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2.
《新闻前哨》出版发行第100期了。 1988年11月,在新闻改革不断深化的浪潮中,《新闻前哨》问世。正如创刊词所说;“创办《新闻前哨》,是湖北日报社和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北省新闻学会为湖北新闻建设所作的一份智力投资。” 15年来,《新闻前哨》秉承创刊宗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杂志由季刊、双月刊发展为月刊,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已成为传媒工  相似文献   

3.
从新闻的定义“对新近发生事件的及时报道”来看,新闻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讲故事。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提倡把讲故事的技巧融进新闻教学当中。在新闻实践中,许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讲故事的写作技巧,使新闻作品更加吸引读者,达到迅速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张建华 《新闻传播》2005,(11):31-32
近年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新闻媒体纷纷打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这当中,社会新闻不自觉地充当了“做文章”的牺牲品,自觉不自觉地刮起了一股低俗、庸俗之风。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都把“地方特色”作为新闻改革的主要课题,想办出自己的特点来。地方小报的地方特色,不仅指新闻,也包括评论。评论的“地方味”越浓,对本地各项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地方小报的评论,如何写出地方的特点?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首先,面向本地实际说话,有选择有重点地宣传中央精神。比如,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机遇——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仿佛以它那“看不见的手”,正召唤着当代新闻工作者力求用全新的观念和素材、全新的角度和技巧,为读者奉献出一幅幅充满时代气息的经济生活新画卷。随之,它也必将推进晚报经济新闻的改革与创新,使我们在探索晚报经济新闻社会化的可操作性的道路上,从必然王国一步一步地逼近自由王国。为更自觉、更有特色地在晚报新闻版上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报道,我们特别需要学习和掌握晚报老前辈留下的宝贵财富,突出经济新闻的社会化,并熟悉与运用社会化经济新闻的“十八般武艺”。  相似文献   

7.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求异思维,从而开拓了解决难题的新路子。在新闻实践中,记者也常常会运用求异思维,使一些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报道顿时“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独有的新  相似文献   

9.
阮海儿的体会文章《称砣虽小压千斤》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当晚报记者,常写“豆腐干”新闻,从写大一点文章到写“豆腐干”,曾几度脸红,怕被人家骂“没出息”。可是几年下来,骂声没听多少,对《扬子晚报》的赞扬声倒听了不少,其中也包括读者对“豆腐干”新闻的好评。渐渐地,不但不脸红,反而越写越觉得有滋有味,越  相似文献   

10.
“真”——这是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最低的、起码的要求,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新闻改革”。我们有些新闻媒介过去出现过的以至现在仍在出现的虚假报道,那是连“新闻”二字(哪怕是最落后的最原始的新闻)也不够格的东西。这东西只配称作“谎言”。强调“真”充其量也只是恢复新闻的本来面目而已。“短”——这不过是对某一种篇幅形式的强调,甚至连形式的改革也谈不上。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过去,新闻界之所以片面而绝对化地强调“短”,以至给“短”戴上“改革”  相似文献   

11.
“走转改”是新闻战线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新闻报道“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的桥梁、下情上达的通道,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切切实实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本是个老话题,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许多媒体工作者对新闻工作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认识不足,或者日渐淡漠,也没有在实践中去自觉地践行.从根本上说,是缺乏对“群众路线是媒体生命线”这一论断的深刻体察.  相似文献   

12.
如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已经作了明确要求。概括地讲,就是要“从工作需要出发,注重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使新闻报道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自觉支持新闻媒体改进报道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新闻媒体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尊重新闻规律,按新闻规律办事,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勇于创新,努力做到“三贴近”,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许多报纸都把“地方特色”作为新闻改革的主要课题,想办出自己的特点来。地方小报的地方特色,不仅指新闻,也包括评论。评论的“地方味”越浓,对本地各项工作的指导性就越强。地方小报的评论,如何写出地方的特点?我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且是生活本身的真实。它不同于文艺,文艺也讲究真实,但它是对生活的概括,是艺术的真实,播音工作恰恰是这种“生活真实”的直接体现者。因此,播音员在对这种“生活真实”的整个播出过程中,应该是自觉地处于一种对新闻事实的客观陈述和转述状态,来不得半点作戏或“表演”或“借助表演元素”进行“非角色表演”,因此,邱汉初同志在《播音改革断想》(《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89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表演”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要准确,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也需要“模糊”,似乎不可思议。其实,准确和模糊并不矛盾,有时采用模糊语言更能准确地表达事物。因此,我们在讲新闻语言时,不仅不要回避这一问题,而且应该对它加以研究。实际上,不管自觉或不自觉,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中早已被广泛运用。远的不说,就拿毛主席写的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篇报道来说吧,全文只有200多字,文中就有“大约30万人”、“20日午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劲步伐,“经济”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是最易于渗透到家庭里的最活跃的细胞。经济生活和市场领域内发生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新人物,每每成为公众议论最多、关切度最大的话题。新闻媒体顺应时代潮流,纷纷增加经济新闻的份量,加大经济新闻的改革力度,自觉不自觉地以此作为争取读者(观众、听众)、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经济新闻已成为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主角。 我们党历来重视“政治家办报”,强调新闻媒体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广大新闻从业者时…  相似文献   

19.
浅议近年我国假新闻的发展趋势及新闻职业精神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华 《新闻界》2008,(5):56-57
比较近几年的假新可以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假新闻之风越演越烈,不但数量增、媒介增多,而且故意失实也增多。究其原因在于把新闻当作一般信息传播,完全忽视了新闻的本源观,这是新闻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童鹏 《青年记者》2002,(10):27-27
在地市级以下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往往把自己定位为“小记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局限于“一城一地”的报道,很少从全省、全国的大局考虑问题。总认为,小地方不出好新闻。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地市级新闻单位宣传报道的地域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小,在采写新闻中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正因为面窄点少,记者对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有吃透“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