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宗族慈善是中国古代社会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当时的基层社会稳定起到了很大作用。宗族慈善的思想基础主要是基本贯穿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等核心思想、慈善理念指导和支撑了宗族慈善。即使是在慈善事业大兴勃发的今天,这些理念和宗族慈善方式仍然有着发挥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背景下,传统慈善伦理尽管有着经久不衰之儒家思想的印记,但始终难以应对迅速变化发展的现实。因此,慈善伦理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革新,实现从爱亲向爱人、恻隐向责任、私德向公德、强制向自愿、民本向人本的转化。同时,应该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慈善组织、增进社会互助、倡导全民慈善等路径将慈善伦理的现代价值付诸实现,从而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圆圆曲》艺术形式之叙述人的变化和叙述时空变换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究背后的原因。吴伟业在创作《圆圆曲》时,采取的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手法,“复调”的叙述,时空的跳转,淡化了的讽刺意味,“反讽”的应用,表现出了作创作时的两难境地,其根本在于宗族伦理与自由伦理的矛盾。而此种矛盾在诗中的艺术表现,也正是《圆圆曲》魅力长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也存在三大困境:中国慈善精神滞后;慈善本义形而上追问;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破解当代中国慈善伦理面临的困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慈善价值观体系,需要积极扬弃中西方慈善伦理思想,建构纯粹慈善理念观照下的多元慈善观;实现传统慈善伦理思想现代转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与慈善组织公信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慈善伦理思想时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观。  相似文献   

5.
慈善具有正义与关怀两种伦理意蕴。传统慈善的伦理依据是关怀伦理,而现代慈善的伦理基础是正义伦理;慈善伦理之重心由关怀伦理向正义伦理转型,代表着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慈善伦理之现代重构,应以正义伦理为核心和基石,实现正义伦理与关怀伦理的有机统一,为此要注意把握公域伦理与私域伦理之划界与衔接,规则伦理与美德伦理之分殊与联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区别与统一。  相似文献   

6.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慈善伦理教育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关爱他人的道德追求,促进了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提升了人生道德境界.应以慈善伦理为切入点,通过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慈善伦理为重点,帮助青少年确立相互尊重人格和平等待人的伦理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慈善伦理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慈善伦理教育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育人主要场所的中学,应对在慈善伦理教育的施行中充分发挥作用。在中学该怎样推行慈善伦理教育,本文进行了些微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审判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地位,宗族通过习惯法实施族内治理。宗族习惯法所确认的审判制度对于解决族内纠纷、维系宗族团结、保障宗族习惯法的权威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宗族审判制度包括审理机构、审理程序、处罚方式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人们特别重视“孝”的教育,这在宗族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孝”可以称得上是宗族教育的核心。作为宗族教育的核心,孝的教育对于传统中国来说,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尤其是个人参与慈善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实践和研究证明,塑造符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对慈善的渊源深入探究,不难发现,现代慈善的起源是宗教慈善,因此在现代公民慈善意识的研究中引入宗教情怀这一概念,对解读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有着深刻的意义。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宗教情怀在促进公民慈善行为,建立健全慈善事业运行机制和形成慈善事业价值评判标准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慈善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是凸显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慈善作为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现象,一方面是对大多数公民可接受的一种精神价值,另一方面,慈善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弘扬文明道德、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公民意识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兵  和雪 《华章》2010,(33)
公民慈善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有新的内涵.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浅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烈要求成为新时期培育现代公民慈善意识的重要原因.作者在对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育现代公民慈善意识提出了若干思考:慈善始于家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使传统慈善意识内涵的现代转化;慈善事业的主导机构和宣传部门重点处理好慈善事业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滇池地区“萨咪”彝族为研究对象,叙述其以血缘联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梳理客家传统宗族生活形态入手,着重比较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客家聚居地的宗族复兴情况与海外客家宗族组织的发展状况,从中探讨客家宗族的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家风家训充满着慈善思想,凝聚着古人对慈善的表达和认知:慈善取决于个人道德境界,慈善受智育发展的影响,慈善的范围由家族拓展至社会,慈善应付诸实践。充分挖掘古代家风家训中的慈善思想,弘扬传统家风家训的慈善美德,加强中小学生慈善教育,树立正确财富观,发展壮大慈善公益组织,是推动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18.
卞良君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09-112
在传统伦理文化的背景下,中国古代诗歌中存在着一种家庭伦理情结。这种伦理情结作为审美层次的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其表现形态要复杂得多,因而其精神的感召力与艺术的吸引力也就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9.
宗族,在我国渊源流长,至清代更为普遍和规范.宗族对清代社会秩序影响广深,其调整的事务往往为封建国法鞭长莫及.本文以其伦理制度为视角,力求正确地揭示其在社会秩序维持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对了解清代社会秩序的真实全貌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公民慈善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公民慈善意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比较之后,得出公民慈善意识虽然总体上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仍然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实状况。这种状况主要是受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