻画,体现了诗人男性潜在意识和对国家的忧患意识.诗歌视点的交错运用及角度转换对理解整个诗篇起到了轴心性作用,奠定了整首诗歌的语言基础和感情基调,揭示出深层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5.
认知诗学探讨了文学研究与语言心智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灰色调》生动地描绘了曾经的有情人在池塘边徘徊并哀叹爱情的逝去的场景。本文运用图形—背景、概念隐喻、概念整合等认知诗学理论来解读《灰色调》,从而深入探究诗人面对爱情逝去时的思维状态,并剖析其所抒发的种种情感。这一研究视角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认知视野,进一步拓展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6.
认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也必然有认知心理的运作。现阶段许多语言学家开始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来探析语篇的连贯性。在理解语篇的时候,不仅要理解语篇的外在形式,还要有效地开展心理认知活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和预设内容等进行深层的解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中的缺省预设和原型理论在解读语篇连贯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证实了从心理认知角度来研究语篇连贯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应当为解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提供普遍的学理基础,比较诗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总体文学的基本规律.认知诗学立足于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具备构建世界性的文学理论的先天条件.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浪漫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探索比较诗学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义学是George Lakoff首倡的认知语言理论。认知语义学家越来越多地将他们的研究拓展到语篇层面,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和理论。基于Lakoff的体验哲学和理想认知模型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创见——原型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运用语篇动态分析方法,提出应从"认知世界"(包括ICM和背景知识)的视角去分析语篇的连贯,同时结合认知语义学分析词句层面的几种基本认知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激活、凸显、原型、搭桥,关联等)来分析语篇连贯性,提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探析语篇连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英语教学来说,词汇教学既是核心又是难点.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先决条件.本文将借助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原型理论和隐喻概念来探讨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又有相互联系的意义.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我们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秦宏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19(4):49-50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12.
在《夜宿寒山寺》这首诗中,视点使用占领了重要位置,诗人通过时空视点的变换展现了自然有序的时空图景,通过观念视点的移动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知觉视点和叙事视点的交叉运用展现了隐喻蕴含的丰富涵义。从认知诗学解读诗歌视点使读者全景式与诗人对话,实现心理认知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3.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6,(34):87-88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词汇量则是英语学习者阅读和表达的前提,认知语言学作为认知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认知科学和体验哲学为理论背景,综合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形成的专门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原型范畴理论,隐喻模式等对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李天鹏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63-67
"比德"说是中国古典诗学范畴,自古以来都被放入美学、文学、修辞学的视角下进行研究。运用认知诗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心理空间映射理论重读"比德"说,以发现"比德"说发生的认知机制:"比德"说通过两个输入空间通过组合、完善、扩展建构了层创结构,以此产生审美效果;通过主体的映射功能,把始源域与目标域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隐喻的发生机制。在认知诗学的立场来看,"比德"说不是古人关于自然美的一种观点,而是古人认识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国古人通过自然山水世界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15.
黄蘋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7(4):43-45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思路,阐述基本范畴词汇、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一词多义的教学,指出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之下进行词汇教学能为学生带来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发展时间短暂,认知诗学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还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分歧与含混,概括为三个主要问题,即:认知诗学是一门学科、一种文学理论体系或者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认知诗学的目的是对文学作出某种新的解释新的发现,还是仅仅对已有结论作出新的解释?如何实现认知诗学的本土化?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学科理论方面的多元性、多样...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诗学主要是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来研究文学作品,它从人类的心理认知过程出发,分析文学作品的写作艺术,其主要理论包括:图形背景理论、原型理论、认知指示理论、认知语法理论、脚本/图示理论、心理空间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等。本文试图借用认知诗学的研究理论探讨科技产品广告语中的情感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诗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文学相结合产生的一门学科。它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并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成为文学理论的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系统介绍了认知诗学的起源、发展、主要理论成就,并指出了现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认知诗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1):14-16
认知诗学主要研究文学与认知的关系,重在从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认知诗学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本、语境、环境描写作用和文本传达的知识与信仰。本文从认知诗学视角下,对杜甫诗歌进行图形/背景分析。杜甫将普通的图形与普通的背景有机结合,诗歌中贴切的形容词与适宜的动词的使用,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图形/背景的结合使诗歌中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唐朝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杜甫诗歌,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杜甫本人崇高的人格和充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诗学主张在体验认知的基础上识解诗中的心理意象和整体意境,强调阅读认知的体验性、突显性和整体性。就《沁园春·雪》的革命意象英译而言,体验性有助于从诗人的革命生活和译语读者的文化生活定位译语表达的革命基调;突显性有助于通过认知焦点寻根溯源识解语词蕴含的革命意蕴;整体性有助于立足革命情志理解、赏析,甚至架构多意象的整体意境,找到准确的译语表达,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