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多模态教学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与意义建构过程的中介者(mediator)应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促进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认知和学习水平。多模态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发挥其中介作用:第一、有效使用多模态PPT课件,促进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优化输入;第二、充分利用距离、手势、面容等非语言模态,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第三、积极利用多模态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PPT演示课件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模态形式成为重要的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手段。基于此,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框架,分析PPT演示课件的多模态性,探讨如何将PPT课件中的多种模态进行有效的选取及整合,旨在使多模态PPT演示文稿的应用更趋科学,提高基于多媒体辅助的外语课堂教学的效度。  相似文献   

3.
陶文艳 《海外英语》2022,(23):173-175+17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逐渐呈现多模态化与课程整合的趋势,外语课堂教学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点。阅读课一直是初中学习的重点,随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迅速发展,多模态的阅读教学已成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一大热潮。该研究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语料,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根据阅读教学中的不同阶段,探讨在真实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多模态课堂话语中的不同模态在阅读课堂不同阶段的分布特点,以及这些模态之间是如何进行协同,达成英语课堂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学活动的多模态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外语教学在多模态化进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提出应用增强现实构建虚实融合的多模态外语教学情境,探讨了增强现实在外语基本概念学习及外语情境交际能力训练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增强现实多模态外语教学环境中的虚拟视觉及听觉模态符号。研究表明,增强现实在外语教学的多模态化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提升外语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多模态教学研究原理的基础之上,文章提出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教学多模态框架,其中包括听觉模态、视觉模态、触觉模态以及文化模态之间的协作与互补,同时裹挟教师多模态教学因素、学生多模态学习因素和学科因素.根据对100名学生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证明商务英语多模态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商务场景下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新生的小组和个人形式课堂展示为研究对象,从模态和语篇分析来剖析学生的外语多元读写能力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初步的多模态语篇构建能力,但是在语言读写能力、文化读写能力、技术读写能力、信息读写能力和批判性读写能力上都有待提高.多模态的学生课堂展示活动体现和培养的是学生的外语多元读写能力,需要采用多模态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外语教育领域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日益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以关注语言模态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优化输入及师生更好地交际表达。因此非语言模态与语言模态的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及非语言模态自身的配合引起不容小觑的作用,最终使多模态英语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蓓蓓 《海外英语》2022,(5):160-162
多模态语料库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新型多维度语料库,以音频、视频、幻灯片等多媒体作为素材。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模态语料库逐渐渗透到外语教学,丰富了外语阅读内容,改善了阅读教学方式,从而提升了外语阅读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基于建构主义,该文介绍了小型自用大学外语阅读教学中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过程,并发现了多模态语料库在外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师生角色发生转变,使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而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了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基于Pervasive Computing技术的外语网络交互模态话语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Pervasive Computing"为技术支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研究框架,以外语教学领域的模态话语研究为表现形式,探索创建多模态视野下的外语网络交互教学模态,即供交际双方或多方信息全球实时传达、同步立体交互的多模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媛军 《现代英语》2021,(2):115-117
文章基于张德禄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中国外语微课大赛的两个一等奖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了外语微课中为实现意义建构而使用的多种模态符号,如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以及模态间的协同配合,以期对外语微课的设计制作和教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臧翠翠 《英语广场》2020,(10):63-65
语境概念是语用学研究的基础。语境因素对多模态选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探讨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多模态选择的语境因素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及学生的影响决定多模态的选择,两者又与语言因素结合起来,共同影响模态选择。本文从语境因素的角度分析多模态的选择使用问题,以期为外语教师课堂多模态的使用和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秦心蔚 《英语教师》2024,(3):134-136+141
阐释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的定义。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Traveling Integrated skills为例,论述如何进行多模态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认为多模态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视、听、说等多种模态融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智慧利用多种模态,发挥模态组合的最优效果,打造听说教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融合教育与技术,建设“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是现今教育发展新趋势。运用多模态理论框架结合线上教学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本将多模态理论运用于国际中文在线教学中,以语音、汉字、词语、课文、语法等内容多模态教学设计为例,充分调用学习者多模态感官,以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成效。文本进一步指出在多模态运用上应注重各种模态的供用特征、模态间的相互协同和调用模态资源以构建意义等。旨在为教师进行多模态选择提供依据,并为多样化、个性化的国际中文在线教学开发提供有益参考,以期提高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物联网、可穿戴传感设备、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多种模态数据的连续抓取与融合分析成为可能,促成了多模态学习分析研究的诞生,并成为学习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新兴分支.多模态学习分析关注真实的学习情境与本真的学习交流方式,"返璞归真"地聚焦更普遍的物理学习情境,克服了主流学习分析过度关注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局限.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归纳法,阐述了多模态学习分析的发展动因、概念理解,重点从身体、生理视角概述了多模态的数据类型,并对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过程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研究认为,未来要充分借助人工智能处理多模态数据,借鉴认知带理论融合不同模态数据的意义,借力学习理论来理解真实的多模态学习交互过程,以进一步完善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学习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所有模态都具有意义潜势.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多种模态的有机整合有助于学习者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大学外语教学必须朝着多模态方向发展.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论为参照点,探讨现今大学外语课堂多模态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影响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师生角色定位及其关系和教学条件三个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大学外语教学意义建构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PPT演示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辅助性教学方式,本文对多模态PPT演示进行简要介绍,指出了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多模态PPT演示对促进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语教材的多模态化与网络化发展,对外语教材中文字、图像以及其他模态间意义建构的研究已经变得非常必要。文章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Kress和van Leeuwen(2001)的视觉语法为依据,对2003版与2012版PEP小学英语教材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了解两版教材中各模态互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代话语的多模态性,传统语法教学“讲授——学习”的单一模式已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培养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势在必行,合理利用各种多模态资源,从英语语法课堂教学、学习者的语法学习以及实践中充分发挥各种模态的优势,从而达到多种模态协同表达信息,最终实现英语语法教学中培养多模态识读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黎健 《海外英语》2011,(10):200-202
导译解说中必然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模态形式,导译必须从解说环境、多模态整合、多模态互动性和副语言模态等四个方面考虑多模态选择的原则,而合理的模态选择必将对导译解说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学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变革。多模态教学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技术和各种形式的模态信息形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模态组合的方式能够使学习条件优化,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将在多模态教学理论指导下,探讨包括法文歌曲、法国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等声乐作品在多模态法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以期对信息时代的法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