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世纪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接受着严峻的考验。我们语文教师将如何带领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他们得到较大的发展呢?我想,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发展,那么,收集也不失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一、依据教材,拓展内容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但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要,指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拓展学习…  相似文献   

2.
凡是入选语文教材的均为情文并茂的文章,均是培养学生情感的素材。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世界纯真多彩。带领他们在课文表达的情感世界里邀游,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运用教材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课文,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也不仅是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这篇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向学生传授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课文的总体设计时,一是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巧妙自然地向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有关方法。以说明文为例,其实,只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长课文,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五年制教材选入第七册,因其难度较大,六年制教材调入第九册。随着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自学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对高年级学生,不仅要求他们能够在自学中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要求能够试着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在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按顺序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码(凡提行的都标),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试  相似文献   

5.
现今学生喜爱课外阅读胜于读课文,他们的阅读面较广,新闻特写、通俗小说,甚至某些理论著作都有所涉猎。着眼于抓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走入正轨,教师可以这样加强指导: (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这类文章与课文关系密切,容易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延伸阅读。教材中不少课文是从原文节选的,教师可让学生课外阅读原文。一则能拓开思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则能将讲读课时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②对比阅读。教材中很多课文是经编者  相似文献   

6.
每册语文教材都会安排15篇左右的略读课文,这些课文既是让一线教师由手把手地。扶”学生到“放”下他们自己走路的阶梯,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主阵地。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对于略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作业素材 ,只要改变观念 ,敢于创新 ,多动脑筋 ,就可以产生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又让学生兴趣盎然的作业。一、写一写当学生读懂了一篇课文 ,明确了文章的中心之后 ,我经常让他们写一些小片段。例如 ,学完《丰碑》这篇课文后 ,我布置了作业 :给牺牲在云中山的军需处长写一段碑文(这里长眠着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又如 ,学了课文《只有一个地球》 ,学生知道了地球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让他们每人写三条环保标语。(还天空蔚蓝 ,还流水碧绿。)二、画一画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课文或古诗 ,这些文章美丽…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力的、充满乐趣的语文天地。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每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中的经典例文。  相似文献   

9.
《粜米》写旧中国农民在丰收年景受盘剥的事。课文所写的事距今已60多年了,离学生生活较远,且文中夹有部分江浙方言词语,学生不易读懂。但教材中也有帮助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课文插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课文内容。教学这篇课文,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指导他们看图作文,帮助他们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内课文体裁多样,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学法指导。近年来,我在研究小语教材时,发现游记类的课文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呢?我根据大纲对中高年级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设计了游记“四步学法”。  相似文献   

11.
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旨在提高课堂效率。所谓整体把握,是指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材、课堂讲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着眼于课文的整体,认识课文的整体,达到从整体上把握一篇课文。何谓课文的整体?课文的整体是指课文诸要素的辩证统一。首先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其次是文章表现形式和作者创作思路的统一。还有其它的一些方面,但主要是这两点。一篇文章是一个包含上述诸要素的统一体。整体把握就是要居高临下,从文章总体出发,  相似文献   

12.
常识性课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小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做法。一、常识性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常识性课文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把科学知识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比较准确的科学知识,而且在知识传授和积…  相似文献   

13.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介绍 <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不顾向导劝阻,拯救了一只正要离巢的幼龟.由于他们的错误举动导致许多幼龟丧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了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课堂表演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让语文课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从课堂的表演尝试后,我推行了这种方式方法,在教材中,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课文,我让学生通过课文表演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相似文献   

16.
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侧重在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既不过多地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他们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通过利用部编教材中的课文,再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是根据教学大纲精选的佳作,涉及面较广,有名著片断,科普文章,名人轶事,童话寓言,书信等等,而且思想内容健康,文章的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使用的选修教材,所选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较高,教材本身就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何不用来为我所用呢?丢掉书本,单一地去找课外材料来给学生阅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同样学习了教材,同样学习了课文的字、词、句、章,但他们写出来的作文却很不一样。有的作文内容平淡无味,毫无新意,甚至照搬课文内容,而有的学生则能在学习和借鉴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产生丰富的联想,在作文中表现出创新精神。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看雪》是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台湾的孩子没有看到雪,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孩子们渴望到北京看雪的事。课文内容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含义深刻。根据教材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本课应以读助讲,读练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一、悬念引入,初知课文(一)揭题激趣。揭题后,老师抓住题眼“看”字激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谁看雪?他们看到了怎样的雪?下雪的景色美吗……)学生存疑后,老师追问…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在保持一定数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逐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个部分,并且要根据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扩大略读的部分,新课程教材安排略读课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略读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课文略读的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