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主张“依据生活”和“为了生活”的教学思想。这一思想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课堂必须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教学评价等,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相似文献   

2.
陈峻英 《新课程研究》2009,(10):122-123
生活处处有信息,而学生的“信息知识”不全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信息技能”也不都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与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科学地整合各种资源,根据“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性特点,给学生充分的生活实践操作机会。  相似文献   

3.
一、情中“探”——在探究中认识生活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能做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中,教师在安排主题活动和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是深化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之必然。教育的真正使命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给人性注入一种积极的高尚的思想。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和推进小学教师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一项以拓展学校生活教育空间为方向的传承与创新并存的改革,是陶行知特别崇尚和重视的“整个科学的生活之过程”建设。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体系是用“生活即教育”奠定人本基础;用“社会即学校”拓宽教育领域;用“教学做合一”提供创造模式的主体操作体系。生活教育的实践内容是贯穿一条主线、开辟五个途径、形成五种生活力。  相似文献   

5.
周芹 《考试周刊》2013,(90):170-171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在家庭、学校、生活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要求,劳动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小学劳动学科教师可以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带领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实践。具体来说,教育实践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家庭为根本,丰富劳动教学内容,强调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坚持“以劳促全”,实现由“知行”到“行知”的转变,落实“教学做合一”理念,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方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教育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活教育的理论最早由陶行知先生提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收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笔者立足课程方案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整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教材一二单元内容、学校一年级新生培训活动、校本课程、学生生活等资源,设计《我是小学生啦》入学教育主题学习活动,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开展适应教育,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切身体验、创新思考、合作探究、勇敢表达,为愉快、积极地适应有序的小学集体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多方评价的激励作用,形成育人合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促使其核心素养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和责任意识,近日,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学校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身边事例,谈感想、谈体会,让学生明确“我应当承担哪些责任”“怎样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学校还分年级举办了“勇于承担责任、创造辉煌人生”的主题演讲比赛,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把教育与生活、社会、教与学、学与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德育教育更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关注并创造条件,促进德育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就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的“生活味”,把生活带进课堂,在课堂中再现生活,让学生感受和关注生活。作好素材的累积和生活的体验。如在五年级准备指导学生进行《难忘的一件事》这类文章的写作时。我在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时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班上孩子疯玩着5角钱一张张的“三国卡片”,于是有意进行引导教育和把生活拉进作文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基于儿童生活的劳动教育对学生获得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格、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立足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打造家校社共频劳动圈,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构建“生活大学堂”劳动课程内容、改革劳动教育评价,使学生在不断丰厚自我、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中塑造有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向美少年”。  相似文献   

13.
沈文彬 《广西教育》2013,(25):91-91,93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实践性的课程,实践探究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教授操作方法,将会使得学习流于形式,即使掌握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学习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实践探究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这样的带有主题化拓展的活动中,全程参与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系统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下面笔者就以“光盘行动”为主题,谈谈在五年级信息技术幻灯片的教学中,如何开展主题化拓展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教育”一词。根据莫利生(G.S.MORRISON)认为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简言之,是一种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的教育方式。它决非许多人误解的“随便”、“放纵”。运用到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中.就是以特殊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校教育看作是一个与内外诸系统相互开放协调的开放性系统,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使学校教育内各系统相互开放协调,形成一个有利于残疾学生和谐发展的开放、丰富的校园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  相似文献   

16.
韩润娟 《考试周刊》2012,(56):133-133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要让学生从学校教育中获得生活的技能,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育离不开生活,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行-知-行”的知行观是陶行知创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开展创造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注重培育自立意识和致富观念,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展示了创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培育学生“生利”意识和“生利”能力的职...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致力于 教育研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有效地推动了教育发展。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 平,有必要深入地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保证该思想与教 学工作的深度结合,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分析了 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好处,研究了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 体育教学之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把做人和做事的基本知识、观念和技能传达给受教育者。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有益于社会和民族的长期的教育任务。学校在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教育时,不仅需要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更需要生动活泼易被受教育者接受的教育形式。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搞好学生的教育离不开班级活动,而主题班会是班级从事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开展主题班会的意义、选题、形式和效果的实践,说明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初中教材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将“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的理论支撑,以初中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经验作为编写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应做到课堂、学生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将生活融入教学,让教学指导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