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昌寿 《中国出版》2023,(18):16-24
以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创新扩散,深度改变了数字内容供给侧结构,带来了人机共生、共创的数字创意生态重构与话语权再分配。文章以我国28家出版类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2022年年度报告为研究样本,呈现AIGC创新在出版业扩散的路径、出版业采纳智能内容科技的实践与布局,由此进一步洞察在人类创意创作与人工智能生成所构成的新型人机关系中,智能出版如何做好价值判断与文化定位,并保有人类文化创意的“灵韵”。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数字孪生如何赋能出版业发展、增添出版业信息化动能,文章基于管理创新方法,从出版的内容、出版的用户、出版的决策等方面分析数字孪生在出版业中的应用价值;从产业效益优先的发展机制、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生产机制、知识内容为主的服务机制、科学决策为目标的运行机制四个维度出发,探索数字孪生在出版业的创新管理机制,以实现数字孪生赋能出版业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赖青  张昭 《中国编辑》2024,(3):27-32
数字出版产业的高速发展是近年来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在政策指引以及资金支持下,出版机构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产业规模得以快速增长,大量成功案例先后涌现。在新技术不断更新和迭代下,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出版产业模式中的常见问题并展开策略研究,总结出版机构的商业模式,提出规避产业风险、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结合AIGC等技术浪潮的演变,阐述数字出版内容服务模式的可能性变化,为出版机构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思维对出版业的业态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当下最热门的产业发展方向,集聚了出版业相当的优势资源。文章将论述作为出版原动力的策划编辑,在数字出版的新形势下,如何转型,如何继续担当出版行为的构建者和行为主体,如何以其标志性的特点区别于其他编辑主体。站在数字出版的时代前沿,策划编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任翔 《出版广角》2014,(13):32-34
正中国数字出版的决策主体应超越出版社和传统出版的商业视野,不要受制于盈利模式和眼前利润。相反,要善于在更开阔的商业生态、知识生态和文化生态中寻找出版的核心价值,并从中借力,来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带动数字出版业快速成长。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基于编辑把关、纸本印刷、书店贩售和出版社主体的传统出版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环境与知识需求,这一落差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性挑战。面对颠覆性的互联网传播,出版业  相似文献   

6.
从这次收费事件及数字技术对出版业带来巨大冲击这一客观现实来反观出版业自身,似乎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新技术将会如何改变出版产业目前的生产模式?出版业应如何适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新型市场?出版业的新型业务如何开展?出版产业的生产流程应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有十年历史,数字出版代表出版业的未来,这是出版界的共识。出版社在传统出版业是主体地位,在数字产业领域却担当配角,传统出版应当发挥内容资源的优势,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融合、获得政府支持等措施,构建科学传播体系,担当起建设文化强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出版文化产业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双重价值属性.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数字阅读的浪潮,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读者从核心内容、关系网络、品牌价值三方面全面参与数字出版的生产、消费过程,实现数字出版中出版方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互动.在价值共创的视角下,读者全面参与数字出版经济层面与文化层面的价值转化,在生产与消费领域都重塑数字出版双重价值,推动了数字出版物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推动了出版企业经济效益与市场评价的统一,推动了出版行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在阐释数字出版企业价值共创的理论基础上,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企业价值共创的价值导向、组织形式、共创流程、消费者体验等基本要素,提出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企业价值共创的具体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AIGC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数字出版行业的多样交融,文章具体分析了AIGC的技术本质及其沿革历程,梳理了AIGC嵌入与重塑数字出版行业的技术过程与实践图景,进而对AIGC浪潮下的数字出版发展进路进行了思考。文章认为,AIGC的技术本质是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认知力、创作力和生产力,能够与数字出版的全过程形成多元嵌入与全面耦合,重塑数字出版编创、分发与反馈的所有环节。在AIGC的浪潮下,数字出版行业应从传统出版的三要素着手,在编辑阶段积极把握人机传播新场景,在复制阶段抵御智能化冲击下的伦理新危机,在发行阶段充分完善出版链条新延展,最终实现数字出版行业的智能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振安 《出版广角》2014,(18):60-62
出版业的产业链优势,是出版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而新的竞合格局,要求出版业依靠其与相关产业的"嫁接"优势。本文基于产业链的内涵及价值,从产业链的四个维度,对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产业链差异进行对比,提出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出版业的暗礁与险滩 回首近年来的数字出版进程,数字出版的出现与运用一开始并未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反而陷入体制的泥潭;只有当技术服务商为主体的数字出版产业的氛围越来越明朗,出版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烈之际,出版业才开始避免"温水煮青蛙"的痛苦结局,回归到新形式下的数字出版命题上.  相似文献   

13.
智能革命给传统生产关系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出版业从“一维出版”向“多维出版”转型的内容生产业态、传播形态、受众消费模态的创新之路。面向未来,出版业如何顺应趋势、应对挑战,需要出版人不断理清思路、凝聚共识。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探究如何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产业体系,找寻出版业态重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出版应该尽快向数字出版转型,实现产业升级,这是国际出版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一点大部分出版人都能认识到,但对于该如何向数字出版转型,如何搞好数字出版则比较迷茫,无所适从。本文拟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专业出版三个方面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三  相似文献   

15.
以出版业数字化战略视角,分析出版业数字化战略的两个方面,即出版产业数字化战略与出版事业数字化建设、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作为独立业态的数字出版;探讨"三个关系",即出版业数字化战略与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数字出版的关系,得出出版业数字化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的基本判断."十四五"期间,数字出版的意识形态属性将更加凸显,数字出版将体现出产业体系智能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特质,数字出版的市场调节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将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业属内容产业范畴,内容资源是出版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传统出版业如此,在数字技术背景下,内容为王仍是出版业的不二法则。纵观世界出版业,不难发现,大多数在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出版产业正在急速“数字化”,其逐渐呈现的“数字格局”却缺乏传统出版业以内容为核心的价值模式.本文立足PGC模式下的出版建构,指出其带来的对数字化出版从机制、主体、符号、受众、方式等方面的专业性转向,表明今天数字化出版的核心应是从内容上架构对品牌的认知传播,并以旅游出版的实践案例探讨PGC模式下的数字出版的多重模式与产业升级,揭示其在数字出版中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业界对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的认识经历了技术中心、内容中心和读者中心3个阶段。技术中心论关注技术引起的传统出版编印发等业务环节以及读者阅读概念的整体重构;内容中心论使出版业回归内容主题,从强调技术体系的自我构建,转为多主体产业发展链,为开放式发展出版业打开了大门;以读者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内容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读者群及出版市场,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及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理念。基于读者的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理念,才是更好地发挥技术、内容资源的效能,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杨毅 《现代出版》2013,(6):38-40
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有助于整合产业资源,有助于我国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由纸质媒介向电子媒介发展,也实现了出版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如何有效把握数字出版的发展机遇,是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