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辩证分析了八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和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八婺地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存在较好的共生关系。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共生单元的能量生成与供给;生成运行高效的共生机制;构筑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理想模式;培育融合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后服务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推进。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共生理论研究视角分析体育课后服务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及共生界面,致力于实现体育课后服务的规范化、高效化、系统化发展。研究发现:共生单元理念偏离,主体能动发展不足;共生模式联动低效,部门协作互动不足;共生环境支撑不足,制度保障建立不全;共生界面传导受阻,资源要素流动不畅。提出应强化共生单元理念,建立体育课后服务理念融合共生机制;构建高效共生模式,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利益联动共生机制;营造正向共生环境,建立体育课后服务多元保障共生机制;打造一体化共生界面,建立体育课后服务资源整合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仝伟 《四川体育科学》2014,(3):141-143,149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系统.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分别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生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还处于偏利共生模式阶段,互惠共生是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的理想共生模式.需从弱化场域边界,增强共生单元关联度;树立共同理念,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健全残健融合共生体制,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多元共生界面等方面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残健融合共生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是惠及中国公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指引下,如何科学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健身需求是体育健身服务供给主体亟需解决的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SWOT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模式进行研究。旨在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完善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模式,促进多元供给模式构建,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5.
运用共生理论对职业体育这一文化形态进行审视,研究认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困境在于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长效经营机制未形成;俱乐部间的“共赢”理念缺失;职业体育运营中的官办不分;政策缺位、职业体育市场形同虚设等方面。应对策略:从内在上优化共生单元;从结构上优化共生模式;从内容优化共生环境;从实质上优化共生界面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生理论的职业体育联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对职业体育联盟进行分析.指出:均衡发展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单元的稳定之源;互惠共生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模式的最优选择;依法规范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环境的应然要求;市场导向是职业体育联盟共生界面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社团联盟是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并发展,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外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运用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四因素构建高校体育社团联盟并提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演绎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指导,以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系统的3个要素:共生单元是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基础;共生模式是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交互方式;共生环境是影响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外部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农村社区体育共生发展的目标和共生发展的4个机制:体育与健康需求培养机制、体育资源共享机制、体育运动意识培养机制、体育组织建设机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共生理论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为解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种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对陕北传统体育发展的依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陕北传统体育与岁时节日、宗教、宗族、健身娱乐等多元共生,是陕北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社会变迁冲击着传统体育共生关系的主体构成、资源相对优势以及共生约束条件。旨在为陕北传统体育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旅游业的兴盛,“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旅游+体育”模式在很多城市被开发与运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狮”文化城市品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保护、海峡两岸民俗体育传承、滨海本土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等方面,探究独具滨海特色的石狮市多元多层次的体育主题文化体系的打造路径。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强化并延伸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链,为滨海城市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成绵乐”高铁沿线城市构建体育旅游产业带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出发,采取以点带轴、点轴联动,市场主导、主体多元的模式,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成德绵眉乐”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议:通过思想引领,凝聚协同发展合力;规划支撑,优化区域协同空间;创新驱动,助推产业协同发展;制度保障,建立依法协同机制等措施.结论:通过积聚成绵乐高铁沿线各城市优势,形成体育旅游产业带已成必然,尤其在当前利好形势下,既能推动体育休闲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又能促使成德绵眉乐城市经济的整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促使民俗体育在产业融合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健康有序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将民俗体育的功能和角色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民俗体育的环境为起点,经过分析将民俗体育在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为国家政治形象提升的辅助者、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者、乡村环境治理的促进者、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同时,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对其功能进行了调适,路径为:助力改善民生,提升国家政治形象;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均衡城乡经济发展;倡导和谐共生,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4.
欧洲足球冠军联盟发展的共生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方式.运用文献资料法、共生界面分析方法,对欧洲冠军联赛及其产业链的共生要素进行了原理性的解析.分析认为:欧洲冠军联赛作为一个系统可以采用共生分析,共生单元选择是欧洲冠军联盟共生体形成的基本物质条件,欧洲冠军联赛共生模式组合直接反映共生体的稳定与发展同步性,共生环境是欧洲冠军联赛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称性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模式是欧洲足球联盟共生单元多赢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策略对促进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协同进步具有极大的意义,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二次腾飞起着决定性作用。提出建立大冰雪的观念,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兼备各方利益减少内耗,形成多种经济成份融合的利益化经营产业集团;构建体验式生态化体育旅游模式;打造冰雪体育旅游的世界文化品牌三大开发策略,明确我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路线,以期达到冰雪旅游业高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存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从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发展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多元主体的现实需求是人才培养的动力基础,资源分配与外部条件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动力转化。然而,在体教融合视域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仍面临多元主体需求不一致,难以形成协同培养模式;资源配置不合理,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才转化机制;缺少评价标准,无法监测人才培养质量等现实困境。建议协同多元主体需求,形成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构建多元化平台和管理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发展,以建设高质量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8.
段绪来 《体育科技》2022,(5):66-67+70
对湘西民俗体育创新发展与城市品牌提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湘西地区民俗体育创新发展与城市品牌建设日益呈现出紧密的耦合关系;民俗体育创新发展推动了湘西城市旅游品牌、城市生态品牌、城市文化品牌等的规划,传承和弘扬了城市品牌文化,促进了城市品牌资产积累,推动了城市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法与文献法对辽宁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的模式和类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辽宁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主要有嵌入式融合、互动融合和重组融合等模式,形成康体养生型、乡村民俗体验型、体育观赏型、探险(刺激)型等多种乡村体育旅游业态。但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要实现乡村旅游与体育旅游的有机融合,必须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并在经营模式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开发模式并提出提升路径。新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资源类型丰富多元、市场经济效益显著、活化利用初见成效。开发模式: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区的民族体育产业开发模式,以喀什为核心区的节庆演出、民俗旅游村开发模式,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核心区的民间表演、体育竞赛开发模式。提升路径:健全非遗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扩大专业人才供给,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体育非遗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