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梵志诗是来自民间土壤的白话诗,它以广阔的社会内容、通俗的语言表达在唐五代诗中独树一帜。以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为基本语料,对流行于唐五代民间的口语俚词从语义角度进行描写和分析,可初步展现唐五代俗语词的个中面貌。  相似文献   

2.
山西方言俗语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尤其在饮食类、嫁娶类、农业气象类、地域特征类、生活经验类等俗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对这些俗语中的文化信息进行解读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甘肃的"凉州小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而在叙事中大量地运用俗语去记述百姓的原生态生活,则成为这种地域特征的具体指标.这些至今仍活跃在百姓口头上的语言以一种非常民间化的方式体现着作家们的文化选择.我们可以发现,作家们用自己的精英意识发掘出了这些俗语中的人文精神,即,一、理性的民族意识:二、健康的人性视角;三、和谐的社会理想.这样的写作方式透露了一个信息,即当代凉州本土作家鲜明的寻根意识.同时,它也昭示出了凉州小说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4.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语料珍贵,存有大量俗语词。部分俗语词较为晦涩难懂,影响对档案内容的理解和深入考察。结合历史事实和传世文献等,对南部档案中的“把掯”“长价银”“客总”“录面”“篾挡箦”“欺撇”“同排共扇”“耸准”“坐家”九个俗语词进行考释,考证发现:“把掯”即以权力或势力强迫购买,“长价银”即剩下尚未交纳或偿还的部分价银,“客总”即调节移民交易纠纷的人,“录面”即当面记录,“篾挡箦”即打谷子时围住拌桶防止谷物飞溅的竹席,“欺撇”即欺骗,“同排共扇”即在同一屋檐下,“耸准”实为鼓动人而获批准,“坐家”即定居。九则俗语词的考释有助于对南部档案的解读和研究,并补充《汉语大词典》《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等大型辞书未收词条或义项,或提前滞后书证。  相似文献   

5.
“红色”在汉文化中寓意颇丰,与之相关的词语多为褒义,这与西方以贬义为主的“红文化”反差甚大。探索与“红”相关词语的英译策略有助于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独特的红文化,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河南商水方言在词汇系统上与汉语普通话差别极小,其中最显著的是为数极少的读音特殊的方俗语词。对这些语词,一般情况下不能通过语音和语义联系找到或意识到该类词在普通话中的对应部分。这些语词之所以显得特殊,主要是由音节中某个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或者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声韵拼合所致,并且这些读音在一定程度保留了古音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社会,"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已上升为更高层次审美享受,旅游美食逐渐转向美食旅游。在海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俗语中蕴含了丰富的美食旅游文化信息。从"天然美食"俗语中挖掘其特点与优势,并提出推动海南天然美食旅游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川北地区青川县房石镇一带的婚俗歌谣“哭嫁词”为分析语料,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指出哭嫁词不仅反映出一种婚俗文化,而且在用词、语句结构、表达运用等方面显露出自身的特色,至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地方非物质文化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蕾 《文教资料》2009,(26):42-43
本文从中西颜色词的文化角度差异阐述了词汇的文化理据,并以"红色"、"黄色"、"白色"、"黑色"四种颜色词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各自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谈国栋  蒲春红 《文教资料》2006,(21):118-119
随着翻译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将视点从纯语言层面上的翻译转向文化因素的处理。文化意象是渗透在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本文从俗语这个角度探究其中蕴涵的文化意象,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并探讨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这些俗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其礼仪规范和家族血亲观念,因此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有体系的亲属称谓语别称词体系。正因为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所以蕴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本文就从亲属称谓语的别称词体系出发,从整体上简单谈谈这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22-23
俗语和俚语是一种语言最具生命力和时尚感染力的组成,其汇聚了一个国家各个社会层次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点,是掌握一个国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方式。在学习法语时,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法国的俗语和俚语,从而进一步消除法语交流障碍,了解法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相似文献   

13.
俗语透露出某一文化背景下特定文化内涵,是语言表达的精华。并且俗语一般富有深刻的生活信息,反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在英语俗语中的分析,能使我们对英语产生更好的了解,丰富英语文化,实现英语学习中的深刻文化交流。本文主要从英语俗语类别入手,对英语俗语修辞以及英语俗语蕴含的文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武宁 《海外英语》2014,(16):263-26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浸润着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传统色彩,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俗语是语言的精华,常隐含着比字面意思更为深刻的涵义,富有哲理性和生活气息,往往具有很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色。通过英语俗语文化内涵的分析以及英汉俗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英汉俗语,丰富中西文化知识,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思想,促进国际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壮族蛙崇拜文化是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且内容丰富,至今蛙崇拜文化还渗透在壮族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李卫群 《教师》2020,(8):127-128
海南话,又称“海南闽语”“琼文话”,是海南的主体方言。海南话俗语来源于百姓的生产生活,传达着海南人民的社会和文化信息,反映了海南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文章通过对海南话俗语的考察,探讨海南话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海南方言以及海南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俗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通过对方言俗语的地域文化透视,可以了解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农耕生活、风俗民情、语言交融等种种文化现象,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将有助于推进方言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俗语是文化遗产的结晶。通过对方言俗语的地域文化透视,可以了解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农耕生活、风俗民情、语言交融等种种文化现象,反映出不同地域群体的各种文化理念,将有助于推进方言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文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媛 《考试周刊》2011,(40):76-7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浸润着某一文化背景下的人文传统色彩,同时也折射出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语言学习和文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文化尤其需要研究该文化的语言和语言现象;学习语言,尤其深入学习研究语言就需要了解和研究该语言所植根的文化。俗语是语言当中出现的较为生动、通俗、形象的语言现象,英语和汉语当中的俗语可谓俯拾皆是。本文从分析英语俗语文化渊源来解析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内涵,同时也比较了英汉俗语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从一个微观的视角去领悟和分析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聚居的南方创造出的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南方地区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独特的蛙神话和蛙崇拜显得尤为突出。可以通过实地考研、采访调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蛙崇拜其背后实质是人们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远古时代怀揣着敬畏与好奇对难以捉摸的外界进行探索,并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产生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