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青 《家长》2022,(8):126-128
<正>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印证了中国古老文化得到世界的认同和肯定。“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彰显劳动人民创造力的优秀民族文化。教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二十四节气”文化中挖掘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让学生从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了解和感知节气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与自强精神。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基于节气课程的开发与构建,可以让学生在认识节气文化、感知节气民俗过程中开阔视野,掌握更多与节气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发展实践素养。为此,笔者将“二十四节气”知识课程化,从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
姜楠 《成才之路》2021,(14):44-45
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想象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时,要注意对美术教材的选择和挖掘,提高学生对民俗体验活动的参与度,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美术人才。  相似文献   

3.
建构素养本位的新型美术学习空间是核心素养时代的要求,探索学生艺术实践工坊的培育与发展是现实必然。在区域探索中,可以通过架构“三维六环四步”工坊路径,营造“五室一厅”工坊空间,多向度整合工坊课程,有效链接美术学习与学生生活、学校特色、地方文化的融合通道,从而变革美术教学,增强学生艺术创造力、艺术观念和理解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邓冬兰 《教师》2020,(7):89-90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驱动下,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备受重视。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步融入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理念贯穿其中,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学生兴趣爱好等来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中提高艺术文化修养、拓宽艺术视野,实现美术素养的不断提升。文章基于小学美术教学研究实例,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美术学科素养、培养图像识读能力、提高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美术表现力的措施,有效落实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在组织中得到锻炼,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析,立足于教学实践,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以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学会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提出和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在提倡素养教育的时代,对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培养显得格外重要。但在目前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体验流于形式,缺少美术感觉;表达过于牵强,缺少生机构想;美术语言陌生,缺少生动个性。这种状态限制了学生的创意思维,更阻碍了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主题化活动研究,用多元学习,提升思考能力;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通过美术交往,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采取现场体验、认识社会和感悟生活等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训练,这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手段。主题化美术活动的研究,让学生深入体验并理解美术语言;让学生从简单评价走向审美判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表达;让学生从文化理解走向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美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做中学,自主实践,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提升美术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要重构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教学过程凸显学生主体,自主实践;基于学情,安排作品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进行剪纸文化的学习,是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契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剪纸文化、学习剪纸技巧、创意表达剪纸,并通过课堂多维评价和组织剪纸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美术素养,从而达成弘扬民族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科书中编排了《让剪影动起来》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我国的传统皮影文化,学会制作剪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初识感悟、分配任务、集中展演等方式引领学生学习,从而增进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展开审美赏析,提高美术素养。通过鉴赏经典作品,开展展演活动和链接网络拓展视野等方法都能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豆立壁 《学周刊C版》2020,(2):133-133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要求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尤其要关注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开展有浓郁中国风的水墨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以故事导入方法,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积累水墨画绘画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要求小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的美术技能,也要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尤其要关注中国传统的美术文化。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开展有浓郁中国风的水墨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术素养的培养。以故事导入方法,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积累水墨画绘画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体现“四有五环”。四有是指“有教材”“有学生”“有场景”“有拓展”。“五环”是指情景导入、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实践创作、展评升华五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在五个教学环节中纵向串联起“知识”“技能”“创新”三个层面,培养学生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11):155-156
自2016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全国各地的教师们开始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学研究,其中"文化理解"的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较多,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具有中国特色。闽北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呈现出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趣又有效地把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融入中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的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核心素养,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育部门要求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以及文化理解等各方面能力,使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一、强化临摹与欣赏教学,有效提升图像识读与审美判断能力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加  相似文献   

17.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责任。美育是以艺术实践为内容的生命教育,不仅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更流淌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美术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还需要打通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以“寻美《诗经》植物”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例,以《诗经》中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育精神融入课程、将美育活动与多学科知识联动,聚焦美术核心素养、关注课程综合活动、变革学科育人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意说明及设计思路《屈原列传》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作为单篇教学设计,本设计以单元学习任务群为背景,优化教材处理,深入文本,力求让教学设计更加实用。该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学习情境的设置,以系统化的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重视深度学习,通过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个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言语实践,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化,构成了多元文化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包含了国画、书法、篆刻、剪纸以及地方艺术等多样文化,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传递价值。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体验性强、覆盖面广的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认识“传统美”、感受“传统美”、习得“传统美”的过程中,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文章聚焦校本研究的金陵砖文化,通过介绍金陵砖文化的内涵,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探讨传统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少儿美术》2022,(9):34-36
《朱仙镇木版年画》校本课程以儿童创意版画的设计、刻印为主,是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课程,与我校构建“和美”课堂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特长爱好,在活动中发展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本研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此校本课程开展的情况。旨在通过欣赏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开展真实的实践活动,教化学生思想,提升创意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喜爱,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