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  相似文献   

2.
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互动、相互尊重的,中国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的背景下,从影响学习者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等因素出发,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中国文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欣赏母语文化的眼光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综合融情感、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针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重在加强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强化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安海林 《考试周刊》2010,(51):92-93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发展是核心,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语国际化、商贸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测评不仅包括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它还包括对其它文化和本国文化的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和协调、分析和掌控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于态度和能力的测评使得这一研究很有难度,因此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需要更加谨慎的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彩娣 《考试周刊》2011,(91):127-128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跨文化英语教学的方法,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从而克服思维定势和文化偏见,获得跨文化交际的知识、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英语国际化、商贸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对它的测评不仅包括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它还包括对其它文化和本国文化的一种正确的认识态度和协调、分析和掌控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对于态度和能力的测评使得这一研究很有难度,因此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评需要更加谨慎的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语言运用得体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化意识目标是培育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指导纲要,确保对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进行充分考核,使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目标评价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片面化的阐释内容,使得文化意识目标评价不够科学。积极针对文化意识目标评价的主要不足分析,采取多种手段加强目标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合理把握英语知识的学习重点。  相似文献   

11.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特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兴趣动机、自信意识、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和学习策略(认识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共五个方面。语言技能脱离不了语言知识,语言知识是文化意识的反映,文化意识建立在情感态度之上,情感态度影响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又制约着语言技能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 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 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在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语言特征等’不仅有益于加深初中生对英 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而且有益于促进他们得体运用英 语’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红  郝奇斐 《考试周刊》2007,(23):86-87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大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情绪和态度,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多模仿,用英语思维,进行文化导入,充实学生的英美社会文化知识,从而摆脱母语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让大学生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效性不足,需要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进行反思,增强教师的课程文化自觉意识,推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以能力本位取代知识本位,方能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在课程的研究、实施和评价中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通过文化词语测试和问卷调查,证实大学生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词汇表达能力均亟待提高;西方文化词汇表达能力强于中国文化词汇;学生对在英语课程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持积极肯定态度.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对文化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它首次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有三维目标之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三维目标如何落实于文本之中,这里略为言说。先说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读写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等。一般地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语文知识有其特殊性,即不是纯知识,不同于数理化。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母语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总目标,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且不可分割的,其中母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母语文化对高中英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周莉 《教育艺术》2011,(5):39+25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习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态度及技能,才能胜任其所面对的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教学工作。从知识目标、态度和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等三个方面审视教师应具备的多元文化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的教师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