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州孔望山摩崖石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关于它的凿刻时间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有东汉说、三国至魏晋说、唐代说等。关于石刻的题材问题,除了个别图像的归属还存有疑问外,学术界基本认同这是一处包含世俗道教内容的佛教石刻。  相似文献   

2.
孔望山摩崖造像研究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和考证了孔望山摩崖造像 ,确认三大主尊为老子、孔子和东王公 ,并此造像地是仙佛祠祀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连云港孔望山》调查报告的研究,分析孔望山摩崖造像内容的性质、摩崖造像中道教内容的图像学意义以及造像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并指出孔望山研究成果对今后从事早期佛教、道教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东汉晚期的孔望山摩崖石刻中的吹奏乐图像是研究我国上古时期吹奏乐器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从我国上古时期吹奏乐器的产生发展过程看,孔望山石刻中的吹奏乐器在我国吹奏乐器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莫高窟新发现摩崖石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高窟第332窟的圣历碑及第61窟元代的六字真言碑是建宏历史上的重要碑铭,碑的石质是灰黄刘波色的沙岩。莫高窟附近五个墩新近发现的摩崖石刻,有上元及垂拱年号,该处摩崖的石质与上述石碑的石质相同,上元几字的书法与刻工都很有水平,应是镌刻高手所为。推测此处摩岩是莫高窟部分碑石的产地,而且沿用的时间很长。是与石窟建窟历史有关的遗址之一,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武夷山素有“道南理窟”、“闽邦邹鲁”之称,是朱子学的发祥地和宋明理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遍布干碧水丹山之间的哲理刻词,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朱子理学深厚的文化内涵。结合武夷山的摩崖石刻,对假座武夷山的武夷学院的校园石刻予以诠释,揭示其深刻的理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滁州琅琊山有琅琊寺,琅琊寺始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宝应寺。在今琅琊寺无梁殿东侧尚存六方唐代摩崖题刻,尤为珍贵。题刻涉及滁州刺史李幼卿、赵元阳,滁州乡贡进士卢弘宣,以及皇甫曾、柳遂、刘约、钱可复、周况等人,在释文的基础上,对上述人物、景物与滁州的关系进行考证,可以窥见唐后期滁州的侧影。  相似文献   

8.
因黄庭坚绿荫轩题记而得名的绿荫轩摩崖石刻借乌江江岸山石之绝,融多种内容于一体,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研究黄庭坚谪黔时期思想变化及黔州历史、乌江水文的珍贵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9.
千山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较为丰富地体现了千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官员和文人在千山的游历情况。本文对所选取的千山明清时期十二品摩崖石刻的内涵、作者进行了相关考述。  相似文献   

10.
孔望山东汉摩崖画象石刻,被人们赞誉为“神州第一窟”。“窟”指的是“石窟寺”,简称“石窟”,系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就山崖开凿而成。孔望山在连云港市南约五公里处,山势峻峭,为云台山向西南延伸而成。相传孔丘周游列国时,乘舟从海上南下,曾登临此山以观东海,山由此而得名。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勒石朐县(今连云港市海州),以为国门,即是此处。这里兼有山海之胜,风景壮丽,曾引不少文人墨客,东游至此,留下许多诗篇和勒石。历经唐宋元明清诸代,孔望山上寺庙林立,成为古海州的佛教圣地,称“七十一福地”。  相似文献   

11.
《保山碑刻》汇集了保山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多年劳动的心血和汗水,以实证展示了保山的历史文化。该书与以往的碑刻类书稿相比,更重视了碑刻面貌、历史面貌、文体格式的全面性和述评、编排的精警性。无论在内容选择或形式编排上,都有较大的突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对史学研究还是碑刻书法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文化界大力推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刻有两组宋代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山石窟和妙高山石窟。从两组造像题材和毫光来看,与多数取经图在图像表现上具有相似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特点。两组造像表现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场景,对于了解取经图在石窟中的流变、《西游记》成书之前的情况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湘南民间石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形成环境.因其艺术特色鲜明,且数量多,分布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从湘南民间石雕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和艺术手法、内容入手,通过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研究,探析湘南民间石雕的艺术特征、内涵,揭示其文化价值,对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传承,弘扬地方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天岩,作为赣南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造像群,对于研究宋代以来宗教、世俗生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天岩摩崖石刻造像题记作为人文景观,是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具备重要的文献价值。自有宋以来,通天岩人文荟萃,旅虔或游历者不可胜数,他们在通天岩或饮酒赋诗,或吟哦题记,构成了重要的文化品格。就宋代以来通天岩摩崖题记进行校勘考证,并实地考察,标明摩崖石刻题记具体位置,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此基础上,对通天岩摩崖题记背后的文化现象作出分析研究,探明"禅隐文化"向"阳明文化"的转变与互通之径,兼及书风丕变,以时代的广角析理,以期相对全面地阐释近千年来通天岩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起源和发展情况以及根据生态地理分布的类型介绍,展示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种类丰富,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通过对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的研究现状分析,探讨海南古代摩崖石刻研究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数码创造者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码"并不是通过一次发明就定形的,它的形成有一个逐步演变的历史过程。首先,这套数码应源于古中国人创立的准十进位值制名称数码和十进位值制算筹数码,接着,古印度人在传播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它进行了再创造,最后它的定形和被广泛接受也不能排斥古阿拉伯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宋金杂剧上承唐戏传统,下开元明清戏曲高潮,是公元10世纪中叶到13世纪后期宋、辽、金统治下的戏剧代表形式。宋金时期的戏曲砖雕文物数量很多,尤以平阳戏剧圈出土的戏曲砖雕文物最为典型。通过分析这些砖雕的内容、特点及其繁盛的原因,可以间接地了解当时戏曲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五代石刻真实反映了五代时期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内容,是极其宝贵的文献资料。然而其中部分词语疑难晦涩,给阅读和梳理文献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进而严重影响对文献材料的深入研究。通过对五代石刻文献中的十二个生僻词语进行考释,考辨文字异体,探究词语结构,厘清词语释义,举证文献用例,并进一步考察词语变体形式及相关词条,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同时结合《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进行查检,以期为将来的词条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泽州县白洋泉河两岸摩崖造像由于地处偏僻,鲜为人知。对此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探讨,为研究晋城地区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佛教艺术等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岭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简阳市安乐乡天才村,现存造像18龛,题材主要有观经变、僧伽变、千手观音、千佛、天尊说法、释迦说法、佛道合龛等。据龛窟形制、题记及造像题材、风格等判断,长岭山摩崖造像始凿于盛唐,中唐最盛,延续至晚唐五代,受川西仁寿等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