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口袋政策"是教育者对儿童随时随地提出规则的一种管理策略,妨碍了儿童自律的形成。科学的规则建立是从儿童立场出发,观照儿童的接受力、领悟力和体验感,在重视个体差异,尊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借助儿童自身和集体的力量将规则内化,从而产生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
胡乐乐 《教育》2013,(6):62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限制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次数和地点,以免科技产品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高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儿童基本围着手机转英国"儿童心智"调查公司调查发  相似文献   

3.
莫秀锋 《山东教育》2009,(10):10-12
规则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帮助儿童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以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社会性教育,是成人与儿童每日互动中必然涉及的内容。儿童的规则认知、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其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4.
龚玲娜 《小学时代》2011,(10):13+52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  相似文献   

5.
黄菲 《早期教育》2015,(4):40-4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5~6岁幼儿应"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订游戏和活动规则"。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现以大班社会活动"运动场的规则"为例,谈谈我对于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情境化体验式社会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当代,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一直存在,幼儿园将孔子"食不语"的规则作为常规教育。但这项常规要求隐藏着诸多教育冲突,包括个体发展与集体生活的冲突"、安全"与健康的冲突、言教与身教的冲突、家庭生活与学校教育的冲突,不利于儿童的发展,也使得教师的权威和亲和力受到损害,师生感情受到影响,不利于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给儿童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对儿童的尊重,也有利于解决上述教育冲突。  相似文献   

7.
<正>捉迷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儿童游戏,其规则简单易懂、可变性强,具有较大的随机性。捉迷藏的游戏过程实际上是儿童复习、观察和记忆形象的过程,藏匿起来不让别人发现和经历多方寻找终于发现藏匿者都能引起儿童的快感,它要求游戏的参与者耳尖目明且奔跑及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找到藏匿者,是对儿童的综合考验。一、探析"捉迷藏"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一)提升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邹瑜梅 《亚太教育》2020,(1):171-172
培养低年级儿童的规则意识必须立足儿童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领儿童认同规则价值,解决规则困惑,注重课后延伸活动的设计,强化儿童的规则意识,促进儿童规则意识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基于媒介情境论的视角,依据"媒介-场景-行为"的研究路径,探究智媒时代网络媒介对儿童数字社会化过程及行为的影响。智媒时代借助智能化信息代理、用户媒介化生存等方式,使儿童数字社会化过程呈现"跳跃式""自主社会化"和"个性化同一"等特质;而借助新型社会场景促使儿童的数字社会化行为应时而变,出现个性化崛起、网络交往增强、冲动性行为失范等特征。建议家长和学校进行指导性和共享性的媒介介入;政府、媒体和平台应引导区分场景界限,助力儿童平衡好传统规训与创新规则;儿童自身要保持主动性与思辨性,促发能力与素养的双循环。  相似文献   

10.
刘升平 《小学生》2013,(4):79-79
课堂文化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而创造的课堂风气、规则、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知识经验和语言符号。而所谓"童本"不同于"生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仅指成长中的"儿童"。"让成长中的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这应该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儿童教育一个极其朴素的信念。解东一小学生来源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随迁子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够自信。而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1.
"儿童问学课堂"是新常态下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它顺应儿童好问的天性,把"问"和"学"的权利还给儿童,优化儿童的学习过程。问学,生成问题是前提,自主实践是基础,形成学力是归宿。问学课堂,要唤醒儿童问学的动机,营造民主的问学氛围,采用贴近儿童天性的评价来保持问学的动力,让儿童在快乐学习中形成"学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独二代"儿童与"非独"儿童的社会交往现状,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同伴关系问卷和信赖他人量表对340名"独二代"儿童和317名"非独"儿童进行调查。调研结果表明,"独二代"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力、信赖他人和社交焦虑的得分均明显低于"非独"儿童;男生的同伴关系的影响力和社交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女生,受欢迎程度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在金色的童年里,难道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吸引儿童的吗?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而"音乐游戏"更是一颗夺目的明珠,它是音乐教育中儿童最喜爱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有一定的规则和音乐方面的要求而进行的。它是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提高审美情趣,特别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品读     
<正>儿童规则教育,不是无限度地对儿童成长施以规训,也不是完全抛弃规则,放任儿童成长。——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聪博士认为,对于"儿童规则教育",教师要理性思考其限度问题。一方面,要深刻反思"反规则教育"的弊端,认识到赋予儿童自由、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15.
秘密与儿童时代密切相关,然而,儿童时代秘密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常常被成人忽视和误解。由于受到成人文化对儿童秘密的冲击,来自学校、家庭的过度监督,儿童缺少自主体验秘密的时间与空间,当前儿童秘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为了"解救"儿童秘密,成人首先要走进儿童时代、尊重儿童秘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与儿童秘密的关系,为儿童创设自主体验秘密的时空,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作用,以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规则对于幼儿园保教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探究教师眼中的“问题儿童”的“违规行为”的真实情境,发现存在着规则制定意图不当、规则内容有失偏颇以及规则执行形式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应梳理正确的规则意图,尊重个别差异;反思规则的内容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规则;规训行为应以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7.
"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是《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书法教学,怎样才能关照儿童的学习风格"知觉差异",做到"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思,发现儿童的"知觉差异";研,适合儿童的"知觉需求";问,探寻儿童的"多样需求"。  相似文献   

18.
"儿童法则"是儿童学习、生活时内在与外显心理、行为所遵循的规则。作为独立的个体,儿童认知与成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我的心性法则,他们有自我的生活法则,他们有自我的体验法则……我们应遵循"儿童法则",实践我们的"习作"生成。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表达,是儿童生存的方式。但在实用主义和教育功利性影响下,教育者之于儿童的生物性焦虑、成长性焦虑和社会性焦虑悄然滋生。让儿童"自主"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回归。成人要给予儿童自主探究的机会、自由选择的权利以及自主建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社会领域目标和要求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着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一个人只要处在某个社会群体,他就必须适应和遵守一定的规则。儿童世界里有两种基本的社会关系,也就相应地有两种规则:一种规则:幼儿与成人关系的他律规则。是那些与已成熟的方式存在于现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中的规则。由成人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