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C.邮驿: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曰邮,马递曰驿。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相似文献   

2.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能力层级为A级。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时以识记为主,但并不要求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1991~2001年高考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一是配伍对应题。这类题目既可以单独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又可以和“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综合起来考查,以“四选一”的选择题形式出现。如:(1)(1991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题)…  相似文献   

3.
2010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明确指出: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化常识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数据,有试题的正确率仅为29.3%.笔者以为,在透视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科学施策,是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的.  相似文献   

5.
正1.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来因此以"垂髫"指童年。B."及笄"指古代女子至二十岁时,会将头发簪起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及笄表示女子成年。C.唐代诗人杜牧《赠别》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用"豆蔻年华"指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D.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弱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年龄已二十。  相似文献   

6.
7.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要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要求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两种变化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16套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比上年增加两套,江苏卷和上海卷同去年一样没有设题考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有15套采用了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分值均为3分。其中,湖南卷的题干是“选出有语病的一句”,其余14套试卷的题干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16套设题考查的试卷中,只有福建卷继续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分值为2分。  相似文献   

9.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5套试卷,除了北京卷、上海卷以及湖南卷3套试卷外,其余12套试卷都考查了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除了重庆卷、福建卷2套试卷是要求考生在语段中"指出并针对错误进行修改"外,其余10套试卷都是采用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并且题干的要求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除了重庆卷的分值是4分以外,其余11套试卷的分值都是3分。  相似文献   

10.
何登保 《新高考》2008,(9):18-20
一、综述古典诗词鉴赏,既是对考生语文知识、能力、素养的大检阅,也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因此,一直作为保留题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综观2008年全国18套试卷,古典诗词鉴赏题有如下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考纲解析】 2010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公布,物理考试大纲与2009年相比没有什么变化,说明2010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所谓稳定,一是题型相对稳定,二是难度基本稳定,再一个就是易、中、难的比例相对稳定。另外,试题内容以高中物理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这个精神基本上也不会变。  相似文献   

12.
贺树军 《学语文》2021,(2):65-67
近几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文化常识题成为必考题型。在高考备考中,我们要在文化常识积累的基础上,综合各类信息,运用多种方法,对高考文化常识题作出灵活判断,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解此类题的能力。本人认为高考文化常识题解题常用方法有语境分析法、课内迁移法、选项透视法和常识比照法。  相似文献   

13.
14.
聂建齐 《学语文》2012,(6):29-30
"古代诗歌鉴赏"是安徽高考语文卷的必考项目,能力层级属D级,历年来考生答题的情况很不理想。这里,笔者通过对安徽自主命题七年来这类题型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一些备考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邱文华 《新高考》2004,(11):12-13
2004年高考对联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对联题是检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就对联题的设置而言,它还可涉及到目前高号的许多知识点,如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以及对偶、比喻、夸张、对比等许多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6.
赵志成  单猛 《新高考》2004,(7):12-13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题第23题,考查的是语言连贯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即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请看题目。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高考的字形题共出现36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括号内是正确字形)  相似文献   

18.
陈延春 《高中生》2010,(33):8-9
【命题趋势】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一、考点定位 高考语用题部分,是高考语文试题命制创新的试验田.它是落实高中语文课标关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达成“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目标的载体。  相似文献   

20.
陈延春 《高中生》2010,(11):8-9
【命题趋势】 词语(含成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实词(不含成语)与虚词结合考查,实词、虚词与成语结合考查,单纯考查成语。近年来,单纯考查成语呈上升趋势.考生必须十分重视对成语的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