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和生产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歌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载体.当前,民歌教学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成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重视民歌教学,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歌学习兴趣,带领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2.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四川纳溪便被誉为了"民歌之乡"。为了把家乡民歌引进课堂,纳溪中学通过遴选民歌教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民歌课堂音乐教学探索,采用民歌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歌、演唱民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起到了传唱纳溪民歌、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民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气质与中华精粹,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在小学音乐的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民歌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民歌文化有认同感,从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一道必须思考的问题。一、关注民歌语言,在民歌中体验生活情趣民歌的语言犹如一面镜子,在语音、词汇、语法、风格上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习俗,反映着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中华民歌,却缺乏滋养其蓬勃发展的土壤和氛围,大量反映历史故事、人物和人民生活的民歌正逐渐被人民所淡忘并失传。笔者通过将民歌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对民歌的好奇和兴趣:让他们感受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歌词、曲调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之情.让民族文化在民歌学习中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5.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民族音乐的一种类型,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和审美积淀,也体现了各民族艺术的精华。文章根据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及要求,结合实践,将优秀的传统民歌引进中学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民歌之美,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体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地方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音乐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音乐教学作为民歌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将声乐教学和地方民歌传承工作结合在一起,落实地方民歌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民歌是一种很常见的艺术形式,它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情感,体现出一种最朴素的美。  相似文献   

8.
<正>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民歌和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集体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以其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能唱出大家对纯朴生活的感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学会欣赏民歌,爱唱民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心灵的美感,陶  相似文献   

9.
民歌起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民族精神。民歌可谓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人民群众的集体加工及口耳相传,逐步形成。民歌中所塑造的形象可谓是生动鲜明的,它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与情感。民歌有地域之分,不同区域的民歌带有当地不同的风情。湖南民歌作为诸多民歌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多元文化语境下探析湖南民歌的现状,及其所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其传承与发展寻找到更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四川民歌再现了四川人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其中有不少代表作享誉世界,成为经典。为了传承与弘扬四川民歌,成都市棕北中学初探了如何将四川民歌走进初中音乐课堂之路。即,从不同视角来编写校本教材;应用不同的形式欣赏四川民歌,采用用不同方式演唱四川民歌;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来表现四川民歌等。通过四川民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四川民族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体裁、内容、特点,用情感唱出四川民歌的风格,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戏曲音乐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与历史悠久戏曲音乐文化渐行渐远。本文通过阐述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戏曲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在戏曲音乐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利红 《课外阅读》2011,(11):280-280
民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蕴含了不同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歌鉴赏教学是让学生认识、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高中学生听到的、嘴里哼唱着的几乎都是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对传统民歌的学习与鉴赏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传统民歌"土气",更谈不上喜欢和热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高中民歌鉴赏课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和演唱传统民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现在的小学生对民间音乐知识知之甚少,普遍认为民歌很“土”,学习民歌的兴趣不高。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现民歌的美,进而热爱民歌呢?笔者以河北民歌《对花》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舞蹈作为文化的承载方式之一,是理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切入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音乐鉴赏》模块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要求中,提出了认识、理解民族民间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通过学习外国民族舞蹈,可以使学生在喜爱某一地区舞蹈的基础上,萌生对该地区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兴趣,扩充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学生通过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舞蹈文化,真正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文化价值,增强民族宽容精神,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一、学习民歌的重要性1.以自身的传承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民族的歌曲中具备传承性和可读性的民歌,可以作为当前音乐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发展和传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养。2.树立学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世界观,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学习和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  相似文献   

17.
一、活动设计意图在主题活动“中国娃”中,幼儿对祖国各地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了解各类民俗活动、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等,这大大激发了我们继续挖掘和利用民族地域文化资源的热情。在幼儿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收集改编了一些民歌,并让这些民歌走进幼儿的音乐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王玉荣 《家长》2024,(9):130-132
<正>民歌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沉淀的宝贵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学习民歌,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审美能力,深化对音乐文化的多元化理解。从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情况来看,与民歌有关的教学内容占比有了较大幅度提升。针对各年级教材所涉及的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民歌作品,教师需要根据该民歌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对民歌特点有深入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单元进行重构以及统整,对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有精准的把握,尤其是对民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进一步拓展,促使初中音乐民歌教学的积极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民族发展依赖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民族主义精神。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要想传承发扬音乐文化乃至其他传统文化,就要从小学阶段开始重视音乐教学。音乐教育是促进传统文化传递的重要路径,传统音乐教育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民歌进课堂,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民歌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实践。从感、歌、创等方面优化民歌教学效果,加强民歌教学实践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激发中小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使其感受民族音乐艺术魅力,就需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歌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心都能融入民歌的意境之中,从而实现陶冶学生情操、涤荡学生心灵、提高学生民歌艺术鉴赏能力、激活学生对民歌的艺术灵感、促进学生对音乐艺术内涵的理解和音乐素养的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